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88847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刮痧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刮痧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刮痧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刮痧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刮痧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刮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刮痧(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刮痧,概述,刮痧是祖国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刮痧的历史,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叙述的砭石术是刮痧疗法的萌芽。 大多数学者认为针灸、推拿、拔罐、放血等理疗手法是由刮痧演变而来的。,刮痧基础

2、,刮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中医认为,刮痧可以使毛孔打开,淤积在体内的毒素便可以从毛孔中宣泄出来,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什么是痧?,传统认识:“痧”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叫法,属于中医学范畴的一种病症名。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症”,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现代认识:机体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使毒素在体内潴留,这些毒素是毛细血管通透性一次,出痧的过程是排出体内毒素的过程。故此,痧是渗出于脉外的含有大量代谢废物的离经之血。,刮痧的现代医学解释,1.排除毒素,增强抵抗力。 2.调整生物信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3.加强局

3、部新陈代谢,消炎止痛.,刮痧工具,牛角刮板 玉石刮板 砭石刮板 其他材质的刮板 刮板:薄面为治疗所用,厚面可做保健之用。,刮痧手法,补法:力度小、速度慢,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症病人,可鼓舞人体的正气。 泻法:力度大、速度快。用于年轻体壮,急症病人。的疏散病邪。 平补平泻: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一般按压力适中,速度适中。常用于常人保健。 补泻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顺序,从上到下 从里向外 从左向右,适应症,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等科近400种病症,并涉及消除疲劳、养颜美容等保健功效。,禁忌症,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

4、的人慎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等禁刮.,操作步骤,1.根据医嘱,备齐用物,洗手,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2.解释目的、方法;确定刮痧部位;如头部、颈项部、胸部、肩背部及四肢部等。,体 位,胸、腹、下肢内侧、前侧部多选用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头部、颈部、背部、上肢和下肢外侧部多选用俯卧位或伏俯坐位及坐位;,坐位,伏俯位,俯卧位,3. 暴露刮痧部位,铺治疗巾或垫手纸于部位之下,用75%酒精消毒选皮肤.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检查刮具边缘,蘸水、油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与皮肤保持4590角,单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动。,6. 每次刮810

5、条,每条刮615cm。 局部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止,一般一个部位刮擦20次左右。7.刮痧时间:本次刮痧与前次刮痧应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为一个疗程。,8. 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感觉,局部皮肤变化等。患者应避风,治疗后给予适量饮料或温开水以助疗效。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刮痧板的收藏,注意事项,1.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通风。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不可强求出痧。 4刮痧完毕后让受术者喝一杯温的淡盐水。 5.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晕刮的急救,晕刮: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昏迷。 处理:停止操作,注意保暖,饮温开水,用刮痧板角部点按或针刺人中穴。力量不要太重。同时可用泻法刮涌泉和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