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8699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控技术与数控技术与 CAM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 陶建华陶建华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系机电工程系 前言前言 数控加工实验是一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包括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实验、手工数控编程实验、CAM 软件的应用实验等。 本实验指导书中包括 7 个实验,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实验进度表中指定其中部分实验为必做实验,其他实验为选作实验,学生可以在课外与实验室预定时间完成,以便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 本实验中主要使用虚拟机床进行数控加工实验,使用虚拟机床可以节约加工成本,消除机床操作的安全隐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操作机床的机会,以便在进行机床实切实验前,

2、对数控加工操作有全面的认识。附录中对虚拟机床的使用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学生应在实验前进行认真学习。 实验前学生应阅读实验指导书内容,并写出每个实验所需的数控加工程序。 实验完成后一周内,学生需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 目录目录 实验一、简单廓编程数控基本编程及代码功能实验一、简单廓编程数控基本编程及代码功能1 实验二、刀具补偿实验二、刀具补偿3 实验三、复杂轮廓编程非园曲线的数学处理方法实验三、复杂轮廓编程非园曲线的数学处理方法5 实验四、插补原理实验实验四、插补原理实验7 实验五、开环系统反向间隙补偿实验实验五、开环系统反向间隙补偿实验13 实验六、车削加工实验六、车削加工15 实验七、铣

3、削加工实验七、铣削加工17 附录附录24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1 第二章第二章 机床台面操作机床台面操作6 第三章第三章 华中数控世纪星机床面板操作华中数控世纪星机床面板操作13 1实验一、简单廓编程数控基本编程及代码功能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如下 G 代码和 M 代码的意义和使用方法:G92、G54G59、 G00、G01、G02、G03、G91、G90、G28、G17G19、M03、M05、 M02、M30 等(使用 MDI 方式) 。 2 掌握使用碰刀法找正对刀点的方法。 3 掌握使用 V-CVC 的软件方式找正对刀点的方法。 4 掌握基本的刀具路径编程(编写

4、数控代码)并在 V-CNC 上进行加 工仿真。 (包括程序编写、毛坯生成、刀具选用、对刀及数据保存 等步骤) 。 二、实验设备(仪器) :二、实验设备(仪器) : 1. 计算机 2. VCNC 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 1 启动 VCNC 2 机床回零 3 使用手动 MPG 和半自动 MDI 方式调整机床 4 使用 MDI,执行下述指令,观察各个指令执行的情况,加深对指 令的理解: 5 G92、 G54G59、 G00、 G01、 G02、 G03、 G91、 G90、 G28、 G17G19、 M03、M05、M02、M30 等 6 编写程序, 按下图编写加工程序: (说明, 编程原点取左下

5、角 10X10的位置,切削深度 2mm。 ) 7 输入程序, 在编辑状态 EDIT 下, 将程序通过屏幕输入到 VCNC 中, 并保存程序。 8 生成毛坯,使用工件管理工具生成 100X80X30 的毛坯。 29 生成刀具,使用刀具管理工具生成一平铣刀,d=5,L=100。 10 对刀,使用碰刀法,建立工件坐标系。 11 虚拟加工,使用自动运行功能,执行加工程序,加工工件。 12 检查加工结果,如有错误,进行修改。 13 保存加工完成的工件。 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报告模板各栏目认真填写; 2、实验原理解释使用的各个指令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详细说明实验步骤 4、附上数

6、控加工程序及加工结果附图 3实验二、刀具补偿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刀具补偿命令的意义。 2 掌握刀具补偿命令 G40、 G41、 G42、 G43、 G44、 G49 以及 G45G48 等命令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刀具补偿的设置方法和刀具补偿表的使用方法。 4 掌握使用刀具补偿命令控制切削余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仪器) :二、实验设备(仪器) : 1 计算机 2 VCNC 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 1启动 VCNC 2机床回零 3使用手动 MPG 和半自动 MDI 方式调整机床 4编写并输入程序,零件图样及加工要求如图(见下页) 5使用刀具管理工具生成毛坯

7、,毛坯尺寸 140X140X30 6生成刀具,使用刀具管理工具按要求生成刀具,并将其放入相应 的刀具编号中。 7设置刀具补偿值,进入刀具补偿表界面,分别在半径补偿表和长 度补偿表中的对应位置输入补偿值。 8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 9运行程序进行加工 10 检查加工结果,检查加工完的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11 保存加工完成的工件。 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报告模板各栏目认真填写; 2、实验原理解释使用的各个指令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详细说明实验步骤; 4、附上数控加工程序及加工结果附图 4切削如图所示工件,工作参数如下: 毛坯:140X140X30。 刀具:平铣刀 1:直径:1

8、0mm,长度:100mm。 平铣刀 2:直径:8mm,长度:80mm。 余量分 3 次进给: 第一次粗铣进给 4mm,使用铣刀 1; 第二次粗铣进给 4mm,使用铣刀 1; 第三次精铣进给 2mm;使用铣刀 2; 切削过程中使用刀具补偿方式完成上述加工。 凸台高 3mm 5实验三、复杂轮廓编程非园曲线的数学处理方法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数控加工编程中对曲线的数学处理方法。 2. 掌握用等距法编写曲线加工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仪器) :二、实验设备(仪器) : 1. 计算机 2. VCNC 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 1. 启动 VCNC 2. 机床回零 3. 使用手动

9、MPG 和半自动 MDI 方式调整机床 4. 编写并输入程序,零件图样及加工要求如图(见下页) (编写程 序时,注意加工路径的设计,先去除余量,再进行边界加工。 ) 5. 使用工件管理工具生成毛坯,毛坯尺寸 100X100X30 6. 生成刀具,使用刀具管理工具按要求生成刀具,并换刀。 7. 设置刀具补偿值,进入刀具补偿表界面,在半径补偿表中的对应 位置输入补偿值。 8. 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 9. 运行程序进行加工 10. 检查加工结果,检查加工完的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11. 保存加工完成的工件。 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报告模板各栏目认真填写; 2、实验原理解释使用的各

10、个指令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详细说明实验步骤; 4、附上数控加工程序及加工结果附图。 6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 毛坯尺寸:100X100X30 刀具:10,L=100,FEM 采用等距法进行曲线拟合。 7实验四、插补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原理和实现。 2. 掌握 XY 运动平台利用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实现直线、 圆弧轨迹的编 程方法。 3. 进一步掌握运动控制卡的基本的编程方法。并同运动控制卡上的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中的插补进行比较。 二、理论知识二、理论知识 数控系统加工的零件轮廓或运动轨迹一般由直线、圆弧组成,

11、对于一些 非圆曲线轮廓则用直线或圆弧去逼近。插补计算就是数控系统根据输入的基 本数据,通过计算,将工件的轮廓或运动轨迹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 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指令。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 法,样条插补法等。逐点比较法,即每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 比较,视该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在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 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使之趋近给定轨迹。如此,走一步,比较一次,决 定下一步走向,以便逼近给定的轨迹。下面就以逐点比较法为例,阐述插补 的原理。 (1)直线插补计算原理: 偏差计算公式: 以第一象限为例, 取直线起点为坐标原点

12、, 如下图所示, m 为动点,有下面关系: Xe/Ye =Xm /Ym 取:Fm=YmXe-XmYe 作为偏差判别式 若 Fm=0, 表明 m 点在 OA 直 线上; 若 Fm0, 表明 m 点在 OA 直 线上方的 m处; 若 Fm0,表明 m 点在圆 弧外; 若 Fm0,表明 m 点在圆 弧内。 当 Fm0 时,为了逼近圆弧,应沿X 方向进给一步,到 m+1 点,其坐标 值为 Xm+1=Xm1,Ym+1=Ym,新偏差值为: Fm =Xm+12+Ym+12-R2= Fm-2Xm+1 当 Fm0 时,为了逼近圆弧,应沿Y 方向进给一步,到 m+1 点,其坐标 值为 Xm+1=Xm,Ym+1=Y

13、m1,新偏差值为: Fm =Xm+12+Ym+12-R2= Fm+2Ym +1 9由上两式可得,只要知道前一点的偏差,就可求出新一点的偏差,而起点处 的 Fm=0 是可知的。以上是第一象限逆圆的情况,其它情况可同理推导出来,下 表为四个象限顺逆方向归纳的进给方向和偏差计算公式。 圆弧插补的终点判别和插补计算过程和直线插补基本相同, 但在偏差计算的 同时,还要进行动点瞬时坐标值的计算,以便为下一点的偏差计算作好准备。 10软件流程 11软件界面 三、实验设备三、实验设备 步进(伺服)机电教学与实训平台一套(含电控箱,笔架,纸张) 基于 DSP 运动控制卡一块 PC 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

14、骤 (1)插补前的准备工作: 利用软件的点动按钮,将工作台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如中间位置)后,通过 黑色显示区内的“X0” , “Y0”按钮可对坐标进行清零;若平台配备笔架:在插 补运动前,需要装好笔架和纸; (2)插补方式选择 点选软件左上角的“当前插补方法”下的“逐点比较法” , “数字积分法”可 选择当前的软件插补方式,插补介绍会出现在左边的黄色显示区内,插补的原理 图中直线圆弧的介绍可通过鼠标的左右键进行切换; (3)插补步骤 在输入插补起点和终点后,系统先从当前点运动到插补起点,再按照插补的 步距开始进行插补过程,同时插补图形在显示区进行模拟显示,任何时刻可按下 “停止”按钮结束当前插

15、补。 注意:在进行圆弧插补时,起点/终点和圆心相对与起点的坐标 I,J 必须正确 并严格构成圆弧,否则出现插补错误。 (4)插补记录 在用户按下“运动”按钮开始插补后,插补过程的规划中间点会在“记录” 下的文字区显示出来,按下“关闭”可清除文字区的内容;也可按下“保存”或 “另存为”按钮将当前的记录保存下来; 12注意:再此按下“运动”按钮进行下一次插补时,上次的记录将自动删除; 点击“记录”和“参数”项不会改变当前的插补方式; 五、实验总结五、实验总结 1、列举当前最常用的插补算法; 2、根据实验分析逐点插补算法的精度和局限性。 3、根据实验分析数字积分法插补的特点。 13实验五、开环系统反

16、向间隙补偿实验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开环系统的结构组成; 2. 掌握电机及其驱动器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反向间隙的测量方法和补偿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系统的观察、组装和分析,掌握开环系统的一般结构; 2. 熟悉实验系统的使用; 3. 测量工作台的反向间隙; 4. 比较加入反向间隙前后的工作台运动精度; (一)反向间隙的形成原理: 反向间隙消除方法:1,机械消除;2,软件补偿。 软件由参数设置、手动调整、测试三大功能组成。 14三、实验设备三、实验设备 步进(伺服)机电教学与实训平台一套(含光栅尺,反向间隙联轴器) 基于 DSP 运动控制卡一块 PC 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1. 复习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