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8469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教 材材 简简 析析 本册教材共有 5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7 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8 课时。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5 课时。第四单 元:吃的学问,5 课时。第五单元:,3 课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 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目目 的的 要要 求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 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重重 难难 点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

2、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学生 素质素质 分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学生对大自然,特 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 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 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 很重视。 目标指 数 平均分90及格率100%优秀85标准差7 教教 学学 措措 施施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周 次 课 题

3、课时周次课 题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十一不同的声音1 一空气的性质2十二快乐的小乐队1 二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1吃的学问 三空气有什么2十二我们吃什么1 四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十三怎样搭配食物2 冷和热十四食物的消化1 四冷热与温度1十四我们的食物安全吗1 六热的传递2排序和分类 七加热和散热1十五排序3 八吸热和散热2十六分类3 九水加热、冷却后2十七机动2 奇妙的声音王国十八复习2 十声音的产生1十九考试 十声音的传播1 教教 学学 进进 度度 十 一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的 1 审查审查 意见意见 教研组教务处 四年级科学学科复习计划 目 的 要 求 通过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

4、实验的兴 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高 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 创造思维能力。 复 习 措 施 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以教材为本,重讲解,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复习。 指导学生适当读记。 注重查漏补缺。 时 间 安 排 从第 18 周开始复习,共 1 周,计 2 课时,加上学校统一安 排的 2 课时,共 4 课时。 序次具 体 内 容重 难 点课 时 1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 空气 1 课时 2第二单元冷和热1 课时 3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 王国 1 课时 4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 课时 5总复习2 课时 准

5、备课 第 1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整理上学期情况。 2、 布置本学期任务。 3、 布置下课准备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整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1、讲解试卷情况。 2、讲解学习情况。 二、布置本期任务。 1、材料准备。 2、资料准备。 3、学习准备。 三、下节课材料。 注射器、橡皮擦、瓶子、气球等。 1-11-1、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 1、过程和方法:能对“杯子里的纸巾为什么不湿”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作出正确的推断。能通过 观察比较推理空气具有流动的性质。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会制作空气枪。 2、知识

6、与技能: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知道空气是流 动的。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教学准备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巾纸、天平 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一、导入 谈话: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 你研究过吗?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实验一:如果我把

7、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 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 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 2 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要占据空间)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探究空气具有质量的性质。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实

8、验:称气球。 将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一只吹气另一只不吹气,并分别放在天平上称一称,观察发生 的现象, 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空气有质量)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的感觉记录在 P62 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1) 实验一 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 P762 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9、三、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并说出理由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新的性质? 五、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物。 月月 日日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 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 二、探究空气可以流动的性质。 看看点燃的蚊香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会这样?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性质?(空气可以流动) 3、马铃薯、牛奶、空气分别是什么状态的物体? 4、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5、将你的发现和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小结:空气可以任意流动。

10、三、理论应用。 自带材料利用压缩空气做玩具。 (任选一种) 样使空气枪的“子弹”射的远?说说其中的道理。 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开枪” 。 四、课外完成其他做玩具活动。 1-21-2、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 1、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能依靠事实推断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 动。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冷热空气

11、流动的规律及风的成因。 教学准教学准备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在平常情况下会任意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者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实验探究。 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通过这 2

1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热空气上升) 2、探究冷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你能推断出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吗?(冷空气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演示 P7 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三、根据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四、热空气的用途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月月

13、日日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 五、课外拓展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1-31-3、空气中有什么、空气中有什么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1、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的几种不同成分。会通过事实推断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 碳不支持燃烧。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认识二氧化碳。了解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感悟清新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必备条 件。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学准教学准备备: :水槽、蜡烛、火柴

14、、石灰水、集气瓶、醋、小苏打 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一、导入 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 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 不要弄湿烛心。 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

15、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 (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 ,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 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 (8)讨论: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 “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 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 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 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

16、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 杯内的全部空间。 )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填空:课本第 17 页的空白。 实验 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 再接着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 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 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 (4)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明确后,把问题 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