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690330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现代文阅读,贵阳兴农中学 周玉利,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特点分析,对考试大纲中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理解,思维 能力,形象思 维能力,抽象思 维能力,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约占高考语文第1卷分值的三分之一,但从2007年高考各省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考生的得分率仅为06左右。如何突破制约考生准确答题的思维“瓶颈”,是留给2008年广大考生的一个严峻课题。其实大家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备考策略,就有可能大幅度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得分率。,一、探究18套试卷,把准四大走势。,2007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对“现代文阅读”考点的考查都

2、设计了客观题,其整体考查情况见表(一),说明:上表中的“题量”仅指客观题的题量,北京卷另有两道主观题,分值为6分;上海卷另有4道主观题,分值为13分;广东卷另有2道主观题,分值为9分,透视上表,我们可以探究出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在文本、选材、题量、考点上呈现出的如下四大走势:,1、社会科学类文本已经完全占据主体地位。2007年18套高考试卷中有15套选择了社会科学类文本,有5套选择了自然科学类文本。社会科学类文本与自然科学类文本的比例关系从2005年的1:2到2006年的1:1再到2007年的3:1,已经完全占据了考查的主体地位。,2、前瞻、前沿、文化选材的三个纬度。前瞻的发展理

3、念、前沿的研究成果、文化的深刻反思是2007年18套高考试卷选材的三个纬度,创新与想象、核心能力、人造肌肉、光子结晶等无不给人以清新的时代气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学、民间艺术等l0个以文化为载体的文本更成为今年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考查的一大亮点。,3、题量保持削减(4道减至2或3道)势头。由于受到高考语文试卷(特别是第1卷)总题量削减这一因素的影响,第1卷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题量的削减趋势于2005年已初露端倪(共16套试卷,5套削减),2006年共17套,9套削减;而2007年18套试卷中有11套呈削减趋势。,4、五大知识点的考查权重总体上3重2轻。2007年18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涉及概念理

4、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信息筛选、据文推断等五大知识点,总体考查权重呈现出3重2轻的态势。详见表(二),二、洞察十大雷区,提升应试技能。,1部分与整体 2取舍与兼备 3已然与未然 4或然与必然 5主要与次要 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 8肯定与否定 9客观与夸大 10有据与凭空,三、牢固确立“三有”,优化训练策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较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更多地带上了逻辑思维的特质。为此,提出如下三点优化“逻辑思维”训练的备考建议:,1有强烈的文本意识。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选项都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的不同点只在于内容的表述,当然,这其中也包含有内容的概括、筛选和整合。为此,广大考生做

5、题的第一要旨就在于准确地找出与选项对位的文本信息。诸多优秀考生的临场经验皆诉我们:谁找准了对位的文本信息,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2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做对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另一半成功要旨来自哪里?它来自于对“对位的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的比照,二者的诸多异同点上文已从命题的角度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相信广大考生通过到位的指导和严实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思维的缜密度,从而练就出一双敏锐识别的“火眼金睛”。,3有规范的训练跑道。当前,制约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复习效能的一个“瓶颈”就是训练“跑道(试题)”的不规范。不少学生不能精选学习资料,拿一些不严密的题目来练习,结果越练越糊涂,越练越找不着感觉。切不

6、可“以昏昏之题,使自己悟昭昭之理”。,高考贵在知彼知已,只要大家能准确把握命题走势,扎实训练应试技能,科学优化训练策略,还是可以大幅度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这块必争之地的得分率的。,文章选材,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特点分析,高考常考,高考考过,考过已删,基本未考,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选文体裁 散文 小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特点分析,命题点,阅读试题设题角度: 对词语的理解。 对句意的把握。 对内容要点的提炼整合。 对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对文章观点、态度的分析。,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常见题型: 具体概念在文中的具体或抽象含义的理解。 文段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 某一文段的内容与作用的

7、判断。 文章主要信息的概括归纳。 文章关键信息的理解评价。 文章的突出艺术特点的把握评价。,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现代文阅读能力,理解,鉴赏,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现代文阅读,表述不当,技巧不够,审题不明,知识不足,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认识不清,指导不到位,选题不到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识不到位,现代文阅读,加强对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依托课文教学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训练,紧扣考试大纲,密切联系高考题,现代文阅读教学复习应对策略,子 目 录,从命题材料看:2007年的全国

8、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 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 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结论:近几年高考主要供材料是文艺性散文及非文艺性散文。文艺性散文一般可分为叙事、写景、状物(这是考查的重点)。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写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其中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融注于景的多;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必须尽可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

9、,哲理性散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复习应对策略,紧扣考试大纲,密切联系高考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关键词、中心词; 文中:词不离句,注意语境。,表达技巧,答题 技巧,知识技巧,语言技巧,第三步:以文解文,组织答案,第二步:读懂题干,明确方向,答题 步骤,第一步:整体把握,明确主旨,现代文阅读教学复习应对策略,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基础知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语言特点,神 (聚),选材: 写人记事 写景抒情 阐明哲理,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渲染、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抑扬、联想、想象、衬托、用典、虚实结合、动静、以小见大,语言:

10、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幽默辛辣、清新绚丽、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方法: 寓情于事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布局谋篇:主次、详略、铺垫、照应、起承转合,形,(散),线索 人事物景物,情感时间地点,现代文阅读教学复习应对策略(散文),情节,环境,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衬托人物 发展情节 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展示,衬托,推动,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描写角度,描写方法,人物,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现代文阅读教学复习应对策略,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 二是理解

11、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三是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一、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12、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忠实于语言规则,(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3)要通:不要有语病,

13、(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 省略句和问句,(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摘取、整合、归纳。 1、摘取。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整合。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归纳。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

14、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把握关键句: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3、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

15、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4、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过渡句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阅读时必须明确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 连用问句一般用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时就必须明确作者所抒发的何种情思 比喻句在论证或叙述中,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使描写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动,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第16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析:题目指定阐

16、述“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文化观”再细读此段,提取有效信息。 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二、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所用人称等;结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俏皮幽默等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