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92076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校园重阳节广播稿校园重阳节广播稿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 XX 校园重阳节广播稿,欢迎阅读参考篇一:XX 校园重阳节广播稿甲心与心相贴乙手与手相牵甲我们相约在一起合这里是红领巾广播站甲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朱思雨乙我是主持人李丽甲你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日子吗?乙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甲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乙九九重阳,因为与久

2、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甲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 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乙重阳节的习俗: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甲登高乙吃重阳糕甲赏菊并饮菊花酒乙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

3、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甲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哪一个角落不在弘扬着敬老爱老的文化传统?乙古往今来,有不少伟人是我们敬老爱老的榜样:恩格斯的父亲死后留下大笔遗产,可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放弃继承权,为了不使身患重病的母亲因兄弟间的纠纷加重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他说: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毛主席回故乡时,请韶山老人毛禹珠来吃饭,并特地向他敬酒,白发禹珠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甲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4、如尽己所能去和他们交往,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的情绪;虚心向老年人请教,让他们觉得自己还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学习,让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放宽眼界,激发对生活的兴趣乙让我们记住一首提醒我们尊重老人的儿歌吧!请听:小朋友,要记牢,敬重长辈很重要。晚上睡前要问安,早上见了要问早。进出家门要招呼,礼貌用语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长辈见了哈哈笑。甲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敬老爱老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乙从前有个家庭,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儿子过活。母亲做饭儿子种田,母亲把全部精神都用在疼儿子上,做好饭等儿子来吃,一边给儿子擦汗一边给儿子端饭,中午把做好的饭送到地头,晚上帮儿子洗脚,老母亲把一切

5、都奉献给了儿子,可是儿子并不满意,老是觉得母亲做的不好,时常打骂母亲。母亲有时候心里也有气,可就是舍不得骂儿子。有一次他耕田到地头休息时,看到地头一乌鸦窝不只什么原因落到地上,那老乌鸦和小乌鸦他都认识,可不知为什么那老乌鸦行动困难,小乌鸦正衔着一只虫子送老乌鸦的嘴边,不知道为什么那老乌鸦没有接住虫子掉到地上,小乌鸦赶忙衔起来再送到老乌鸦的嘴边。这一幕布让这个儿子心惊了,想起母亲的好,再想想自己对母亲的不好,真是虫兽不如。从些番然醒悟,决心做个孝子。当他回到家把热水瑞到母亲前并把母亲的双脚放进水盆的时候,母亲泪水流下来了,儿子的泪水也流下来了。甲我也有一个故事想讲给大家听。黄香尊老爱幼的故事黄香

6、,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黄香 9 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乙刚刚给大家介绍了重阳节的许多知识,现在我们放松一下,请听校园歌曲:xxxx甲乙好了,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您的收听,再见!篇二:XX 校园重阳节广

7、播稿甲:老师们,同学们,当秋季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当满城的菊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已步入了火红的 10 月。乙:九月九,我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度过了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是什么节啊(齐答:重阳节)甲: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乙:把道德比作阳光,因为道德就如同阳光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和幸福。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将展翅搏击长空,我们播撒下尊老的种子,我们收获道德的丰收。甲: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乙:今天我们播上尊敬

8、老人的种子,就能获得心灵的快乐。甲乙:秋高气爽、队旗飘飘 九九重阳、爱心无限,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红领巾广播现在开始。甲: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乙:清明节扫墓祭祖,中秋节合家团圆,那么大家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请听重阳节的神话故事 。甲:刚才两位同学给大家讲了重阳的神话故事,让我们再来听一听重阳节的来历吧。乙:重阳节的习俗又有哪些呢?(1)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2)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

9、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3)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也象征长寿。(4)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5)还有好多诗人为重阳节作诗呢!陶渊明的过故人庄中就有两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喝的应该就是重阳节的菊花酒。(6)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采桑子重阳诗词中有四句也是写重阳节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三)乙:新中国成立后,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确实,许多老人都曾有过辉煌的青春年华,他们有的曾为民族的解放负过

10、伤流过血,有的曾为祖国的富强出过力流过汗。甲: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在各个岗位上奉献了一生,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尊敬。乙:关心老人、帮助老人并不只是表现在重阳节这一天,更多的应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真正地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重阳节永远绽放它的光彩。甲:重阳节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含意,中国的老人越来越多。乙:同学们要继承和发扬孝敬老人、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你们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呢?学生交流甲:同学们知道了重阳节的神话故事、来历、习俗、诗词,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重

11、阳节。孝敬师长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之道中就闪耀着它的光辉。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来,我们有许许多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故事:陈毅探母乙:关于重阳节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各地的庆祝方式也各不相同,人们利用这一重阳佳节或家人团聚、或怀念家人、或孝敬老人等。甲:九九重阳,寓意深远。它让我们领略了祖国文化的无限魅力。乙: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去关注每一位老人。甲: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

12、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乙:同学们,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长命百岁!甲:最后我们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乙:在学校,我们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甲:在家里,我们要做一名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孩子。乙:在社会,我们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甲乙: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出一个郑重的承诺!甲:亲爱的队员们,我们是新一代的雏鹰,我们的翅膀还很稚嫩,但我们会努力。乙:我们会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在社会、在学校、在家庭的各个方面去体验,去感受。甲:把一份份的真切体验,转化为一颗颗品德高尚的种子,扎根在我们每一名队员的心中。甲乙:我们看到,我们想到,我们做到,并会做得更好。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收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