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90111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系统的实施、运行与维护,内容,8.1 系统实施概述 8.2 程序设计 8.3 系统测试 8.4 系统的切换 8.5 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8.6 系统的评价和验收,8.1 系统实施概述,1.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1.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 硬件的获取 软件的获得或开发 用户准备 聘用和培训人员 地点和数据的准备 安装 测试 试运行 用户验收,系统实施阶段典型步骤,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系统实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都会影响系统实施的进程和质量。 实施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企业主要领导干部挂帅的领导班子。 技术因素包括

2、: 数据整理与规范化 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的建设 开发技术的选择和使用,8.2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构图、判断表、设计说明书等为依据,选择适当的程序设计语言及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检查运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程序设计的原则 2.程序设计方法,1.程序设计的原则, 可维护性。一个程序在其运行期间,往往会逐步暴露出某些隐含的错误需要及时排除;同时,用户也可能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此外,可能由于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更新换代,应用程序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或移植,这些工作都属于程序维护

3、任务。,1.程序设计的原则, 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任何时候都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可靠性指标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程序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数据存取的安全可靠性,通信的安全可靠性,操作权限的安全可靠性,这些工作一般都要靠系统分析和设计时来严格定义; 另一方面是程序运行的可靠性,这一点只能靠调试时的严格把关(特别是委托他人编程时)来保证编程的工作质量。,1.程序设计的原则, 可理解性。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简洁明了,便于人们阅读。这是因为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很大,程序维护人员经常要维护他人编写的程序,如果一个程序不便于阅读,那么将会给程序检查与维护

4、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程序设计的原则, 效率。程序效率是指计算机资源(如时间和空间)能否被有效地利用。由于硬件价格近年来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所以效率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相反,程序设计者的工作效率远比程序效率重要。程序设计者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减少经费开支,而且也会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程序维护工作的负担。,1.程序设计的原则, 健壮性。健壮性是指系统对错误操作、错误数据输入予以识别与禁止的能力,不会因为错误操作、错误数据输入及硬件故障而造成系统崩溃。健壮性即系统的容错能力。这是系统长期平稳运行的基本前提,所以一定要做好容错处理。,2.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

5、程序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采用特定的方法及句型来组织设计、编写或调试程序的优选方法,指导人们用良好的思想方法去进行程序设计。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开发的程序具有易于阅读和理解、易于验证其正确性、便于维护等优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征 自上而下的设计步骤 系统总体目标各功能模块实现子功 能模块实现。 限制或消除无条件转移语句 无条件转移语句的使用给程序设计工作提供一个方便的手段,但在程序较大时,它的出现使得程序难于阅读、理解与控制,使程序运行和调试变得难于检查。,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

6、顺序结构是一种线性有序的结构,由一系列依次执行的语句或模块构成。 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 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是根据条件成立与否选择程序执行的结构。,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是20世纪90年代软件产业的主体技术。所谓“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世界观,从结构组织角度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它把观察焦点放在构成客观世界的成分对象上,将对象作为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核心或主体,把问题域中有意义的实体作为对象,将对象间有意义的相互作用作为通讯,把整个问题域抽象成为相互通讯着的一组对象集合。在此基础上,引用科

7、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相似或相近的一组对象聚合为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一个对象即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对象有各自的属性和行为,彼此以消息进行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具有的特征: 封装性。对象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将自由数据和操作封闭在一起,使自身的状态、行为局部化。 继承性。通过类继承可弥补由封装对象带来的诸如数据或操作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 多态性。对象对接收到的消息要予以响应,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结果,即会有多种不同形式(多态)。 易维护

8、性。使对象信息隐藏在局部。当对象进行修改,或对象自身产生错误的时候,由此带来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对象内部而不会波及其他对象乃至整个系统环境。,8.3 系统测试,1.系统测试概述 2.系统测试的内容 3.系统测试方法,1.系统测试概述,测试是对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查错和纠错的活动。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错误,以便分析错误的性质和确定错误的位置,并纠正错误。,2.系统测试的内容,根据MIS的开发周期,系统测试可分为: 单元测试:模块为单位,测试其正确性 组装测试:组装经过测试的模块 确认测试:测试功能、性能、限制条件 系统测试:综合测试-恢复、安全、强度、性能 验收

9、测试:确认是否达到验收标准,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模块接口,对被测的模块,信息能否正确无误地流进流出; 数据结构,在模块工作过程中,其内部的数据能否保持完整性,包括内部数据的内容、形式集相互关系是否正确; 边界条件,在为限制数据加工而设置的边界处模块是否能正确工作; 覆盖条件,模块的运行能否达到满足特定的逻辑覆盖; 出错处理,模块工作中发生了错误,其中的出错出来措施是否有效。, 组装测试,组装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各模块是否无错误地连接; 能否保证数据有效传输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人机界面及各种通信接口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能否与硬件系统的所有设备正确的连接。, 确认测试,确

10、认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功能方面应测试系统输入、处理、输出是否满足要求。 性能方面应测试系统的数据精确度、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换及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实用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及其其他软件的接口发生变化时,应具备的适应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限制条件的测试,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故障处理能力等。,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测试来完成: 恢复测试。采取各种人工方法使软件出错,不能正常工作,进而检验系统的恢复能力。 安全测试。需设置一些企图突破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测试用例,检验系统是否有安全保密漏洞。 强度测试。检验系统的极限能力。主

11、要确认软件系统在超临界状态下性能降级是否是灾难性的。 性能测试。检验安装在系统内的软件运行性能,这种测试需与强度测试结合起来使用。, 验收测试,文档资料的审查验收。 余量要求。必须实际考察计算机存储空间,输入、输出通道和批处理时间的使用情况,要保证他们都至少有20的余量。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强化测试。开发单位必须设计强化测试用例,其中包括典型运行环境、所有运行方式以及在系统运行期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 性能降级执行方式测试。,3.系统测试的方法,系统测试工作分模块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系统测试(联调)。模块测试是对单个模块进行的测试,是系统测试的基础。模块测试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

12、测试两种。 人工测试:采用人工方式检查程序静态结构,找出编译不能发现的错误(个人复查、走查、会审)。 机器测试: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执行被测试程序,对比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别以发现错误。黑盒测试(功能)、白盒测试(结构)。,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者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即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将软件看做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选定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8.4 系

13、统的切换,在完成系统测试工作以后,即可将其交付使用。所谓交付使用是新系统与旧系统的交替,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整个交付过程也可以成为系统切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切换的方式,要进行用户的操作培训,完成数据的转换等工作。 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2.系统转换的方式,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在完成系统转换任务之前,必须预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转换工作的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可以从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用户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2.系统转换的方式,系统切换(转换)过程实际上是新旧系统交替过程,旧的系统被淘汰,新的系统投入使用。 直接方式 平行方式 逐步方式, 直接方式,指在某

14、一特定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同时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 这种方式简单,人员、设备费用很省,但风险较大。, 平行方式,指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系统并存,各自完成相应的工作,并相互对比、审核。 这种方式需双倍的人员、设备,费用较大,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风险较少。, 逐步方式,指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 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接口多。,8.5 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系统运行管理 2.系统维护,1. 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切换后即可投入运行。系统运行包括系统日常操作、维护等。系统的好坏和系统设计有很大关系,也和系统运行有很大关系。 系统运行管理的

15、内容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从每天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行情况作记录。 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 只对不正常的情况作详细记录。,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审计踪迹 指系统中设置了自动记录功能,能通过自动记录的信息发现或判明系统的问题和原因。 这里的审计有两个特点:一是每日都进行,二是属于主要技术方面的审查。 在审计踪迹系统中,建立审计日志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审核应急措施的落实 为了减少意外事件引起的对信息系统的损害,首先要制定应付突

16、发事件的应急计划,然后每日要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应急计划主要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灾难性的事件,如火灾、水灾等。,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系统资源的管理 人员管理。制定各类专业人员需求计划,对人员进行合理组织和使用,进行人员培训。 软件管理。明确软件需求和软件来源,合理使用软件,重视软件的日常维护。 硬件资源管理。熟悉系统运行环境和硬件系统配置,制定硬件安全使用制度,重视硬件维护保养,加强对辅助设备的管理。 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投资概算,包括硬件软件投资、系统开发费、运行和维护费用。,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管理规范的企业,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有一套科学的运行制度。 信息系统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一套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和安全地运行。,2. 系统的维护,近30年来,系统维护的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2/3以上的经费用在维护上。从人力资源的分布看,现在在世界上90的软件人员在从事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发新系统的人员仅占10。这说明系统维护任务十分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