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20619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体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四、质量保证体系十四、质量保证体系1 1、质量保证体系图例、质量保证体系图例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工艺 检验 工 程 师给排 水 工 程 师电气 仪表 工 程 师焊 接 工 程 师设备 材料 工 程 师施工 队质 量负 责人各专业质检员施工 物资 供应 人员班组兼职质 检员各施工班组2 2、材料质量保证体系、材料质量保证体系(1)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和保管制度A、消防设施安装中所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各管材、板材、电焊条等,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交有关部门订货。B、验收入库的材料应有品名、规格、化学成份和出厂合格证等技术证明文件。C、材料管理员确认材料符合要求时,应在验收单上盖上“合格材料”

2、印章,方可入库。D、如证明文件不全或对材料的质量有怀疑时,可以对该批材料进行化学成份或物理性能实验。E、所有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检验,并经材料责任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2)材料代用管理规定A、材料代用应符合有关规程的有关规定,并考虑到工艺的可行,经济合理及供应等情况。B、材料代用应由甲、乙的供应部门提出材料代用申请单,经材料责任工程师确认后报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查,并由设计单位批准。C、经批准代用的材料,设计单位应出正式材料代用通知单。D、材料代用通知单,由供应部门按规定发给有关部门和责任工程师,变更通知单应作为技术文件存档。3 3、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焊接质量保证体系(1)焊接的管理规定A

3、、焊接工艺程序提出试验委托单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提出实验报告。B、试验委托单位应由焊接技术员,其内容有:试验项目的名称、主要项目评定标准、要求完成日期等。C、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定a.材料责任工程师、焊接责任工程师应熟悉各类焊接材料生产厂的规模和质量,严格把进厂质量关。b.材料进厂后,供应部门将质量证明书、材料合格证与实物进行核实,进行复验。c.经复验合格后的材料,材料检验员应将全部资料回材料科,材料正式入库。d.保管员将验收合格证、质量证书、检验记录、试验报告等文件整理成册存档,并复制给材料责任工程师和焊接责任工程师各一份。(2)焊接材料烘干、发放、使用规定A、焊接材料由材料科统一管理,根据施

4、工需要发放,要保证焊接材料的规格、牌号、数量的正确性。B、现场施工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焊接材料的管理,焊条、焊剂应按规定进行烘干,并作出详细记录,烘干的焊条应存放在焊条干燥箱内,以备发放。C、焊工每次领用焊条必须输登记手续,领用的焊条存放干焊条保温筒内,焊条每次领用不得超过 3kg,用完的焊条下班时退回,必须重新烘干。凡重新烘干的焊条应有记录及标记,重新烘干的总人数不得超过三次。D、焊接材料变更经批准后,必须及时通知材料科,施工班组,以免错发错用造成事故。E、焊条烘干的设备及时维修、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其仪表变定期校验。F、焊接责任工程师对焊材料的烘干、发放和使用负责监督检查。(3)焊接工艺评

5、定的程序和要求:A、焊接责任工程师根据设计文件、国家规范、现场具体情况和工机具配置情况负责编制,提出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及焊接工艺,并提出评定所需器材及焊材的备料。B、焊接工艺评定要求进行评定施焊,并委托外单位进行有关性能试验。工艺评定应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并应有焊接检验员在场检查。C、焊接责任工程师根据评定数据填写焊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应经质量保证工程师确认。D、工艺评定结束,需将全部资料存档。E、焊接工艺评定所使用的试板、管及焊材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经复验合格。使用的焊机必须完好,仪表应校验合格,施焊的焊工应考试合格。F、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及结果的副本,应发给有关部门,并存档。(4

6、)焊接评定内容及适用范围A、首次焊接的钢种或改变焊接材料时,应在焊接时做焊拉工艺评定。B、评定的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当改变其焊接方法或改变焊接工艺参数超出原定的范围时,在焊前应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C、当改变其焊接坡口形式时需重新评定。D、需经热处理改善其焊接接头性能,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E、当评定之材料有线能量规定时,线能量超出范围时,需要重新评定。4 4、检验质量保证体系、检验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检查人员权责规定A、负责本业务范围内的质量控制活动,贯彻实施手册中所归口有业务范围内的各项任务,对本业务范围的质量负责,并向质检责任工作师报告工作。B、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本部门下达的各项指

7、令进行工作。在检验或操作过程中必须实行自检,自检作业记录和标志、签发检验证件或试验报告。C、对本业务范围内的主要环节,应重点复查,对出现的质量偏差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报请检验责任工程师审查后贯彻实施。D、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上道工序或有关部门转来的有质量偏差或质量数据不齐全的半成品,有权拒绝接受。E、积极参加 QC 小组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控制检验质量。(2)质量检查人员工作手册A、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本企业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B、贯彻执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实测实量和评定。C、坚持“百年

8、大计” 、 “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做好本业务范围内各项质量检查工作,抒好质量关。D、坚持专业检查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做好三检一评工作。E、坚持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控制好生产中各项因素的变动,发现问题及进采取措施,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F、坚持实事求是,准确签发质量检查记录和质量合格证。(3)生产工艺检查规定A、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施工图、施工方案及其它有关规定。B、每个施工项目,都应由质检责任工程师编制施工,项目的检查方案和检查计划,经质保工程师确认对有关检查人员下达检查指令。C、消防

9、设施安装中的控制环节应经质检责任工程师检查确认,并在施工记录上签字。D、消防设施安装完毕,工艺责任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查全部施工记录,并经质检责任工程师确认,方可进行水压试验。E、消防设施最终合格后,各责任工程师将所有施工记录和文件整理成册,按照工程产品交工程序和要求做办工准备。F、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组织消防设施的竣工验收工程。G、产品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文件汇总后存档。(4)焊接工艺检验规定A、消防设施安装各技术指标应达到或高于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由焊接责任工程师对如下工作进行检查:a.检查焊工应具有在有效期内满足焊接工艺评定所规定的资格。b.检查焊接过程是否

10、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c.检查焊接材料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d.检查焊后的表面质量是否自检合格、钢印焊接过程记录是否齐全。e.作出允许探伤或进行下道工序的标志,并应在焊接工作记录上签字。B、焊缝外观质量检查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C、焊缝内部质量的检验必须遵循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等有关规定。D、焊接责任工程师要监督以上各条款的履行,并对主要控制环节予以确认。5 5、设备质量保证体系、设备质量保证体系(1)设备及仪器管理A、消防设施安装所有设备的管理应按有关规定、规程执行。B、消防设施安装设备、机具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调校,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确定。

11、C、消防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和检测仪器,实行定期维修、保养、调校,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D、消防设施安装用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专用设备仪器,必须经检查合格并发经“消防设施安装专用设备”标牌。E、各种设备、仪器均应专人操作,定人定机,并建议设立定期保养维修制度,认真做好设备、仪器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与防腐。F、操作人员应做到正确使用机械设备、仪器,严格奠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应认真填写运转记录。G、各种精密仪器设专人保管,并严格按要求操作使用、搬运,使用中发生事故及时报告,不得自行处理。H、各种机械仪表等不得带病或超负荷运行。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重大事故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2)电焊机

12、使用管理规定A、各种电弧焊机应装有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的电流表和电压表。B、焊接设备上的易损件应由材料采购部准备适量的备件,保证及时更换。C、焊机应安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得靠近热源或燃气体。D、焊接设备应可靠的接地。E、焊接设备做到四点:定人定机,施工工地要建立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制;定检修人员,配制检修人,并且应作到相对固定;定操作规程,施工现场要挂有明显的操作规程板牌,并要严格招待;定期保养与维修。(3)检验设备、仪器的定期检验及使用管理规定A、所有设备、仪器均应建立档案,并指定具有设备、仪器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保管。B、根据每台设备、仪器的性能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修,建立维修、保养制度。C、试验设备、仪器建立定期检验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调试达到相应的技术参数要求,调试合格后,经计量技术负责人确认,方可使用。D、试验设备,仪器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规程的编写、修改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责任工程师确认,方可履行。E、试验设备、仪器均由设备责任工程师指定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定期考核,其他人员不得使用。F、精密设备、仪器应在恒温条件下操作,经常保持清洁,并采取保护性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