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9026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情况汇报,东溪镇人民政府,东溪镇位于綦江区南部,东邻扶欢,南与赶水交界,西与丁山相连,北与篆塘接壤。全镇幅员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0个村和4个社区,218个村民小组和2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9万,其中场镇人口2.4万;全镇耕地面积68459亩,其中田41963亩、土26496亩,林地6.1万亩; 东溪交通便捷,渝黔铁路、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等纵贯南北,距綦江30分钟车程,距重庆1小时车程,系高速公路能直达的古镇。,东溪古镇简介,古镇概况,1、东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溪 原名万寿场,建场2200多年。唐高祖 武德二年(619年)在东溪设丹溪县,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

2、4年)撤丹溪县 为东溪镇,建镇1300多年。东溪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汉墓群、茶马古道、麻乡约民信局、“旌表节孝”牌坊等古迹,演绎了东溪历史的兴衰,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文化。码头文化、盐茶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版画文化等和谐并存。,古镇概况,2、东溪是中国特色旅游新干线示范镇。近年来,东溪镇全面实施 “旅游兴镇”战略,总投入 366万元制定了东溪旅游 发展规划及详规;投入 1000多万元,恢复明清文化一条街街;投入500多万元,恢复东溪饮食文化一条街;投入近2100万元,恢复东溪抗战文化一条街;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民俗风情一条街。,古镇概况,3、东溪是重庆市十大旅游名镇。“水绕镇中流,镇在

3、林中走,园依山水旁,无处不是景。 ”5000余棵黄葛树生态群, 掩映着明清穿斗的吊脚楼民居, 与清澈溪流相映成趣, 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清 幽意境。唐代诗仙太白遭流放时曾游东溪,题刻“金溪玉泉”;明朝皇帝武宗微服私访到东溪,题写“第一名山”。,古镇概况,4、东溪是重庆市市级中心镇。 近年来,东溪在致力名镇建设的同时, 注重农场新区开发。引资投入近1800万元, 建成长850米、宽26米的东溪绕城大道。 引进重庆欣耀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 新建东发花园商品房33000平米。 目前,将投入2400万元新建东丁大桥、 镇安大桥,以实现210国道改道和把镇紫片区和柴坝片区连为一体,从而助推古

4、镇旅游和农村产业发展。,古镇概况,5、东溪是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 一是农业产业化。3万亩辣椒 红红火火,1万亩花生清香酥脆, 1万亩银杏绿浪翻波, 5000亩米黄瓜渝州独秀; 二是农村城镇化。去年以来, 我们注重新农村建设,完成农村 危改1600户;新建“鲤鱼池”市级 农民新村示范点,实现了“六通”“六有” ,凸显了“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农民新村风貌。 三是农民市民化。示范点置有农家乐、十字绣、版画创作室、手工面作坊、古镇木雕、盆景园艺等,规划新建占地500亩的中小企业园,让农民就近就业,从传统的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此外,东溪曾先后荣获重庆历史文化名镇

5、、重庆市100个商业小城镇、重庆市最具人气小城镇、重庆市十大最美小巷镇、重庆市市级创意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古镇未来发展,1、旅游兴镇要有新跨越东溪致力打造重庆 的“乌镇”,借綦江升区 旅游发展之势,把东溪 打造成“渝黔旅游大通道 上的第一山水古镇”。 古镇的形象定位是 “花溪古巷城南旧事”、 “ 多彩千年古镇浪漫菩提溪谷”。古镇的宣传口号是 “ 千年古镇千年韵千色东溪万古情”、“渝南水乡梦里古城世界东溪”。古镇的发展战略有四个:,古镇未来发展,-产品提升。 一是古镇形象提升:提升古镇 形象为“彩色的、浪漫的、 怀旧的、艺术的” 休闲度假 小镇;二是产品品位提升: 提升产品品位,打破以往纯粹观

6、光旅游、纯粹商业开发模式,重点挖掘80、90后旅游需求品;三是文化产品提升:提升东溪古镇别于其他古镇的文化产品,尤其突出民国文化产品。,古镇未来发展,-产业联动。一是旅游产业: 重点开展古镇旅游、 民国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联动 发展的产业;二是文化产业: 联动历史文化、山水文化、 民国文化、创意文化协调发展;三是聚会产业:将家庭聚会、学生聚会、商业聚会、情侣聚会作为产业体予以重视开发;四是花树产业:彩色古镇、多彩东溪,主要运用花树来打造特色形象,使其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产业;五是地产产业:创造旅游度假地产、重庆市民第二居所的概念,拉动东溪产业发展。,古镇未来发展,-区域统筹。一是中部 崛起:东溪古

7、镇老街、古镇 溪谷,都集中在东溪中部, 故以东溪中部为核心发挥扩 散效应;二是西部振兴:西 部现在作为农业生态园发展与规划的彩色东溪中的花树产业相对接,由此实现西部振兴;三是景区联动:将丁山湖、黑山谷等景区联动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古镇未来发展,-品牌塑造。一是打好 历史牌:千年历史是东溪古 镇的文化灵魂,历史是东溪 古镇品牌营销的重点;二是 打好文化牌:民国文化是东 溪古镇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明星品牌,文化是品牌营销的亮点;三是打好生态牌:溪谷古镇、彩色东溪是东溪古镇主打的品牌形象,生态是品牌营销的卖点。,古镇未来发展,2、文化强镇要有新拓展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东溪作为中

8、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旅游名镇之一,我们将挖掘拓展抗战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和艺术创意文化。,古镇未来发展,-红色文化。东溪籍人罗振声曾与邓小平和周恩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为罗振声入党介绍人。罗振声回国后参加一、二次东征并创作国民革命军军歌;1926年,杨闇公在东溪组织领导了震动全川的“东溪米案”。1935年,川东笫一地下党支部在东溪成立。1937年至1939年,东溪中学是綦江地下党的根据地。抗战爆发后,东溪地下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激励无数热血男儿出川抗日。,古镇未来发展,-抗战文化。以抗战文化街为重点,按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的指导思想,修复、还原东溪1942,重点打

9、造曾搬迁到东溪场镇的国民党中央机关的办事机构,如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陈氏新村)、西南公路总署、中央银行及公安局等。还原当时东溪的“十里洋场”。,古镇未来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与宗教息息相关,我们将以龙华寺为核心挖掘与开发佛教文化,这是发展东溪特色古镇旅游的又一“法宝”。一方面开展以龙华寺为首的宗教庙宇的修缮与整合,重点保护内部设施与文物,修建新的更完善的宗教活动场所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例如宗教学说演讲、礼拜、诵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受斋、追思、过宗教节日等,打造东溪的宗教旅游名片。,古镇未来发展,-移民文化。一是对麻乡约民信局、南华宫、万天宫等实施保护性修护,并以他们为

10、核心,有效规划店招店牌和街区,使之具有文化和民俗气息。二是继续开展民俗活动。如民间艺人表演川剧坐唱、龙灯舞狮、秧歌腰鼓等吸引游客。三是利用好麻乡约民信局传递信件和汇兑的业务,游人可以在此寄发信件,盖上麻乡约民信局的邮戳以作纪念。四是开设一个移民文化图书室,展示有关移民历史方面的书籍、图册、光碟等,同时将编印的东溪古镇风韵、东溪古镇故事和东溪画册做成旅游商品进行宣传。,古镇未来发展,-码头文化。恢复太平古渡码头,形成昔日船来船往,人来货往的繁荣景象。以码头为核心新开辟一条通往贵州仁怀茅台酒厂的盐马古道,供驴友探索与发现,同时在河道上配置一叶小舟,游客既可在古盐道上感受千年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沧桑感

11、和古今感,也可感受在河中泛舟、河边垂钓、听船工号子、对唱民歌的惬意。,古镇未来发展,-艺术创意文化。立足于“六个一”工程,即:“一张画”,创作突出古镇特色和贴近群众生活的农民版画。“一首歌”,在全国征集创作既独具东溪特色又能宣传东溪的歌曲,唱响中国,提升“东溪印象”。“一杯酒”,在现具雏形的桑葚酒、木菠萝酒、东溪啤酒的基础上,打造古镇经典品牌酒文化。“一段评书”,挖掘“东溪米案”、“东溪决策”、“气死莫告状”等古镇故事的文化价值,让东溪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一个创艺基地”,打造成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吸引更多的影视剧作来东溪拍摄,吸引更多的画家、作家、摄影家来东溪写生、创作。“一部电视剧”, 继傻儿师长、乡里人家、记忆之城等电视剧拍摄之后,将争取七朵映山红在东溪拍摄,它的拍摄,将在全中国、全世界提高东溪名镇的知名度、美誉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