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90403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考点一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关注指数 ,(一)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1、国家的含义 (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从国家的阶级性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的根本属性(此外还有社会管理属性和主权属性)。,2、国家性质的含义 (1)基本含义: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类型划分:奴隶社会、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

2、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3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内涵:包括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二)人民民主专政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 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1准确理解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类型的民主与

3、专政存在着本质区别:,(2)民主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把握民主与专政的对象,才能正确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2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三)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命题角度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2009四川高考)古代中国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观察下面漫

4、画民意,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的是 ( ) “众而不可欺者,民也”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消除)。下塞上聋,邦其倾也”,A B C D,答案:C,解析:做漫画题,要注意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漫画的标题。该漫画寓意为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人民的意愿,这才能真正体现民意。与此意相符合的只有,选C。,命题角度二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2010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 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

5、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1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 ) 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 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同票同权”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行“同票同权”,从制度层面消除了城乡选举差别,能够使农民选出更多的人大代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符合题意,选A。 “同票同权”并没有拓宽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排除;“同票同权”前后人大代表都平等地行使权利,故舍去。,答案:A,3(2009广东文基)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 民族、各

6、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我国民主具有 ( ) A广泛性 B真实性 C绝对性 D渐进性,解析: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这体现了人大代表的主体的广泛性。C项观点错误,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关注指数 ,1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 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

7、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实行依法治国。 (3)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5)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3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1)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 一个国家的人权及其实现,是受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约的,不可能超越该国的具体国情。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政治越进步、文化越繁荣,人民的人权

8、内容就越丰富,权利的实现就越充分。因此,不能撇开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抽象地去谈人权。,(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尊重和保 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等。,【特别提示】 主权和人权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人权是指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其中,存在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2、联系 (1)国家主权决定公民人权,拥有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高唱”人权高于一切

9、主权“,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和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 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 (2)主权国家对人权的充分保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考点三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 关注指数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顺利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 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的重要保

10、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1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错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可见,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2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的权利 错误。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在我国,国家领导人由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我国村民、居民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实行村民自治、居民自治,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学会民主管理,提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命题角度三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义务,4(2010全国卷)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 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 ( )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答案: C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和政治自由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人大代表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是为了保证选民的意志不受干扰,选C。这一措施没有体现平等权和人格尊严等内容,对选举秩序的维护也不是主要的,故A、B、D不选。,5(2010山东高考)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 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 )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人大代表的选举具有平等性 A B C D,解析:本题以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背景,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我国的选举制度、

13、人民民主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自1953年以来,我国城乡人大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变化,表明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选举制度在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同时说明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这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体现,答案为C;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中“更加广泛”的说法错误。,答案: C,6(2010重庆高考)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 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

14、求进行分配。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 A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 C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 D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选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既定的,没有扩大,A不选。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B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而不是产生相同数量的人大代表,C不选。D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四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关注指数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 活的基本内容。 (2)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政治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