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2224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32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病因病机,电子课件,目录,1,2,3,本章重点,1、了解病因的发展简史,疠气、外伤、虫兽伤等的致病特征。2、了解并熟悉中医学发病及主要病机。3、理解并掌握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的特征。4、理解并熟悉七情内伤的概念、致病特点。5、理解并熟悉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过渡页,1,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病因,即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包括六淫、七情、疠气、饮食、劳逸、外伤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有时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一病理阶段是结果的东西,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在另一阶段则可能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等

2、,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中医病因学,把风、寒、暑、湿、燥、火作为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此为外邪。,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但若,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机体本身由于内脏机能的失调等异常变化而产生的五种病理状态,有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不同,此属“邪”从内生,此为内生“五邪”。,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1.外

3、感性2.季节性3.地方性4.相兼性5.转化性,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三)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 (1)风的概念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风邪为外感病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

4、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寒邪 (1) 寒的概念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则常易感受寒邪。,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此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也常为感受寒邪之重要原因。寒邪为病有外寒和内寒之分。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3.暑邪 (1) 暑的概念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由于暑邪与其他外邪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独见于夏令。,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

5、因素,炎夏季节,气温过高,或烈日之下,长时间露天作业,或工作环境闷热,皆易感受暑热之邪而患病。暑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1) 湿的概念: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农历六月),时当夏秋之交,阳气逐渐减弱,雨水较多,水气蒸腾而上,空气潮湿,故长夏为一年之中湿热气最盛的季节。故当此季节,因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

6、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5.燥邪 (1) 燥的概念燥为秋季的主气。由于气候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劲急、干燥的气候。故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则易发生燥邪为患。,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 燥邪概念和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6.火邪 (1) 火的概念火(包括温、热)为阳盛

7、之气所化生,故火热可以混称。但火与热,在中医病因学中则同中有异。,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火热旺于炎热的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季节中,因火热而致病者亦不少见。,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 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易耗气伤津。 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易致肿疡。,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四)疠气1 .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又称其为“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

8、,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 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 发病急骤,病情笃重。(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3.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条件疠气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包括气候、环境、饮食及社会因素等。,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一)七情内伤 1.七情内伤的概念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而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内脏,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映 3.七

9、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五脏 (2)影响脏腑气机,导致升降失常,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3)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二)饮食所伤1.饮食所伤的基本概念饮食是人体获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饮食不当就常常会导致内伤性疾病发生。,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饮食所伤的几种情况饮食所伤而致病,主要有三方面即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不洁等。,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三)劳逸失度劳逸失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1.过劳过劳包括劳

10、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三方面。,第一节 病因,一,病因的概念,二,外感致病因素,三,内伤致病因素,2.过逸过逸是长期过度安逸。长期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可致气血运行迟缓,脾胃气滞的病证。导致过逸的原因:好逸恶劳,影响脏腑气血运行。生活起居失常,如“久卧伤气”。,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五,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一)外伤外伤包括跌打损伤、金刃伤、烧伤、烫伤、冻伤、枪弹伤等。(二)虫兽伤及寄生虫虫兽伤主要包括毒蛇、猛兽、疯狗咬伤等。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此类病人多面黄肌瘦,喜食异物,腹痛。,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五,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一)痰饮 1.痰

11、饮的概念痰饮是机体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痰饮病邪性质属阴,浓度较大,质地稠粘者为痰;浓度较小,质地较清者为饮。,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五,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2.常见的痰饮病证痰阻于肺,则咳痰喘满;痰停于胃,则恶心呕吐,痞满不适;痰迷心窍,则心悸胸闷,神昏癫狂;痰阻经络,则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五,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饮泛肌肤,则成水肿;饮停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嗽引痛;饮在肠间,则肠鸣辘辘。,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五,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瘀血,指体内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12、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五,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2.瘀血的病证及其特点(1)疼痛 (2)出血 (3)皮肤色泽:肌肤甲错,皮肤瘀斑瘀点,色青紫,此由瘀阻经脉,血行不畅肌肤经脉失于濡养所致。 (4)脉象:脉细涩或结代。,过渡页,2,第二节 发病,一,发病的基本概念,二,发病机理,三,发病的类型,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医学强调人体自身及与外界之间只有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健康。而疾病的发生,即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阳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病的。,第二节 发病,一,发病的基本概念,二,发病机理,三,发病的类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邪气与正

13、气斗争,始终贯穿整个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而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结局。,第二节 发病,一,发病的基本概念,二,发病机理,三,发病的类型,(一)正邪与发病 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正邪相争的结果。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消长盛衰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第二节 发病,一,发病的基本概念,二,发病机理,三,发病的类型,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2.邪气是致病的重要条件,第二节 发病,一,发病的基本概念,二,发病机理,三,发病的类型,(二)影响发病的因素中医学认为,在疾病发生的过

14、程中,影响发病的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精神状态等方面。1.体质因素 2.环境因素 3.精神因素,第二节 发病,一,发病的基本概念,二,发病机理,三,发病的类型,(一)感邪即发 (二)伏而后发 (三)徐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过渡页,3,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原理。病机学说,即是研究和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的学说。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病邪作用于人体,正邪相争,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使脏腑气机

15、升降失常,经络、气血津液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及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概念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正邪相争,即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的斗争从发生或盛或衰的病理变化。,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2.虚实病机(1)实的病机 (2)虚的病机 3.邪正盛衰与疾病的发展转归,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二)阴阳失调 1. 阴阳失调的概念 阴阳失调,即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2.阴阳失调的主要内容 (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三)气血失常气血失常,是指气与血的亏损不足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第一节 病因,一,病机的概念,二,主要病机,二是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第一节 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