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92010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第一节 区域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第三节 产业空间布局的古典区位理论 第四节 空间集聚理论与现代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第五节 空间扩散理论和现代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第六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与增长极理论,第一节 区域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一、绝对优势(利益)说 二、比较成本(利益)说 三、相互需求论 四、资源禀赋论 五、地理分工论 六、现代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一、亚当.斯密斯(英国,1776年)的绝对优势说 1、案例: 比较英国、加拿大小麦和布匹生产如果不存在地域分工,则如下表:,2、理论 A、区域成本差异导致了

2、区域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导致区域生产的绝对利益; B、不同的区域按各自的优势生产商品,并遵循自由贸易政策,区域的商品生产总量和各自所得都会增加。,3、评价 A、在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期,促进了世界性经济交流,对当时的国际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奠定了当时的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B、缺陷: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率低,用此原则,都只好关门了。且以后的实际也不是完全这样。,二、大卫李嘉图(英国,1817年)的比较成本(利益)说,1、案例:比较:欧、美的比较利益或相对效率 假定英、葡两国同时生产酒和呢绒,其成本如下表: 英、葡两国分工,2、理论: 即使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各个产业成

3、本都优于另一个国家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分工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国际分工和贸易仍使双方获得好处。,三、约翰穆勒(英国)的相对需求论,2、理论 A、两国以两种产品相互贸易时,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两国对彼此产品的相对需求。 B、只有在贸易平衡的交换比率下才是稳定的。,四、资源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认为区际间贸易差异是价格差异引起的,而价格差异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地区间分布不均引起的,所以引起的绝对价格差异是引起贸易的直接原因。不同国家生产对自己有利的产品,进口不利产品。 据此,按生产要素相对差异将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

4、技术密集型等类别。,东南亚劳动密集型 新西兰、阿根廷、加拿大土地多、资本、劳动力缺乏小麦、羊毛、肉,为土地密集型. 德、法、英等工业发达资本雄厚,土地少工业产品和资源型农产品,为资本密集型. 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少输入食品、矿产,技术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分工的首要条件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区际贸易由禀赋要素的密集度为重心,向稀缺要素地区倾斜,由此形成分工。,五、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苏联) CVCP+T CV:商品销售地价格 CP:商品价格生产地 T:运费,六、现代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 1、偏好相似理论(林德尔、瑞典) 认为条件相似的国家比互补性国家的机会更多,出口的动力来自于国内市场,是

5、技术创新和国内市场饱和的结果。 2、剩余的出路理论(迈因特、英国) 不同区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剩余生产能力贸易刺激剩余能力的出路,通过交流、竞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 3、中心外围理论 发展中国家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地区贸易恶化,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组成“中心外围”结构,反而使贫困地区加剧。,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 1、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一个产业的出现,给其它产业产生不同效应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前向效应:某一产业出现后,其产品作为其它产业的原料,促进

6、产业延伸发展。 后向效应:某一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的其它产业产品的需求,促进产业延伸发展。,2、产业关联的纽带,产业关联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这种产业间连接的不同依托就构成了产业间联系的实质性内容。 1).产品、劳务联系,是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 2).生产技术联系,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联系方式,即产业结构变动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3).价格联系,实质上是产业间产品和劳务联系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3、应用 A、均衡理论认为:对广大产业按相关比例投入发展。 B、不均衡理论者认为:借助优先发展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前后、后向效应,迫使其它

7、部门发展。,二、地域生产综合体,1、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围绕一个或若干个有区际意义的专门化部门发展其它配套产品或有其它经济、技术联系的工业部门,以及必要的区域性公共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产有机体,各部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实现对地区经济资源的最大可能开发和最大效益综合利用。 2、举例:看书,3、作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和经济优势,建立具有全国或区际意义的专门化部门。 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力和科学地组织生产流程,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通过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原材料和燃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最终可将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可共同使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减少投资,

8、节约用地;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的进程中,以地域生产综合体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配套施工,同步建设,有利于尽快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基建的投资效果,有利于迅速改变地区经济面貌。,第三节 产业空间布局的古典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论 二、工业区位论 三、中心地理论,研究某一客体的区位选择,是假设前提下的纯理论的抽象推导,基本不涉及动态变化古典区位理论,一、农业区位理论,1、理论内容 2、理论贡献 3、应用 4、批判,一、农业区位理论(德国,杜能,1926年) 1、理论内容 A、农业土地的经营方式取决于土地的自然特征,更依赖于其社会经济的空间要求,特别是农产品到市场的空间距

9、离。 B、“孤立国”假设:均质、单中心、自由竞争、等距离运费的封闭区域(马车是唯一交通工具)、隔绝(人工产品来自中央城市,城市的物质供给来自周围),C、形成机制:追求地租收入最大 R=(P-C-KT)Q R:为地租收入 P:价格 C、为生产费 KT:为距离*运费 Q为农产品的生产量,D、土地按集约化程度呈同心圆状的空间规律。图:,2、理论两点贡献 1)、抽象的演绎理论和对空间区位的关系奠定的区位理论的基本的研究思想。 2)、提示了区位级差地租存在,为其它区位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3、应用 1)、大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中心居住工业区、绿化近郊卫星镇郊县县级市 2)、卢旺达村落周围

10、土地利用 住宅区香蕉内侧耕地咖啡河谷耕地,4、批判 A、自然条件差异大 B、自给性生产(非商品性生产)使杜能圈产生偏离 C、交通、技术的变化打破这种圈层分布 D、大城市外围的逆杜能圈存在,二、工业区位理论,(一)运输指向 (二)劳动力指向 (三)集聚指向 (四)作用,二、工业区位理论,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

11、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一)运输指向,原料指数(M)=(生产中耗用的局地)原料的重量/产品的重量 M1 市场指向 M1 原料指向 M=1布局灵活,(二)劳动力指向 在有些工业部门中占最大比重的劳动费用而不是运费或其它。如:珠宝首饰业 劳动费指数=劳动费/制成品重量 系数小,运费最小区应指向强 系数大,远离运费最小的可能 (仅适应于节约的劳动费用大于增加的运费) 人口稠密的地方倾向劳动指向 人口稀少的地方倾向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受环境条件影响: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人口密度和运费率 简单劳动劳动密集(廉价劳动力指向) 分 复杂劳动技术密集,1、简单劳动密集型特点: 产品成本中劳

12、动费用大,大量使用工人 技术易掌握 产品低质廉价 布局:经济文化技术都落后,但人口稠密,失业率又高的贫困地区。 作用: 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就业率,积累资金,为进一步发展经济作准备 发展生产,提高生活,劳动相关的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2、技术密集型工业 特点: 成本中劳动费用高,主要是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工资高 生活复杂 产品高质高价 代表方向 布局:高工资地区,(三)集聚指向 生产扩大而产生的生产规模集聚 各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 1、集聚效益存在 2、分散因子(地价地升,劳动力工资升高)适度 3、适应于聚集效益的增加大于运费的增大。,四)作用 1、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

13、体系; 2、指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3、指导工业布局。,(四)其它指向 1、廉价电力指向 2、港口指向 3、水质指向 (五)各个不同生产阶段的指向变化 1、同一部门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阶段往往布局有不同的指向如炼铜工业:采矿选矿熔炼(粗铜)精铜铜材 2、随技术的进步各工业布局指向发生变化,(六)其它区位学派 1、运输费用学派 A、运输费用的增加递减,方式的变换港口和交通枢纽点 B、运费计算政策尽可能位于市场中心 2、市场区位学派销售不无取限,存在最大利润的市场区 3、社会行为区位学派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决策人的行为,如家乡情绪,攻关。,三、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心商品(服务

14、):在少数地区生产、供应,而在多数在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职能:提供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2、中心性指中心地对周围的相对重要性 C=B1-B2 C:中心性 B1: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供给自身的中心商品数量 3、中心地域(市场区域、补充区域)中心地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4、需求门槛与销售范围 门槛下限:满足中心地供给某种商品必须达到的最小限度的需求量 销售上限:中心商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受费用、时间、劳动因素影响 书上图 5、中心地等级(职能等级) 高级中心地:商品服务范围的上、下限都大的商品(高级消费品)称高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地。,(

15、三)分布原则 1、市场原则(K=3) 次一级中心地位于上级中心地的顶点 中心地区域:1、3、9、27、81 中心地数量:1,2,6、18、54 2、交通原则:(K=4) 各级中心地布局在高一级中心地区的交通连线的中点上 中心地区域:1、4、16、64 中心地数量:1,3、12、48 3、行政原则(K=7) 特点:低级中心地从属高级中心地 中心地区域:1、7、49 中心地数量:1,6、42,第四节 空间集聚理论与现代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一、空间集聚理论 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一、空间集聚理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能使经济在现代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巨大的效益。 1、集聚的原因 A、规模经济效益: B、集聚经济效应:引发为居民服务的服务业相应发展引发科技、人才的集聚 2、案例,3、集聚的作用 A、促进生产分工的细化和专门化,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B、减少关联产品的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C、有利于形成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网络外部经济效益 D、产生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扩大市场影响) E、有利于形成发达的劳动力培训和供应市场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4、集聚的方式 A、向心式极化 B、等级极化 C、波状圈层式极化,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三个层次: 集聚体本身的发展规模及空间结构(城内) 集聚体对周边地区的吸聚模式(城乡) 集聚体对周围城镇的吸聚模式(城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