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8956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6中 国 近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现 代 史 纲 要(自考要点)(自考要点)2/66目录目录开篇导读开篇导读.5.5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5.5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P326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P33 6 一 、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6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 三、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简答、论述】9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P3910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0 二、瓜分中国的图谋.10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1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

2、期探索.11.11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P44)12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P4614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4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P5016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16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17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三章辛亥革命1818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P5218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8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8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222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P6022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2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2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

3、产党的诞生 P6324 一、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24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25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26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P67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27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28第五章第五章.30.30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P7130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303/66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31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P7431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31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32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P

4、7834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34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34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35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535第一节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P8336 一、日本的计划及实施36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36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P8537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37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P8839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选择题)39 二、战略僵持阶段的正面战场39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P9040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40 二、开辟

5、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40 三、击退国民党的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41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42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P9643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43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43 三、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简答题)43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44.44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P9944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44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45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45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6、 P10345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46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46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47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P10848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48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8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48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494/66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本制度的全面建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本制度的全面建立. 50. 50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P1135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0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51 三、

7、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51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P1195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52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52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P12153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3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54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54. 54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P12754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54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55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P13156 一、 “大跃进”及其纠正 56 二、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57 第三节 建设

8、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P140.58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58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9. 59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P14459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59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60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选择题)60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P14961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61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6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62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P15462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62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63 三、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63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1596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选择题)64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64 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65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P16566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简答)66 二、深刻的历史启示 665/66开篇导读开篇导读 主要题型: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历史 = 背景 + 事件 + 影响背景:时间、人物、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事件:起因、发展、结果、人物、文献影响:好的、坏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章反对外来

10、侵略的斗争6/66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P32第二节资本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P33一 、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 、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军事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 2、政治控制:控制内政和外交、镇压反抗、扶植代理人 3、文化渗透:宗教侵略和渗透、种族优劣论 4、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关税自主权、商品倾销、资本输出7/66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1

11、858 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 ,1860 年英法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火烧圆明园】 1884 年中法战争,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新约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 签订标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 、政治控制(内、外、海;抗、裁、人)8/661、控制中国内政内政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操纵中国外交外交 控制中国外交主权,讲究“一体均沾” 3、把持中国海关海关 垄断海关高级

12、官员,掌控海关税务 4、镇压中国反抗反抗 勾结清政府进行镇压、屠杀,辛丑禁止中国反抗侵略 5、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 控制对外司法权,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控制, 五口通商章程 望厦条约 6、扶植收买代理人代理人 清政府、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者成为工具,典型半殖民地 (三) 、经济掠夺 控制通商口岸:海上、路上,控制工商、金融业、建立租界南京 天津 北京 剥夺关税自主权:协定关税,商品倾销,最重要工具南京 五口通商 望夏 黄埔 天津 对华倾销商品:民族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破坏,鸦片 对华资本输出:二鸦之后,大量工厂、矿场 操纵经济命脉:近代工业垄断;使清政府借外债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建立银行;控制交

13、通运输;破坏农业(四) 、文化渗透 宗教渗透和侵略。间谍侦察、压迫百姓、文化渗透 舆论制造。宣扬殖民思想、介绍西方先进文化、为侵华行为辩护 种族优劣论。受优等民族的奴役;中国威胁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的变化 (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国家政权及主权受到西方国家的控制 半封建社会: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开始发展9/661、资产阶级 组成:买办、商人、地主、官僚 分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14、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特点: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特点:中国革命的对象。 两重性:1、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2、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两重性特点决定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两重性特点决定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社会阶级的变化 2、工人阶级【简答简答】 来源上: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当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特点: a. 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革命性更强 b. 工人阶级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

15、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 路、航运等行业) ,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c. 他们大多来自破产工人,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三、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简答、论述三、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简答、论述】(一)两对主要矛盾 1、民族矛盾(国仇)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 ;阶级矛盾(家恨)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2、两对矛盾的关系10/66(二)两大历史任务【简答、论述简答、论述】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独立 富强独立 富强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生产关系)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生产关系)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生产力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生产力) 3、两大历史任务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大历史任务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区别:前者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解决生产力。 联系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创造条件。 4、两大历史任务完成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P39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人民群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