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690628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3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讲解必考专项复习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鉴赏(一)(时间:50分钟 分值:60分),1(2011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

2、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解析:“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没有理由,与慷慨激昂的词句风格不符。 答案:A,2(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吴姬:卖酒的女子。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_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2分),(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_,_”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 答案:(1)酒 (2

3、)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3(2011长沙)古诗文阅读。(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_ (2)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_ _ 答案:(1)忧国思乡之情。 (2)“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4(2011连云港)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

4、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_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3分) _,答案:(1)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中都能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意思对即可) 5(2011河北)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3分) _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_ 答案:(1)示例:是在月宫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可) (2)“转”和“低

6、”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6(2011南充)诗词鉴赏。(4分)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 答案:(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7(2011娄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何当共剪西窗烛,

7、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的憧憬。(2分)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 答案:(1)离别的愁苦 相聚的欢乐(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8(2011湛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分) _,(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 答案:(1)突

8、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 (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情壮志。 9(2010中考变式题)古诗阅读。(4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 答案:(1)阴阴 又 (2)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0(2010中考变式题)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梅 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释】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

9、曲谢梅花之说。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_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_ 答案:(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2)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11(2010中考变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0、2分) _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 _ 答案:(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12(2010中考预测题)古诗阅读。(4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_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_ _,答案:(1)表现了作者初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

11、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13(2012中考预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作者是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_。(2分) (2)请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画一处) (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_ 答案:(1)刘禹锡 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14(2012中考变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即“绿腰”,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