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形态理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92016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行形态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雁行形态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雁行形态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雁行形态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雁行形态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雁行形态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雁行形态理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雁行形态理论,雁行形态理论概念,1935年由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指某一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先后兴盛衰退,以及在其中一国中不同产业先后兴盛衰退的过程。,雁行形态理论的发展进程,二战结束后,自5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崛起,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以后,日本开始在东亚地区孜孜建筑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雁行分工体系”。日本发动了“工业化动力”,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于是60年代和70年代,它们相继起飞,成为新兴工业经济体。,雁行形态理论的内容,1、重视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2、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包括外地区提供商品,积极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3、依靠本地区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 4、政府与市场结构有效结合,政府调控行为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雁行形态理论原图,表现的是:在后进工业国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品呈现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个环节的继起图形。,雁行形态理论引申图A,表现的是:国内消费品进口、生产和出口资本品的进口、生产和出口,或从低附加价值制品的进口、生产和出口到高附加值制品的进口、生产和出口依次继起的图形。,雁行形态理论引申图B,表现的是:某一场产品的进口生产出口的这组动态演化,依次在国与国间

3、逐个传导的图像。,雁行形态理论主张,1、雁行形态理论所主张的是一种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强调的是从生产要素开发的角度进行国际比较。谋求的是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以此为基础的生产力跳跃性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注重远期利益,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产业结构及由此决定的贸易结构高级化。从雁行形态理论中的进口进口替代出口的具体内容看,后发国首先实行“进口替代”,然后不失时机的向“出口导向”转换。,雁行形态理论主张,2、雁行形态理论主张在投资国与被投资国之间实施动态的产业转移。所谓“产业动态转移”,是指投资国将本国按生产成本的排序已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

4、业依次进行转移。与被投资国相比,这些边际产业有两种情况,一是处于比较劣势,二是对投资国来说,是很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雁行形态理论主张,3、雁行形态理论主张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雁行形态通过FDI实施动态的产业依次传递,其前提条件是投资国的生产函数先进于被投资国,如果两国生产函数相同,对外投资和贸易就可能变成替代关系。若干个不相同生产函数的国家,依次建立起投资国与被投资国的关系,就会形成生产函数递减的产业梯次传递链。,雁行形态理论的局限性,雁行形态理论局限性表现: 雁行形态只是一种过渡模式 对后发国来说,雁行形态是一种追赶模式,而不是创新模式 雁行形态的运行要求具有严格的前提和约束条件 雁

5、行形态易导致被投资国本国资本缺失,雁行形态理论在东亚的影响,“言行模式”对东亚各国经济的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梯度产业转移,拉动了东亚国家经济的起飞和发展,也推动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了闻名世界的“东亚经济奇迹”,日本依靠从中获得的技术垄断和巨额收益,登上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而“亚洲四小龙”得到的是经济的日益腾飞,步入准先进国家或地区的行列,处于“雁尾”地位的东盟和中国也正步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雁行形态理论的弊端,日本为了保持在东南亚的控制地位,一直实行技术垄断,始终把东南亚作为日本的原料供应基地,日本企业在对东亚直接投资中采取了标准化或竟将淘汰的技术转让,虽然暂时保住了在东亚经济

6、的“雁头”地位,但也导致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国内传统产业与东亚之间的竞争加剧。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时,日本不仅无法挽救东亚经济的滑坡和衰退,甚至自身难保,经济的泡沫化与政策失误还造成了长期经济衰退,对东亚的直接投资也明显下降,其在东亚的地位也发生动摇,难以再为国际资本增值和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条件。,雁行形态弊端后的感悟,雁行形态弊端表明只有与周边国家建立在一个双赢的、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保持相互依存关系,才能在新的21世纪与东亚国家一道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雁行形态未来的演化,一、东亚经济技术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雁行形态将被其他模式所替代 二、雁行形态的运行调剂依然存在,从长

7、期看该形态本身将会发生某些变化,雁行形态未来演化(一),1、“双金字塔模式”。从产业技术积累结构的角度来看,可在东亚整合成两个金字塔三角形 2、“群行发展模式”。今后东亚各国和地区都应大力发展本国和地区的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优势,无论先进国还是后发国都可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3、“特技飞行模式”。在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前提下,拥有不同优势的东亚国家与其按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工,不如按技术周期实行专业化分工,雁行形态未来演化(二),1、VWO动态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区域内原以垂直分工为主导的分工体系逐渐为垂直加水平的复合式的分工体系所代替,区域内产业循环机制逐渐形成,ANIES

8、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VWO”即“垂直分工复合式分工水平分工”。 2、“东亚集体咬合联动增长模式”。该模式是指日本、ANIES、ASEAN和中国像几个齿轮一样,彼此相互咬合在一起构成一种互动的经济增长机制。 3、“合意分工发展模式”。雁行形态中各国梯次分工的动态演化,就是“异质化” “同质化” “异质化”不断反复的过程。,雁行形态与中国,1、雁行形态分工格局及其位序。 中国已不再是继日本、ANIES和ASEAN之后的雁阵中的一员了,中国已成为雁阵之外的一只大鹏。理由:中国现在不仅能生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且在IT等高科技产品方面也后来居上,中国已成为一举实现综合型工业

9、化的“世界工场”,以日本为头雁的雁阵已开始解散。 中国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是以及中国在其中的梯次位序并未改变。理由:第一,中国出口的多为附加价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二,中国的加工出口贸易在总贸易中占相当大比重,中国的出口制品中含有许多产于日本等国的零部件;第三,中国约有一半的出口额,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雁行形态与中国,2、中国参与区域国际分工的战略。 随着东亚经济带的发展,将形成以日本尤其是ANIES为主力的新一轮产业转移高潮 伴随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地区的重新振兴,我国产业结构地区分布的层次将更加清晰 从长远目标出发,要造成利用外国经济贸易的多元化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由“追赶型”发展战略向“创新型”发展战略转换,要着手建立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