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89350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路河一中 邓宋颂,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1、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2、学生分析,一、教学分析,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三、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

2、纳变化原因。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3、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五、教学方法,教法分析: 多媒体教学法 兴趣诱导法 朗读法 指导点拔法 竞赛式、探究式教学法,学法分析 课前预习 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比较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及题解。,第二环节:阅读指导,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及题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体裁:报告文学 作者:吴岗,第二环节: 阅读指导,三个步骤,过

3、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今日罗布泊又变成怎样一个地方?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请四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问题:,步骤一:(读课文),读一读,写一写,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xio s) (h x) (gn h)(tn sh) (lu l) (g b tn) (cng hi sng tin),过去的样子:“绿洲”“仙湖”对比现在的样子:“荒漠”“神秘”,有些句子感情真挚、深沉、热烈、贯穿全文始终,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患意识。使课文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请找出这样的句子。,步骤二:(找句子),救救青海湖,救救月

4、牙泉,救救所有 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 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 聩。,直抒胸臆:,“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 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步骤三:,找原因,牛羊成群,水如明镜,鸟栖天堂,林 边 牧 歌,现 在 的 样 子,胡 杨,最后的泉眼,变化的原因:“改道” “四盲”同样的悲剧:“青海湖”

5、 “月牙泉”,青 海 湖,月牙泉与鸣沙山,鸣沙山,月牙泉,请大家出谋划策帮帮我!,课文最后提到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例子?你准备做些什么?,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个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生动。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的历历在目,还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直抒胸臆的句子的运用,使文章感情真挚。总之,本文的语言真实、形象、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述说什么?,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 破坏 仙湖 荒漠 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