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氏锥虫、巴贝斯虫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690110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氏锥虫、巴贝斯虫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伊氏锥虫、巴贝斯虫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伊氏锥虫、巴贝斯虫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伊氏锥虫、巴贝斯虫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伊氏锥虫、巴贝斯虫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氏锥虫、巴贝斯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氏锥虫、巴贝斯虫(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氏锥虫病(又名苏拉病)是由锥虫科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马、骡、牛、水牛、骆驼和犬等动物体内引起的。由吸血昆虫机械地传播。临床特征为高热,贫血,粘膜出血,黄疸和神经症状等。马、骡、驴等发病后常取急性经过,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100%。牛和骆驼感染后大多数为慢性过程,有的呈带虫现象。,伊氏锥虫病,病原形态,伊氏锥虫为单型性虫体,长1834m,宽12m,平均为242m,呈卷曲的柳叶状,前端尖锐,后端稍钝。虫体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核,后端有1点状动基体。,图15-1 伊氏锥虫形态构造1.动基体 2.鞭毛 3.空泡 4.核 5.波动膜 6.游离鞭毛,病原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血液内(包括淋巴液),

2、并且随着血液进入脏器组织肝、脾、淋巴结等,在病的后期还能侵入脑脊液中。,繁殖方式:纵分裂。 先是动基体分裂,长出新鞭毛,然后是核分裂,最后是胞浆分裂,形成两个新个体。,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马属动物对伊氏锥虫易感性最强;牛、水牛、骆驼较弱。试验动物中以小白鼠和犬易感性较强。,传染来源:带虫动物,保虫动物。,传播途径:虻类和吸血蝇类机械性地传播 。,流行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流行季节:吸血昆虫出现的季节。,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致病作用:,锥虫毒素: 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机能障碍如体温升高和运动障碍; 2)侵害造血器官网状内皮系统和骨髓,使红细胞溶解和再生障碍,导致红细胞

3、减少,出现贫血。 3)随着红细胞溶解,不断游离出来的血红蛋白大部分积滞在肝脏中,转变为胆红素进入血流,引起粘膜和皮下组织黄染。,致病作用:,锥虫毒素: 4)心肌受到侵害,引起心机能障碍; 5)毛细血管壁被侵害,通透性增高,导致水肿。 6)当肝功能遭到破坏时,肝糖不能进行贮存,所以致病的后期出现低血糖和酸中毒。,症状:,马:马感染本病后,潜伏期约511天。病马体温突然升高到40以上,稽留数天,然后经短时间的间歇,再度发热。在发热期间病马呼吸急促,脉膊增数,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而粘稠。在间歇期间,各种症状缓解。但反复数次发热后,病马表现精神明显沉郁,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被毛枯焦,肠音沉衰,粪便干燥。

4、,症状:,体温变化是本病发病过程的重要标志 。,症状:,体表水肿为本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最早出现于发病后67天,起初发生于腹下和包皮,然后波及胸下,以后唇部、眼睑、下颌及四肢相继出现。 病马眼的症状也较明显,初期羞明流泪,结膜潮红,以后苍白黄染。结膜、第三眼睑上常出现粟粒大至绿豆大的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斑,这种出血斑往往时隐时现,并不经常存在。 随着病情发展,病马高度沉郁,嗜眠,行走时后躯无力,步样强拘,左右摇晃,食欲更加减少或废绝。,症状:,心脏机能陷于衰竭,心动过速,出现缩期杂音。 末期,出现各种神经症状。 血液变化:病马红细胞数随病情加重而急剧减少,最低可达200万左右,病畜经过治疗后红细胞

5、数可作为判定病情、确定预后的一个依据。血红蛋白相应减少30%左右。,症状:,牛: 牛多呈慢性经过或带虫现象,少数呈急性经过。黄牛的抵抗力较水牛强。 热型一般为不定型的间歇热,体温最高达4041.6,持续12天后即下降,间歇26天再度上升。 病牛渐渐消瘦,使役能力下降,腹下、四肢、胸前、生殖器等发生水肿,尤以腕关节和跗关节以下多见。耳、尾常发生干性坏死。,皮下水肿和胶样浸润为本病的显著病理变化之一,其部位多在胸前、腹下及四肢下部,生殖器官等部位皮下水肿,并有黄色胶样浸润。,病理变化:,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临床检查:,诊断性治疗:,病原检查:,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临床检查:,诊断性治疗:,

6、病原检查:1)压滴标本检查2)血片检查3)试管采虫检查 4)毛细管集虫检查,诊断:,血清学诊断:早期是补体结合反应,近年来多采用间接血凝反应。,动物接种试验 :可用疑似动物的血液0.20.5ml,接种于实验动物小白鼠、天竺鼠、家兔等的腹腔或皮下。白鼠和天竺鼠每隔12天采血检查1次,家兔每隔35天检查1次。如连续检查1个月以上,(小白鼠半个月)仍不出现虫体,可判为阴性。,治疗:,注意事项:(1)治疗要早。 (2)用药量要足。 (3)观察时间要长。,治疗:,药物: (1)拜耳205(纳加诺,萘磺苯酰脲、苏拉灭);(2)安锥赛(抗锥灵、喹嘧胺); (3)贝尼尔(血虫净、三氮脒); (4)氯化氮胺菲啶

7、盐酸盐(沙莫林、锥灭定)。,除使用特效药物外,还应根据病情,进行强心、补液,健胃缓泻等对症治疗,尤其是应加强护理,改善饲养条件,促进早日康复。治疗后应注意观察疗效,有复发可能时,应再次治疗。,预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长期外出或由疫区调入的家畜,需隔离观察20天,确定健康后,方可使役和混群。2、疫区每年两次定期检疫。 3、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搞好畜舍及周围环境卫生,消灭虻、蝇等吸血昆虫。定时在家畜体表喷撒灭害灵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减少虻、蝇叮咬。 4、对虻蝇活动季节时疫区的家畜可采用预防注射。,梨形虫病,家畜梨形虫病(旧称焦虫病)是由孢子虫纲、梨形虫亚纲、梨形虫目

8、中的巴贝斯科(Babesiidae)和泰勒科(Theileriidae)的多种原虫所引起各种疾病。,梨形虫病不能直接感染,必须通过适宜的蜱作为传播者才能将病原传播,蜱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而梨形虫病的流行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梨形虫的宿主特异性很强,各种动物各有其特定的病原体,彼此不互相感染;,梨形虫的形态学和生物学 :,形态: 梨形虫呈圆形、梨形、杆形、或阿米巴形等各种形状,因此,梨形虫为多形性虫体。,寄生部位: 梨形虫寄生于红细胞内,泰勒虫还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细胞内。,吸取营养: 渗透方式。,发育: 梨形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宿主的转换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一个是家畜或其它脊椎动

9、物,另一个是硬蜱。,运动方式: 无运动器官,靠虫体的弯曲和滑行而运动。,硬蜱传播梨形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经卵传播:梨形虫随雌蜱吸血进入蜱体内发育繁殖后,转入蜱的卵巢内经卵传给蜱的后代,尔后由蜱的幼虫、若虫或成虫进行传播。梨形虫可随蜱的传代,长期在其体内生存。大多数巴贝斯虫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传播的。,硬蜱传播梨形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2) 期间传播:幼蜱或若蜱吸食了含有梨形虫的血液,可传递给它的下一个发育阶段若蜱或成蜱进行传播,即在蜱的同一世代内传播,泰勒科原虫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传播的。,梨形虫病的免疫:带虫免疫,我国已发现的梨形虫病原体,巴贝斯虫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的急性发作的季

10、节性血液原虫病。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为红尿热,又因最早出现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故又称为得克萨斯热或称为蜱热。黄牛、水牛和瘤牛均易感,常造成死亡,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牛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己有14个省(区)报道有本病存在,主要流行于南方各省。,病原形态,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 bigemina)寄生于牛红细胞中,是一种大型的虫体,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其形态有梨籽形、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等。典型的形状是成双的梨籽形,尖端以锐角相联。虫体多位于红细胞的中央,每个红细胞内虫体数目为12个,红细胞染虫率为215。虫体形态随病的发展而有变化,虫体开始出现时以单个虫体为主,随后双梨籽形虫体

11、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生活史,双芽巴贝斯虫在牛体内以“成对出芽”方式进行繁殖。,流行病学:,1、文献记载有5种牛蜱、3种扇头蜱、1种血蜱可以传播双芽巴贝斯虫。我国已查明微小牛蜱为双芽巴贝斯虫的传播者。 2、传播方式经卵传递 3、在我国南方本病主要发生于69月份。 4、本病多发生在放牧时期,舍饲牛发病较少。,流行病学:,5、两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较重,死亡率高,特别是老、弱及劳役过重的牛,病情更为严重。当地牛对本病有抵抗力,良种牛和由外地引入的牛易感性较高,症状严重,病死率高。,症状:,发热 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 消瘦,贫血,黄疸 血红蛋白尿

12、,病理变化:,尸体消瘦,贫血,血液稀薄如水。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和脂肪均呈黄色胶样水肿状。,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临床检查:,病原检查: 血片检查,血清学诊断:,治疗:,1、咪唑苯脲 对各种巴贝斯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剂量为13mg/kg体重,配成10%溶液肌肉注射。该药安全性较好。 2、三氮咪(贝尼尔) 剂量为3.53.8mg/kg体重,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但很快消失。水牛对本药较敏感,一般用药一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治疗:,3、锥黄素 (吖啶黄) 剂量为34mg/kg体重,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h后再注射一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避免烈日照射。 4、喹啉脲(阿卡普林) 剂量为0.61mg/kg体重,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妊娠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h后自行消失,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剂量为10mg/kg体重。治疗同时应停止使役,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多饮水。,预防:,1、灭蜱 。 2、 应选择无蜱活动季节进行牛只调动。 3、用咪唑苯脲进行药物预防 。 4、免疫 目前国外一些地区已广泛应用抗巴贝斯虫弱毒虫苗和分泌抗原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