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689723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课件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思想意义: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经忧患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表现了作者憎恨军阀混战与民族压迫,向往统一强大的祖国,渴望亲人团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个形象总体看太脆弱,缺乏反抗精神,而且有着贵族妇女的局限。 艺术特色:结构完整精炼;善于挖掘情感,将叙事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浑朴,明白晓畅,不假雕饰,自然成文。,第三章 正 始 诗 歌 (240年西晋),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阮籍的诗歌创作第三节 嵇康的文学创作,第一节 概 述,一、社会思想状况:玄学盛行,导致许多文人产生了对社会现象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并重视庄子所强调的“精神自由”,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如嵇康、阮籍),崇奉发自

2、内心的真诚的道德,反对人为的外在的行为准则。二、社会政治现实:政治气氛极为恐怖。魏晋政权交替的15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冲突最为尖锐集中之时,“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这一时期的名士们不得不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去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因此,文士阶层的精神痛苦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三、文学状况: 文学发生重大变化。正始文人发展了建安文学中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忧患、感慨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文士写作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整个社会的治乱兴亡,而是个体精神的愤郁哀伤了。在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已基本消失。, 迫于形势的危严,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避开

3、现实,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把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使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区别:,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由直接敏锐变为间接隐晦,感情的表达由热烈直率转为曲折含蓄。人生态度经历了从高飏到内敛、从追求立功到痛苦自保、从慷慨淋漓的情感宣泄到玄远清虚的哲学幽思的变化;作品的风格从刚健明快,渐变为含蓄隐晦。多采用曲折的象征、比拟手法,形象性上有所前进,但出现以诗谈玄说理的苗头。五、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以

4、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东篱赏菊图 明 唐寅,东篱赏菊图,渊 明 醉 归 图,渊明醉归图,第四节 散文与辞赋,一、五柳先生传本文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为作者首创。在一百多字的篇幅中,以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性格,清楚地划出一条与世俗的界限,从而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五柳先生陶渊明,二、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写到归途、抵家后与家人团聚、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辞,可看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跌宕的节奏,将诗人欣喜欲狂的情状呈现于读者面前。“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语),归去来兮辞 元 何澄,归去来兮辞图,三、桃花源记为陶渊明晚年代表作,收录在搜神后记中。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里生活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通过劳动取得了宁静、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世界。这篇诗并记各有侧重,可相对独立。记以散文的形式记述关于桃花源的传闻故事,诗则以歌赞的形式偏重于对传闻的体会和感想。,桃花源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桃源仙境图 明 仇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