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我的收藏)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689259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我的收藏)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后一课(我的收藏)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后一课(我的收藏)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后一课(我的收藏)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后一课(我的收藏)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我的收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我的收藏)(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都德,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故事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

2、一堂法语课的情景。,背景,小说常识,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需要掌握的生字读音:,踱来踱去 郝 叟 懊悔 捂,惩罚 钥 匙 祈 祷 哽 咽,赚 钱 膝头 小 弗 郎 士,du ho su o w,chng yo shi q d

3、o gng y,zhun x f lng,多音多义字:,( )宁可,( )安宁,nng,nng,( )字帖,( )请帖,( )妥帖,( )强迫,( )强劲,( )倔强,ti,ti,ti,qing,qing,jing,咽,( )咽喉,( )细嚼慢咽,( )呜咽,yn,yn,y,1本文的题目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它包含了什么特殊含义?,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在这最后一课中,整个沦陷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亡国之恨都在这最后一课中迸发了出来。,2.阅读小说要抓住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我”小弗郎士、韩麦尔

4、先生“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三要素,课文情节及结构,一、上课路上 二、上课前 三、上课中 四、下课后,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1-6),(7-10),(11-23),(24-29),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阅读16段,分析人物形象,认识小弗郎士,到野外去玩玩吧,天空那么暖和,那么晴朗!,又出了什么事啦?,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 先生的小院子了里。,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意志力(能管得住自己) 、爱憎分

5、明、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孩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天气”“画眉” 风和日丽,“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幼稚、不懂事的心态。,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设置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埋下伏笔。,如何理解“又出了什么事啦”?,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阅读第710段,阅读思考:小弗郎士 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 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 异乎寻常的情况? 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默读讨论理解,气氛,学生,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

6、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今天,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还有镇上的人。,默读讨论理解,教师,平时,今天,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小结:对课堂气氛的描写,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

7、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这时,小弗朗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的,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难过,为贪玩而懊悔,讨厌的书变成老友(舍不得); 本来是害怕,讨厌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依恋之情;通过韩麦尔先生语重心长,又柔和又严肃的话语,他感到了就要失去国土的痛苦。 本来还觉得有趣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用“这些坏家伙”来称呼他们。 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 “我的最后

8、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表达了小弗郎士难过、愤慨的心情。,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思考: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 时, 讲了哪些话?可概括为几点?,分析第1720段,(1)、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分析:,不奋发,不争气,以致当上亡国奴。,(2)、对家长和老师自己进行分析:,对阿尔萨斯的人的直率批评和自责。,(3)、赞美法语。,(4)、说明牢记祖国语言的意义。,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9、,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全句意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他不会,感到难受,说明他有了羞耻感;学习法文易懂,说明学习态度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

10、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洛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分析第2123段,思考: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对和平、自由的渴望。,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

11、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从不懂事,贪玩逐渐懂得失去国土的痛苦激起了爱国,恨敌人的感情。,朗读最后一部分:,课文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悲愤心情和表现的? 他为什么要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 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结尾?如果换成一段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更激动人心吗?,(1). 先写钟声、号声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说不出话,再写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呆着,头靠墙话也不说,只能用手势,表

12、示这“最后一课”的结束。,提示,(2).“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给他的学生的临别赠言,也是这位爱国者的心声,是所有法国人民的心声,这一悲壮的行动,表达了一种坚定而崇高的信念: 法兰西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因此,这几个字是这篇 小说主题的升华。,(3).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比用语言更真实、更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

13、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小说主题:,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

14、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中国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民族气节是陆游“_”的高尚情操!,民族气节是林则徐“_”的凛然不惧!,民族气节是孙中山“_”的豪情壮志!,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