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2163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特殊刺法的临床应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经特殊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 谭奇纹,刺法:又称针法、针刺法,古代称为“砭刺”。 刺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和方法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或 其他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针具,部位,方法,毫针 巨针 芒针 皮肤针 梅花针 三棱针 火针,耳针 头针 舌针 眼针 腕踝针 夹脊针 腹针,补泻法 输刺法 报刺法 合谷刺 齐刺法 傍针刺法 缪刺法 偶刺法 毛刺法,内经论刺法,九刺法:是对九类不同性质的病 变采取相应的刺法。 十二刺法:是一种针对十二经病 变的多种刺法。 五刺法:是以五藏应合皮、脉、 筋、肉、骨等五体的五种刺法。 三刺法:是一种将皮内、皮下、分 肉间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的刺法。

2、导气法:是一种缓慢进针,速度均 匀,得气后缓慢出针的方法。,灵枢官针九刺法,灵枢官针九刺法,灵枢官针五刺法,灵枢 官针所述之输刺法共有三种,一是九刺法中的输刺。二是十二刺法中的输刺,三是五刺法中的输刺。这三种刺法字同而意异。,一、输刺法,灵枢官针三种“输刺”比较,一、输刺法,九刺之“输刺”,是刺诸经荥穴、输穴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 灵枢 官针曰:“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输也。”这里的“输”有转输的意思,”藏”指五脏,即脏腑有病,可取有关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荥穴、输穴以及相关的五藏背俞穴,进行治疗。如:肺病取鱼际(荥)、太渊(输)、肺俞;心病取少府(荥)、神门(输)、心俞等。主要治疗脏腑疾病。,一、输

3、刺法,是垂直刺入较深处侯气,得气后慢慢将针退出,从阴引阳, 疏泻热邪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这里的“输”有疏泻之意,深刺而缓慢以从阴取阳,故能疏泻邪热而通达于外。主要适用于治疗气盛之实热证、外邪所致的各种发热、阳明 经证和腑证。如风火牙痛,便秘,咽喉肿痛,月经不调等。,一、输刺法,十二刺之“输刺”,是指直入直出,必须深刺到骨部,以治疗骨之病患为主的针 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这里的“输”有内外疏通之意,直入直出,以治疗骨之顽疾。主要适用于治疗骨部疾患,如骨质增生(膝关节增生性

4、关节 炎、腰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及因其引起的肢体麻木、疼 痛、萎缩),中风后遗症、痿症等。,一、输刺法,五刺之“输刺”,报刺法是根据患者所报疼痛之处(阿是穴)下针,然后用左手循按上下处寻找其他痛处,拔针再刺新的痛处,如此重复刺其痛处(阿是穴)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曰:“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意即针刺次数应根据痛点而定。 广雅释义:“报,复也。,二、报刺法,二、报刺法,操作时先于痛处直刺一针,不立即出针,而以左手随痛处上下循按,找到新痛点后再出前针,又于痛点相应处刺入,反复运用,直到痛点消除为止。报刺法具有行气止痛作用。主要适用于

5、多处有明显压痛或疼痛不固定的疾患,如游走性的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等。,二、报刺法,报刺法随痛处而针,频频报刺,不必拘于穴。 报刺法是阿是穴、天应穴刺法的渊源。 临床上常用的用循法以催气、导气,或处理滞针的刺法等也属于报刺法的范畴。,二、报刺法,典型治疗,报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可根据坐骨神 经痛放射部位,对照经络循行路线进行 分型,选取相应部位腧穴。 1.膀胱经型: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 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 仑; 2.胆经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 边、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三 里、丘墟; 3.混合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 边、环跳、承筋、阳陵泉、飞扬、解 溪。,

6、三、齐刺法,齐刺法是指先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三刺。灵枢 官针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 主要用于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深的痹症,即寒痹症。,三、齐刺法,齐刺法是指先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三刺。 灵枢 官针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主要用于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深的痹症, 即寒痹症。,三、齐刺法,先循按痹痛的最敏感点,然后在其敏感点直刺一针,再从两旁各斜刺一针,两针尖指向前一针,使三针并列。 以增强针感,其疗效比用单

7、针治疗更佳。,三、齐刺法,齐刺法用于治疗 肢体肌肉和肌腱之痹痛,如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 还可用于失语、吞咽困难、三叉神经痛、及痛经等的治疗。,三、齐刺法,典型治疗,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1.主穴:颧髎穴、阿是穴(颧髎左右两 旁各1.5cm),配穴:阳陵泉、丰隆。.2.操作:先深刺颧髎穴,得气后针右侧 阿是穴,再针左侧阿是穴,呈45度角斜 刺,三点一线,进针24cm。后针阳陵泉、丰隆穴,得气后行平补 平泻手法。留针40分钟 1小时,每10 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四、扬刺法,扬刺法是指正中直刺一针,四周各浅刺一针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

8、 官针曰:“扬刺者,正中(纳)一,傍内(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主要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针之使病邪随多刺之针扬而散之,故称为扬刺。,四、扬刺法,先用左手循按出痹痛的最痛点或局部病患处的中点,然后在正中直刺一针,再在上下左右四周各浅刺一针,周围四针朝向中心斜刺成“十”字形。,四、扬刺法,扬刺用于治疗 扬刺法适用于治疗表浅且面积较大的病症,如肢体麻木不仁,面部麻木、腰背肌筋膜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腱鞘炎、腱鞘囊肿。 因针刺的部位较分散,又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称局部五针法。 现代临床运用的梅花针、七星针,就是扬刺演变和发展而来的。,四、扬刺法,典型治疗,扬刺法治疗股外侧皮神

9、经炎:操作:取感觉异常区的中部直刺1针, 再在上、下、左、右分别向正中呈25度 角各斜刺1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 日一次,10次一疗程。 配合拔罐或走罐效更佳。,五、傍针刺法,傍针刺法是指正中刺一针,旁边又加一针的两针同用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 官针云:“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五、傍针刺法,其一,是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这种刺法与齐刺法相似,都为加强局部压痛处通经活络作用而设,用于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之痹证。,对傍针刺法古人有两种认识,五、傍针刺法,其二,是尊张介宾类经所注。 类经云:“正者刺其经,

10、傍者刺其络。”可引申为一针刺其本经原穴为主,一针刺其表里经之络穴为辅,其典型代表为“原络配穴法”。因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于经络之穴,而络穴主要是加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故原络配刺既可加强局部的治疗作用,祛除顽固不愈的痹证,又可调理表里脏腑经络的功能,用于治疗脏腑病。,五、傍针刺法,常用傍针刺法:先在痛处或病患处直刺一针,针刺较深,然后再在近旁(左右上下皆可)斜向加刺一针,针尖偏向第1针,使两针并列,加强针感。也可将针尖集中在一处。 类经傍针刺法:先针刺病经的原穴,然后再针其相表里经的络穴。,五、傍针刺法,傍针刺用于治疗 常用傍针刺法主要治疗痛痹,如肩周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神经性头痛、第三腰椎

11、横突综合症等。类经傍针刺法用于内脏疾病的治疗。,五、傍针刺法,典型治疗,常用傍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腰椎旁压痛点或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相 应夹脊穴,先直刺一针,再在旁边1 cm, 处呈25度角斜刺1针,二点一线,得气 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分钟,温针灸或用电针(连续波),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每疗 程结束后休息三天。,六、合谷刺法,合谷刺法是进针后退至浅层,然后依次再向两旁斜刺,形如鸡爪分叉状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 官针曰:“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因本法针刺在分肉之间,而脾主肌肉,故能治肌痹症。灵枢 卫气失常说:“重者,鸡足取之。”指出合谷刺法是一种

12、重刺法。,六、合谷刺法,毫针刺入穴位深部近骨处肌肉,然后提针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两侧各斜刺一针,成“个”字形,如同鸡足。每一刺以得气为度,可用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以获宣通壅滞和镇痛之效。 用三根毫针,先直刺一针,然后用另外两根交叉刺入两端,使呈鸡爪形或“个”字形,同时留针,每刺以得气为度,也可配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合谷刺用于治疗 合谷刺法有宣痹通络、解痉镇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的疾患,如面瘫、肌肉拘紧痹痛、肌肉痉挛、重症肌无力等。,六、合谷刺法,六、合谷刺法,典型治疗,合谷刺治疗面瘫:主穴:阳白分别透刺攒竹、鱼腰、丝竹空;颧髎分 别透刺地仓、大迎、颊车;地仓分别透刺迎香、水 沟、承浆。 配穴:取对侧合谷和双侧太冲,患侧出现“倒错现 象”加刺后溪、申脉。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 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病程一周以上者,可加用电针(连续波)。 风寒型和气血两虚型,取针之后,可艾灸翳风,或 施以“闪罐,以皮肤红润为度,后施轻局部按摩。,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