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91937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水尤清冽: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日光下澈:往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记之而去:离开。 俶尔:忽然,二、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

2、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二、句子翻译。,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就象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下里竹子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彻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三、理解课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或(悲哀深沉)。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寂寞、凄寒、幽

4、怆的气氛, 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三、课文理解,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1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2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生

5、字注音 谪(zh)守 朝晖(hu) 夕阴霏霏(fi) 薄暮冥冥(mng) 淫(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 潜行(qin) 浩浩汤汤(shng) 潇(xio)湘 属( zh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6、。,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

7、碧绿。(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国君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

8、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

9、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10、,(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

11、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六、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

1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13、而乐。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醉翁亭记,生字 环滁(ch)林壑(h)琅琊(lng y)饮少辄醉(zh) 岩穴暝(mng)伛偻(y l)酒洌(li)山肴野蔌(s) 觥筹(gng chu)射者中(zhng)弈者胜(y)颓然(tu)阴翳(y),3、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饮少辄醉:就 醉翁之意:情趣。 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洌,清。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

14、花。发,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草木茂盛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暝,昏暗。 深秀者:秀丽。,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弈者胜:下棋。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颓然乎其间者:愿意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 醉醺醺的样子。 谓谁:为,是。乐其乐:以为乐。,4、重点语句翻译

15、,(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的,这就是醉翁亭。(临,坐落在高处)。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

16、渔,溪深而鱼肥。 译: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5、复习文章知识。,(1)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