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8856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局部战争动员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战争动员的趋势与保障体系建立考号:姓名:内容提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相继爆发,美、英、法等军事强国后备力量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决定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现代局部战争突显高技术武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 转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 作战单元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梳理并借鉴这些战争实践,对我国战争动员发展大有裨益。关键词 局部战争 军事革命 信息化 基本形态 战争动员一、现代局部战争基本特征(一)作

2、战力量集成化、信息化、多维化,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等多维空间,运用信息化武器进行,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性降到最低限度的战争。数字化部队、数字化单兵装备和指挥平台高度数字化军队,是要具备高等的知识水平 和专业技能。(二)武器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对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如加以信息技术对火炮的改造和提升,使其成为数字化炮兵。让机械化武器装备具备类似于人的感官的功能,从而使其综合作战效能倍增,满足信息战争作战的需要;另一个方向是研制新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如计算机网络病毒、军事智能机器人等。武器装备信息化将使电子

3、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体系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其技术保障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三) 信息战场多维化,指挥自动化、网络化、实时化、一体化信息化战场涵盖陆、海、空、天、电的数据链直至单兵 ,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 ,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 。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 。拥有完善的 C4ISR 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 ,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 ,及时快速更新情报 ,指挥网络化实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全方位传达至个作战单元精确至 单兵。如美国特种部队在对隐藏在巴基斯坦的本拉登采取的的行动过程 ,全实时化,作战指挥部和白宫在实时观看整个行动过程,对于指挥更是精确到单兵 。(四)

4、 作战方式多样化心理战、空间战、电子战至网络战等,全方位运用, 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 。作战效益不可低估,这种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二现代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一)战争的政治目的性极强 ,一改过去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为主的战争模式 ,所有打击围绕政治目标展开,没有前后方,空间急剧拓展。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如打击敌方卫星、太空站。(二)战争进程明显加快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 打击精确,杀伤力增加;信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 能力、打击能力在单位时间作战效能 大大提高,战争过程大大缩短。如 第四次中东战争持续时间为 18 天,英阿马岛战争持续

5、时间为 74 天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持续时间为 12 天,海湾战争持续时间为 42 天,而地面战役仅进行了 100 个小时,伊拉克战争只用了 40 多天。(三)作战力量合成一体化。信息化的战争其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武器数量决定,而是以高技术的武器装备 、高素质的多专业兵种战斗人员相结合的最大效能发挥为衡量。(四)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 用,使战争耗资巨大。信息化战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频繁使用,使战争耗资巨大。 (五) 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控制为主导 ,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 的作战手段,在非线性、多维空间内实施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对抗

6、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三、现代局部战争动员发展趋势(一)动员实施的及时性与动员准备的长期性 现代化局部战争信息化的特征决定了动员实施过程的及时性。战争进程明显缩短,使得战争动员活动过程也随之缩短。战争进程时间的缩短以及随之而来的保障战争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动员准备的任务比过去轻了,而是更加繁重、更加复杂和艰巨,需要平时准备的时间越来越长。1、是物资消耗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半年就消耗各种物资3000 多万吨,约占二战时期物资消耗总量的 50。如此之大的消耗量,如果没有平时的动员准备工作,将无法保障战时需要。2、是高技术装备结构精密复杂。保障难度大,需要较

7、强专业性的检修工作和测试工作,需要多部门分批进行检查测试,十分费工费时,增加了动员准备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3、是高技术战争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应急动员要求高。如在海湾战争时,美国政府就动员国家政府机关的 80 多个部门、全国 1/3 的企业,以及英、法、德、意、日等 10 多个国家的有关公司、企业来进行临战的保障准备工作,诸如紧急生产爱国者导弹、反渗透净水装置、无火焰食品加热器、沙漠伪装网等武器装备器材。面对这些任务,如果没有平时动员准备的良好基础 ,就不可能迅速实施动员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二)动员资源多元化与动员保障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双方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对抗,动员资源来自各行各业

8、、各领域,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从动员空间来看,既有涉战地区的动员保障,更有广大非涉战地域的保障,甚至向国际空间拓展。上述海湾战争,从美动员行业和部门看,近乎涉及国家各个部门和行业,美军为保障 50 多万军队作战,政府有 80 多个经济和技术部门负责为军队筹集作战装备、物资,几十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运公司和多个州的铁路部门为军队提供运输工具,全国 1/3的企业为军队生产了 284.6 亿美元的装备、物资。另美国从英、法、德、日、等十几个国家的近千余家公司订购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物资装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形态由军事力量的离散式对抗,转变为国家综合实力的系统对系统的整体化对抗。与之相适应,

9、系统性、整体性的一体化动员模式将成为战争动员的基本样式,这就要求建立网络一体化的动员指挥机构,能对地方动员保障力量能在战时实施集中统一指挥。 通过一体化动员指挥,能准确获取作战需求和动员保障信息,迅速动员各种各保障层次和保障专业的力量,把各方面保障力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综合保障能力,并能依据战场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三)直接保障空间缩小与动员实施空间扩大 直接保障空间,是指在交战地区直接为交战部队组织实施保障活动的空间范围。非直接保障动员空间,是指直接作战地域之外与动员保障有关的活动空间的总称。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因而动员活

10、动中直接保障的空间也相应缩小。但非直接保障动员空间却空前扩大。这主要表现在:1、是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扩大了非直接保障 动员保障空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 B-2 隐形远程重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远程机动上万公里到达作战区域。对部队在远程机动中,动员保障必须在非直接保障空间各方面的保障,使动员呈现出有平面到立体的特征。2、是保障内容的专业化、多元化,扩大了动员保障空间。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离不开许多行业和专业部门的支援和帮助,也就必然会波及广大的非直接保障相关地域。(四)科技力量动员突显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动员保障工作将从过去机械维修保养和供应油料、弹药、备件等

11、传统的军需物资器材,逐步向以保障高技术装备研发、供应和维修、保养及电子器材、计算机技术咨询等技术保障为主。科技动员将成为战争动员的新高点。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共动员征召 24.5万后备役人员参战,其中技术兵占 70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兵员,其中不乏高级专业人才,而且专业技术门类成龙配套,与现役部队形成互补。直接操作“爱国者”导弹的有 1/3 是民营公司派出的科技人员。再如,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不少都是在临战前和战争中通过实施动员研制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对付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紧急动员军工企业加速研制出“爱国者”导弹投入战争使用,使美国赢得了空袭主动权;在科索沃战争期间,雷

12、声和波音公司的专业人员仅用天就开发出了针对南联盟特定防空与干扰系统的技术,大幅度改进了美军电子对抗能力。科技力量的动员确保了美军的信息优势,为其迅速赢得战场上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 (五)动员保障任务的繁重性与动员保障的精确性 高技术战争使军队作战物资消耗日益增大。上世纪 90 年代的海湾战争,美军地面作战部队人均日消耗物资为 200 公斤左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10 倍;海军航母编队人均日消耗物资达11001380 公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55 倍至 69 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装备越来越多,单位时间内作战物资消耗量将会越来越大,战争动员保障的任务也将非常繁重,动员的强度将大大

13、提高。 高技术战争消耗剧增,随着动员保障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精确化保障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发展趋势。如通过战前建立各种作战模型进行模拟和仿真试验,能精确计算出未来各种情况下不同作战规模与样式的物资消耗量,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生产运输和储备,防止盲目生产和储备,造成积压浪费。如马岛战争,英军根据预先的模拟计算,有计划有目的地采购、储备了保障特混舰队所需的适量装备、物资,既保障了作战的需要,又在撤离马岛时没在战场遗留过多的物资,大大减少了损失浪费。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吸取上次物资保障教训,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物资补给、交通调度、医疗、民间支援等自动化动员系统,在动员中精打细算,使战争动员的效费比

14、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六)动员的快速性与动员保障的复杂性 高技术战争爆发突然,客观上要求战争动员必须以快应变,真正具备应急动员能力。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紧急征召预备役人员,并采取边征召、边报到、边编组、边开赴前线的措施,48 小时动员了 30 万后备兵员,其中最快的 18 小时即投入战斗。以色列的快速动员能力对扭转战局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海湾战争 中,美国为满足作战需求紧急动员相关企业生产军需物资,防化服月产量从 3.3 万 套增加到 20 万套,沙漠战靴月产量从零猛增至 15.7 万双,沙漠迷彩服的产量在 6 个月之内从零增加到每月 37.6 万套。可见快速动员能力对

15、加快战争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武器大量装备与应用,在战时要保障这些高技术装备、器材让其发挥战斗性能,就必须动员与这些行业有关的技术人员,应对高技术装备的维护、修理,因此提高了动员保障的复杂程度。要适应这样的动员需求,平时的国防动员建设增加科技含量对相关行业领域相关人员兼职体系化以保证应急反应。 四、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建设(一)关键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平战结合的国防建设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不同于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袭扰破坏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此,建设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军队是国防

16、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实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必须建设强大的后备军。2、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建造完备的平战结合的社会信息化基础。打赢信息化战争不仅依靠军队的信息化,还需整个信息化社会的支撑。战争是以军队为中心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所有领域里的信息对抗,信息资源的争夺具有全民性质。因此,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这是一个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基础。(2)加强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平战结合,战时互联互通。(3)开发各种软件技术,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培养。3、装备信息化。装备信息化是一个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依托日益完善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工业信息技术力量,搞好总设计装备一盘棋,节约、高效地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二)努力培养国防高素质信息化后备人才队伍大量适应信息作战要求和从事信息作战的后备人才,是信息化国防动员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作战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较量,我们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战备的基础工程,作为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