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0777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中考世界古代史试题赏析 1、某考古小组想去考察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他们应该去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该题创设情景的方式考查古代巴比伦文明所处的地理区域(大河流域),切入问题自然亲切;古代东方文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多也不复杂,其中对不同文明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文明在产生的时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记忆窍门:记忆窍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这些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流域。从时间上看,这个顺序是

2、这些文明区域出现的先后顺序,同时,从所处地理位置上看,总体排列正好是由西向东的顺序。正确答案:C 2007 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15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A古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印度 D古希腊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该题以当今时政热点切入问题,联系同学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世界大事考查相关历史知识,潜在地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关注世界。该题不是单纯的考查机械识记能力,所以解答此题过程中,有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即首先要对伊拉克的地理位置作出正确的判断,伊拉克位于阿拉伯半岛,地处两河流域,所传承的古代文

3、明是两河流域文明,有了此判断后,进而在选项中甄别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是古代巴比伦王国。正确答案:B。 2007 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17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设选项间迷惑性强,解题难度较大。文明古国或者古代文明区域的划分标准是什么?选项中涉及到的都相关。就 A 项而言,无人居住的话文明自然无从言起,而 B 项中的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D 项中对人类的贡献的大小无法用数字来简单的进行量化评价,C 项

4、中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政治文明进程的角度。究竟哪一项是主要原因?学习古代东方文明时,我们强调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奴隶制中央集权的建立,正是这些地区成其为古代文明区域的最主要的原因。正确答案:C。 湖北省宜昌市 2007 年中考试题12人类早期文明中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特质的是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该题立足干题知识考查同学们的比较分析能力。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区别,其中,古代东方文明以大河流域为特征,而西方文明之源的古代希腊文明以海洋为特质。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

5、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以后,文明率先在农业生产效率极高、人口稠密的大河流域产生,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而且,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希腊地区多山,这些山脉把陆地隔成小块,古希腊人就在被隔离的、小块土地上居住。因而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由于无大河,平原少,土地贫瘠而海岸线曲折,海岛密布,多良港湾。这一特点使缺乏粮食的希腊人大力发展海外商业贸易。同时古代商业贸易需要平等交换为原则,这就推动了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正确答案:C。 2007 年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2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最高权力

6、机构是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该题属于机械识记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不同版本的教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权力机构组成及职能介绍的详略各异,故有必要对四个选项的内容做全面的掌握,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知识链接:知识链接:雅典民主政治中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重要机构。 绵阳市 2007 年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17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作为公民的你想享受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你应该选择去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 D迦太基试题解析:试题解析:题干中限定的时间信息是“公元前 5 世

7、纪”,核心词汇是“公民”、“民主权力”。据所学习的知识,雅典的民主政治最著名,在前 5 世纪时,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项峰。斯巴达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排除 A 项很自然;易混易错项是 C项的甄别,因为公元前 5 世纪时的罗马正处于共和国时期,也带有民主政治的特点,罗马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但题干中的“参与国家大事”及“应该选择”(最佳选择)的限定,使答案已经明确。答案:C 乐山市 2007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思想品德历史(新课程)7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而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作用是A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 B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C加强了日

8、本的中央集权 D加强了奴隶主的统治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大化改新学习的对象是中国的隋唐,实行的制度是封建制度,故通过排除法可不必选 D 项。解题的难处在如何从 A、B、C 三项中甄别出正确选项,因为这三项均是大化改新的作用表述。题干中要求的是“主要作用”,何谓主要作用?试分析三项对大化改新作用表述的角度,A 项侧重于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表述,B 项从整个社会制度、社会文明进程的角度进行的表述,而 C 项是从政治政权角度进行的表述,经过比较,B 项对作用的表述层面最高。答案:B 2007 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16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

9、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设计巧妙,选择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对象这个角度,将中日古代史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同学们解答此题的途径和思路较宽广,从大化改新的时间看,发生在公元 646 年,正处于我国隋唐时期;联想隋唐时期遣隋使、遣唐使相关的知识,也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从大化改新的内容来判断,同样可以确定正确选项。答案:C。 湖北省宜昌市 2007 年中考试题13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C丕平献土 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中古时代欧洲的知识掌握

10、程度。5 世纪末,西欧进入封建社会,A 项“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C 项“丕平献土”是构建封建等级制度的方式,故 AC 两项不可能催生市民阶级,更不可能为资本主义粉起准备条件。D 项中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于文明发展更落后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兴起没有直接联系,此外,从世界文明进程的情况看,早期资本主义兴起于西罗马帝国统治的区域内,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无直接关系。只有 B 项“西欧城市的兴起”过程中,市民阶级为取得城市自治权,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答案:B 岳阳市 2007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历

11、史16、关于中古亚欧文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封建制度确立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C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这是一道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对选项知识记忆不清,可以根据选项内容进行逆向推理,尽可能通过排除法来甄别选项。如 A 项,标志日本封建制度确立的事件,是大化改新;C 项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而 D 项实行采邑制的,是查理马特;B 项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由此可以确定选项。答案:B 2007 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19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12、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主要是战争和和平两种,A、B 两项属于战争方式无疑,略有混淆性的是 C 项的甄别,罗马帝国的扩张,是通过一系列战争方式进行的,也属于典型的战争方式,虽然这个历史名词中并无“战争”二字,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答案就水落石出了。答案:D 2007 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18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

13、代阿拉伯人、埃及人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记忆能力,但又不是简单地考查机械记忆能力,而是将多项基础知识联接起来进行考查。阿拉伯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项数学成就,其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而因其传播者是阿拉伯人,结果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在此记忆的基础上,此题也就迎刃而解。答案:C。 江苏省宿迁市 2007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9、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印度人 中国人 阿拉伯人 希腊人A、 B、 C、 D、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对同学们而言,乍看难度不大,但细看题

14、干中的“发明创制”时,再来确定正确答案却颇有些犹豫了,犹豫的原因是多数同学仅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只负责了传播。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导致的原因是复习中没有关注阿拉伯数字传播的细节,即阿拉伯人在传播 0 至 9 这十个数字符号(即数码)时,进行了改造、改进,编写出专门的介绍数码的书,并且还改进了“0”的写法,使之更便于书写。答案:B 山西省太原市 2007 年中考历史试题3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专制集权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民主政治A B C D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的机械记忆能力。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即有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专制集权”和“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不同形态,与“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无直接关系。答案:B。 2007 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17下列史实中,促进了欧亚两大文明交流的是玄奘西游取经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鉴真东渡日本 马可波罗来华A BC D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审题环节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尤其显的重要。题干中“欧亚”是关键词。“玄奘西游取经”,是从中国大唐到天竺,在亚洲内部进行文明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也是如此。“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是将古代印度人的发明传播到了西方仍至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沟通的欧亚文明是的交往。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