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92988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67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开始相冲相融,并逐步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书法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一个反应面,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高峰,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一改古质书风而流美妍媚,其背后的思想渊源与道家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士人崇道、谈玄是魏晋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老庄思想成为上层知识分子行为的理论基石,而书法则成为他们自我陶冶的重要手段,道家思想促成了书法理论的嬗变,并影响到书法艺术风格的转变,其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明显。,以“道”的理念来统领书法艺术的本质,如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之笔阵图,反思了当时书法现状,指出其原由是“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赅赡,闻见又寡,致使成

2、功不就”,这是把“道”置于“情”之上。,笔阵图,(晋)卫夫人撰,(晋)王羲之正书,(清)刘行受刻,东晋永和16年4月12日书。2132cm,现藏陕西。,再如王羲之的记白云先生书诀中,记述了天台紫真所说的书法理论:“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 其中关于阴阳的论述,贵盈、贵虚、惟逸、惟静,以及笔力中各种力量的平衡,均凸显出道家的核心思想。同时,用一个“妙”字来概括书法的至高境界,也契合了道德经中“

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路。而所谓“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即是用“道”的思想来统领书法艺术的本质研究以及书法艺术的实践创作。,“道”的具体显现是通过事物的构成和运动之“象”,这一理论反映在书法美学领域,就是“意象”思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理论中,“意象”思维随处可见,并成为后来书法理论的主导性思维方式。首先是卫夫人关于点画的美学意象,奠定了“永字八法”的理论基础,如笔阵图中的拟象内容就是通达书法点画之美的重要途径,其后关于点画的美学理论基本上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其次是“力为骨体”的概念,就是用“骨”的意象来表征线条的力度美感。卫夫人提出了线条力度美感中的“骨”、“肉”、“

4、筋”意象,经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的阐释,到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完善,“力为骨体”的思想最终在书法线条质感中得到确定。直至苏轼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线条质感的复合意象则更趋完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实际上开书法美学意象之先河。,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节选,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注重书法线条力度美感中的柔性之美。,力度感不仅仅专属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也必须建立在力度美感之上。道家崇尚“静”、“慈”、“柔”、“虚”、“无为”等,表现在书法美学中,就是倾向于通过书法艺术表现线条的阴柔之美。后汉蔡邕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所谓“肌肤之丽

5、”就是阴柔之美。卫夫人笔阵图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若乎银钩。”“银钩”所意象的也是饱含力度的柔性一面。美是阴阳互动平衡的结果,所以在魏晋书论中阳刚之美虽然占据着审美的主导地位,如“陆断犀象、万岁枯藤、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状如龙蛇、壮士佩剑、深林之乔木、曲折如钢钩”即是阳刚的一面,但也不乏“妇女纤丽”之形容。在书法艺术实践方面,王羲之更是一改古质而今妍,而王献之尤为重之,所以晋书中说王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此外,很多道家人物本身就是书法家,如齐梁之际的陶弘景,在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列为中之下品,并评云:“翰彩拔于山谷。”唐李嗣真书后品将之列为中中品,并评云:“隐居脱

6、颖,得书之精髓,如丽景霜空,鹰隼初击。”而在魏晋南北时期的书法品评中,道家思想也常常蕴含其间,这说明当时道家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浸润程度。如后汉蔡邕认为,书肇乎自然,即书法艺术在美的形式上有一种“自然”之妙:人为性在艺术作品中应无迹可寻,有为而无为,做到人的自由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巧妙结合。,在自由和自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点,一直就是道家思想的主旨。庾肩吾的书品中说得好:“学者鲜能具体,窥者罕得其门。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成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至此,工夫和天然、有为和无为成为学者论书的一个重要尺度,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