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件】生理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课件】生理篇(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04教学计划( 36学时: 理论 36 H )理论36 H 第一章 绪论 2h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 h 第三章 血液 2h 第四章 血液循环 6h 第五章 呼吸 4h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4h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2h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4 h 第九章 内分泌 3h第十章 神经系统 6h,教学进度表 (每周3学时),第 一 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 二 周 第二、三、四节 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 三 周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生理性止
2、血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第 四 周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四节 心音和心电图 第 五 周 第五节 血管生理第六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 六 周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 七 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 述第三节 胃内消化,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 八 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 九 周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与血流特点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3、功能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八节 排尿活动,第 十 周 第九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第三节 甲状腺 第五节 肾上腺 第六节 胰岛 第十一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突触 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十二周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生理篇,12 总论,Anatomy,- Structure,Function,Mechanism,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分子水平
4、 (2)器官、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12.1 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学方法,12.1.1 内环境与稳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体重的60%,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内环境,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4/5组织液,1/5血浆 最活跃部分 沟通各部分组织液 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稳态 1、内环境: 2、稳态: 3、内环境稳态: 4、内环境稳态的作用:,12.1.2 人体功能的适应性,适应性: 生物体随内、外环境的变动而相应地改变其功能活动的能力.被动:主动:,12.1.3 反馈与自动控制,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12.1.4机体功能调节的
5、基本形式,1、神经性调节2、体液性调节3、自身调节,12.1.4.1 神经性调节,1、定义2、基本方式: 反射3、特点 它是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12.1.4.2 体液性调节,1、定义2、分类3、特点4、神经-体液调节,12.1.4.3 自身调节,1、定义: 局部的适应性反应2、特点,12.1.5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1,急性实验: (1)在体实验 (2)离体实验 优点:实验条件可控; 缺点:结果未必反映整体功能。,2,慢性实验 优点:动物清醒,长时间实验,结果较接近于自然整体状态; 缺点:方法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条件不易控制。
6、,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整体水平 (2)器官、系统水平 (3)细胞、分子水平,12.1.6 生理学与药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cellular basic function),细胞是人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2.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 12.2.1 细胞的微结构 12.2.1.1 细胞膜:细胞形状、功能和特性厚7.510nm2 细胞器:体现细胞功能3 细胞核:细胞繁衍12.2.2 受体是细胞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结构,细胞膜,12.3 细胞膜的转运功能,根据是否消耗能量分为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等。,12.3.1.1, 溶解扩散(单纯扩散) 如O2和CO2。其速度取决于膜两侧的
7、浓度差及其脂溶性的程度。,12.3.1.2, 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膜蛋白携带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被动转运称为易化扩散。,根据参与蛋白质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通道介导和载体介导两种不同类型 通道介导 通道是由嵌入脂质膜内的通道蛋白形成并具有一定口径的孔道。只有在通道开放时,离子才能顺其浓度差经通道扩散。 载体介导 非脂溶性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在细胞膜载体蛋白携带下的跨膜转运。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结构特异性高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12.3.2 主动转运,定义:特点: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消耗能量(ATP)。 完成离子主动转运的转运体一般又称离子泵,如钠泵、钾泵、钠钾泵等。
8、,12.3.3 入胞与出胞1、入胞(胞纳)2、出胞(胞吐),12.4 膜电位,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与 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与Na+平衡电位),12.5 刺激与兴奋,12.5.1 兴奋性与时间-强度曲线 兴奋性 excitability : 兴奋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一定的刺激强度; 2、一定的刺激时间; 3、一定的强度与时间变化率,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刺激与时间-强度曲线,刺 激 stimulation,3个条件:强度、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 阈值, 兴奋性,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与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12.5.2 刺激作用的
9、机制,12.5.3 阈电位和阈下刺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局部电位,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局部兴奋的特点:,不是“全或无”式 可向周围紧张性扩布 可以总和,总和,等级性,12.6 神经,12.6.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Anatomy of a neuron,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及其分类 1,根据电生理特性分类。 2,根据神经纤维的直径分类。,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12.6.4 神经的兴奋传导,兴奋传导的特征 完整性基础上 1, “全或无” 2, 双向性 3, 绝缘性 4, 相对不疲劳,12.7 骨骼肌 12.7.1骨骼肌的结构特征,三联管结构,12.7.2 肌纤维
10、收缩的机理,肌丝滑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导,12.7.3 兴奋-收缩耦联 12.7.4 终板电位,量子式释放递质Ach,N型受体,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终板电位,AP,12.8 平滑肌 消化道平滑肌慢波、快波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E N D,13 血液,13.1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外液2/3:细胞内液 intracellular fluid体液 (占成人体重60%)1/3: 细胞外液 extracellular fluid,血液的基本组成红细胞血细胞(45%) 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水蛋白质血浆(55%) 脂质 糖类无机盐类,13.2 血液的
11、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稳态(二)运输功能(三)调节体温(四)免疫和防疫功能(五)防止出血,13.3 血浆,水 (91%-92% ) 白蛋白 血浆 蛋白质 球蛋白溶质 脂质 纤维蛋白原糖类无机盐类,血浆蛋白成分和功能:,1, 白蛋白(albumin, A)(4050g/L) 2, 球蛋白(globulin, G)(2030g/L)(1-、2-、3-、-、- )A / G = 1.52 / 1 3,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血浆蛋白的功能:1、运输物质(A 、G 1 )2、缓冲作用(A、G)3、免疫作用( G )4、维持渗透压的恒定(A )5、凝血与止血作用(F、G 2 ),13
12、.3.3 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组成: 1、晶体渗透压 (占99.6),主要为NaCl。 *维持血细胞内外水平衡及正常形态与功能。 2、胶体渗透压 (占0.4%),主要为白蛋白。 *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血管,13.3.4 血浆的酸碱度( pH7.357.45 )血浆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正常比值为20 :1,13.4 血细胞,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 可塑变形性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弹塑性、表面积大小成正变。 可塑变形性下降,除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外,也易使红细胞聚集成团,增加血粘度。2、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溶血)的特性。0
13、.42%0.35%(NaCL)为正常渗透脆性范围。,3、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正常男子:3mm/h; 女子:10mm/h。,13.4.2 白细胞,粒细胞,1、化学趋向性:-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细菌毒素、细菌、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趋化因子) 2 、渗出性:变形运动-白细胞渗出。 3 、 吞噬功能:,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50-60%)(大鼠30-40%),多形核WBC(体内6-8小时) 核左移(杆状核 )核右移(核三叶者为多)。 功能: (1)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2)吞噬-溶酶体酶-脓肿。 (3) 释放-花生四稀酸-TXA(血栓素),PG。 2、 嗜硷性粒细胞 (0
14、.5%-1%) 功能: a、参与体内脂肪代谢, b、释放组胺-与某些异物(花粉)过敏反应有关。 c、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3、嗜酸性粒细胞( 2%-4%) 生理功能: a、 限制嗜硷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产生PGE使嗜硷C合成释放活性物质过程受抑, *吞噬嗜硷C释放颗粒-不发生反应, *释放组胺酶、破坏组胺-抑制免疫反应。 b、蠕虫的免疫反应。,4、单核细胞 WBC的4%-8%. 源于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液仍未成熟。 体积大(5060um),含非特异性脂酶,吞噬强。 分布:血液-单核细胞, 组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肺泡,肝,脾。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理作用: a 、吞噬作用。b、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干扰素,白介素。 c 、产生一些促内皮生长细胞、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d、炎症周围行包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