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1239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试题集锦赏析试题集锦(一)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理解背诵】 1、 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 观沧海中与之 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的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 观沧海中,诗人创造出宏伟的意境,借以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 观沧海中,诗人描绘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9、 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10、 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 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

3、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歌赏析】 1、这首诗以“ 观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 志”或“博大胸怀” 。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 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秋风飒飒 s 吹来,林木簌簌 s 作响,巨大的波涛汹涌而起。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答:苍凉慷慨,悲壮

4、激昂。 5、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写 的是动景;“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2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答: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9、简要赏析画线句。 答:“日月之行,若出

5、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 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0.(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 写景时,先写 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 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抒发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表现出博大 的胸怀和豪迈气概。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想象夸张。 11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借

6、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 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1212、 (1).诗作者是曹操,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 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

7、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 ji 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 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被贬龙标,跋涉五溪。我把我忧愁 的心思寄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 一、理解性默写。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道龙标过五溪。 (2)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诗句: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 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托付思念的句子是:我寄3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诗歌赏析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首句中写出了杨花,子规等意象。 (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 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愁”一词表达了作者 真切的关怀。 2.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 “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 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 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 zh 遭遇的

9、悲痛之情。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离别气氛。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体会 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 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答:修辞及表达

10、情感角度: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想象角度:想象角度: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 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 心与牵挂。 情景交融角度:情景交融角度: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 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 来入诗呢? 答:子归

11、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 “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答: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 “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 “子规 啼”是暮春的气象。 9.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 10.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普天同照、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同时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11.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

12、县尉,于是写了4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 ,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 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 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 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

13、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二、主题: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旅途所见到的山川壮丽的早春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将人生感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给人以乐观向上的 力量。也抒写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数游子的殷殷情思。 三、赏析理解: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想像诗句所展现的情景: 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从炼字的角度探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景的妙处。 这两句是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 “阔” “正” “悬”四字用得极妙。 “阔”是 “潮

14、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船上的人 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而“悬”又是“风正”的结果。 “悬”是端 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 ,是因为“风顺”还不足以保 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 才能“悬” ,而“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可见诗人炼字的精妙。 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句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描写内容:既写景又点明时令。 “生”和“入”运用了比拟手法,蕴含了一种 自然

15、的理趣: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又将彻底取代旧事物。 四、律诗的四联分别是: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 为尾联。 五、理解背诵 1、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讲演时,引用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中国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 心。52、 次北固山下中通过对偶的修辞来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次北固山下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表现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和豪迈气概 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 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5、 次

16、北固山下中既写江景,又寓情于景,衬托出诗人畅快心情的诗句是:潮 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大小景相结合,为后人所称道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7、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旧事 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 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更替中的景物,蕴含生活哲理(揭示生活中新旧交替, 新生事物不可阻挡)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 次北固山下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 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 次北固山下中既有实景之美,又有虚景之壮阔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1、 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 达?归雁洛阳边。 12、 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 绪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