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养生格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0245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古养生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古养生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古养生格言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古养生格言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古养生格言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古养生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古养生格言(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0,远望泰山,我命在我不在天 抱扑子内篇引龟甲文 得道者生以长寿 吕氏春秋 养生以不伤为本 抱扑子内篇极言 导养得理 以尽性命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引言,中 华 养 生(养生格言)编 制:白光义背景资料:中国古代养生格言(乙力编)插 图:大画泰山小品江南(张伟明山水画新作)背景音乐:清代夕阳箫鼓,2/50,静观图,养生以养心为主 心不病则神不病 神不病则人不病 清梁文科集验良方,调心,3/50,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大学,泰山好主峰,4/50,山高水长,心之逸者其神完 观之达者其形固 清蒲松龄 为八垓王公八十大寿序,每把戏言多取笑 常含乐意莫生嗔 明龚廷贤 寿世保

2、元摄养,5/50,兴趣广博勤涉猎 月有所学心不老 清曹慈山,碧霞宝光图,6/50,心闲天地本来宽 宋陆游初寒宴坐诗,纳凉图,7/50,晨韵之二,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尽心章下,8/50,清远,人之当食,须去烦恼, 如食五味,不得暴嗔。 唐孙思邈千金药方道林养性,饮食,9/50,岱庙,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 五者充形则生害矣。 吕氏春秋尽数,10/50,厚味伤人无所知 能甘淡薄是吾师 明谦启敬修龄要旨,泰山日出,11/50,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宋苏轼东坡志林修养,雪中望泰山,12/50,雨过新泉出,世上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宋陆

3、游食粥诗,13/50,粥有五事利身,一者除饥,二者除口渴, 三者下气,四者却脐下冷,五者消宿食。 十诵律第二十六,东岳旭日图,14/50,晨韵之一,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 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 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南梁陶弘景养命延性录教戒篇,起居,15/50,行端直则无祸害 无祸害则尽天年 韩非子解老,泰山神秀图,16/50,城郊所得,五行有序,四时有分, 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皇帝内经灵枢五乱,17/50,夏日,冬不欲极温 夏不欲极凉 明郑瑄昨非庵日篡颐真,18/50,春夏易早起,秋冬任晏眠, 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明胡文焕类修要养生要诀,泰山雄秀图,19/50,势

4、利不能诱也, 辩者不能说也, 声色不能淫也, 美者不能滥也, 智者不能动也, 勇者不能恐也, 此真人之道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泰山岩岩,20/5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老子老子八十章,稳如泰山,21/50,与其服延年之药 不若守保身之方 明吕坤呻咏语,泰山松云图,22/50,听泉图,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神仙传封衡,23/50,阴阳不交则疮痱生 房室不节则劳瘠发 彭祖摄生养性论,临水居图,24/50,若欲身安寿永 惟当绝欲保精 明龙遵叙男女绅言绝欲保精,枝繁叶茂,25/50,谢谢关注中华养生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请单击标题,或自动返回

5、首页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先秦时期 后汉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曹慈山和他的善养之术曹慈山简介 曹慈山的晚年善养之术 曹慈山药粥歌 养生格言续编,26/5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寿亲养老的文献,一般总称为养生(如天隐子养生书、养生类纂、养生月览等)。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既有系统的理论,也有十分可靠的实践经验,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枝奇艳的花朵。由于中医很重视养生,所以得享高寿者还是比较多的。曾据中国医学人名志加以统计,记载有年龄者共得149人(秦代的崔文子三百岁、后汉的葛越二百八十岁未计在内)。其中,80岁以下者42人,80岁以上者70人,9

6、0岁以上者27人,100岁以上者10人。最小者28岁,最大者103岁,平均寿命超过80岁。近年来,泛论中医养生要旨的文章不少,但系统地讨论其发展的文献较少。现综历代有关著作,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分成四个阶段介绍如下:,27/50,1.先秦时期广义地说,自从有人类时候起,在旧石器时诸如火的应用(熟食、取暖以及从而发明的灸等)、居住与服装的改善等,都与养生防病、延年有关。但时代湮远,论无实证,故不加详述。我国今存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最早的应推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了(六千年前的陶器上有些刻划,已带有文字性质,但不成系统)。甲骨文上,已有一些生理(如女子乳房胀为母字,产妇临产先出水后儿头先

7、露的毓字等)和疾病(如牙上生洞的龋字)的记载;也还有一些个人卫生(如沐、浴)与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的记载;在所载动植物(动物47种、植物15种)中,可能还有些可供药用者。总之,当时已有讲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周礼载有“食医”,并对各类饮食的寒热温凉(指服食)及四季的五味所宜都有明确的规定。春秋时,对养生的记载更具体了,例如:左传载医治晋侯病指出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房室起居对养生的关系,并对四时、五节、六气等与健康的关系引起重视。,28/50,古今医统载范蠡有“服饮药饵”的办法,授术于孔安国等,“寿皆百岁,面如童颜”。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子百家学说的兴起对养生学也有很

8、大促进。老子、庄子一派提出“归真返朴”、“清净无为”的养生理论,并编制了导引、吐纳等一整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例如:老子说“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庄子刻意篇说:“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这里包括两方面养生的方法:一是充分认识到吸纳新鲜空气,吐出废浊之气,才能维持生命,保健延年(此即吐纳、气功);一是提倡运动,可以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各方面的机能(此即导引、按摩)。庄子所谓的“熊经鸟申”,向来没有实证。幸运的是,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导引图,描绘了四十多个姿势的图象,内中的“熊泾”(显见系熊经之抄讹)、“鹞背”(可能与鸟申同属一类),可以

9、引为借鉴。此图中有一图,题为“信”上文已看不清,有人认为信即伸,其上应鸟字。但其图明为兽形,实不敢苟同。,29/50,管子认为“精”是气的物质基础,是人生命之源泉,故主张存精以养生。如管子内业篇:“精气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此外,他还提出存精的具体方法:“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即节欲存精是也。吕氏春秋强调精、气、神和形体的统一,是生命的根本。如尽数篇说“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老、庄主张“静”以养神可以长生;吕不韦却主张动,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肿、为风;处耳则为锔、为聋;处目则为蠛

10、、为窒;处腹则为胀、为府;处足则为痿、为蹶”。吕氏还指出气不宣达与血脉壅塞都是不能长寿的原因,所以“作为舞以宣导之”。吕氏以外,子华子也是主动的,他认为:“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而不敝。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孔子则主张要动静结合,如孔子家语载:“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夫”。此外,诸子还都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例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0/50,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但老庄是主张消极的顺乎自然的;管子则主张主动的与自然相适应,

11、如管子五行篇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至于荀子,则更积极地主张改造自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先秦诸子的养生思想与实践,到了内经可谓来了一个大总结,它从医学的角度来讨论养生问题。内经对人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很精妙的观察与概括;对衰老、变老的机理,有很确实的认识;还明确提出“治未病”的观点,对预防病变、保健延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内经对于养生的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防病、防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是比较全面的概括。四气调神大论

12、中,则更具体地阐述了四季的不同养生方法。此外,还记载了许多具体的养生术,如异法方宜论的导引、按蹻等。内经的理论,对后世影像很大;历代的养生著作,多数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1/50,2.后汉时期秦皇、汉武,都是长生不老的热烈追求者。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一批自称持有长生术的方士和得到的神仙,道家也得到很大发展,以后更益以佛家。于是,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以至房中术之类养生之书,充斥天下。就拿汉书艺文志来说,把医书列为方技类、下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前两种合计18家,400多卷;后两种其数相若,可见当时影像之大。当然,这些书今日所见甚少;而且,我们也不能抱一概否认的态度,而要提倡沙

13、里淘金的精神,去发掘其中的宝藏。张仲景不但是个临床专家,而且也很重视养生,他曾抨击那些平时不注意摄养身体的人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救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至于具体的养生原则,他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曾提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导引、吐纳”、“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以及“饮食禁忌”等等,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32/50,华佗不但是个一专多能的外科专家,他对养生学的贡献也是很大的。他主张积极的体育锻炼,认为是却病延年的重要途径。他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

14、,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根据古导引法,创造出“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华佗坚持作五禽戏,“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吴普仿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师徒二人,都是养生有道的范例。东汉时王充在论衡中也有养生专论,并已有寿命与遗传有关的创见:“夫禀气渥则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所谓禀气,即先天的禀赋,应与现代的遗传有关。两晋至隋唐,佛、道两教盛行,也影像到医学。有些医学家,其实也就是道家,如陶弘景、葛洪、孙思邈等。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与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都是养生学的重要著作。上层阶层炼丹、服

15、石的遗毒,直至明代还时有兴者。,33/50,对于神仙迷信之说,当时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张华博物志即用实例来揭穿方士的骗术,否定得道成仙之说,并提倡确有实据的长寿老人的长寿经验。嵇康养生论中婉转地提出神仙是不可学得的,主张从实际出发进行养生(如弃厚味、服补药、饮清泉、浴阳光、节色欲等)。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以自己亲身经历教育后代不要学神仙,而要“爱其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温、禁忌食欲,将饵药物”,便可“遂其所禀,不为夭折”。唐孙思邈虽然受佛、道二教的影响,但他毕竟是临床医学家,所以他养生的主导思想仍是实事求是的。他本着“不违情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丐可行”以及“易则易

16、行,简则易从”的原则,对养生之道作了具体详尽而又通俗的论述,叫人一看就会,而不似老庄之学那样虚无缥缈。他既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既提倡食疗,又主张药治;既要求简朴,又注意卫生;既强调节欲,又反对绝欲。,34/50,不但衣、食、住、行都谈到了,还专题讨论了老年保健;不但养生,而且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孙氏养生有道,并且身体力行,据说活到一百零二岁(有的考据认为百廿岁)。孙氏著作中有关的养生资料,是唐以前和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后,附有孙真人养生法节文一卷;今存的文献还有唐孙思邈卫生歌和摄养枕中方两种,千金食治篇与养性篇,也有单独梓行者。至今尚存的养生学专著,以这一时期为最早,有晋许逊灵剑子、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隋巢元方巢源补养宣导法、唐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唐施肩吾(栖真子)养生辨疑诀、唐王焘外台辑养生导引法等,共十一种。其书佚存目者,尚有张湛养生集要、王仲丘养生纂录、高福摄生录、郭霁摄生经、斐煜延寿赤书、郑景岫四时养生论、穆殷四气摄生论等7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