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8154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因此 ,“ 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鉴赏古诗词的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写作手段的运用都是技巧问题材料方面的虚实结合、宾主相衬、以小见大;结构方面的总与分、断与续、设悬与铺垫等;表现方面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意境创造等等都是

2、。,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 抒情有的直接(直抒胸臆),有的间接(借物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达技巧一,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

3、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描写中的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经常运用,它的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不加铺陈和修饰。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五首之三)没有任何细腻冗长的描写,只用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热爱生活、躬耕陇亩的隐士兼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描写:白描,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

4、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描写:细节描写,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

5、,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惊坐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开封,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虽然写了很多,但仍疑惑和担心言犹未尽、意有未达,“又开封”验证,将浓浓亲情推向至极。,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

6、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凄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7、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借景抒情,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以景衬情,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8、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 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 “乡思情” “松风山月” “隐逸情” “寒林残月” “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 “相思情苦” “长亭折柳” “惜别情” “空城落花”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闺怨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乐景哀情,广德二年(764)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

9、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间接抒情:托物言志,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

10、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緌:蝉喙),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

11、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修辞手法,比喻、 夸张,借代、互文,拟人、反问、设问、反复,隐语(谐音)双关,表达技巧二,通感、顶针,古代诗歌的修辞方法,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分析:首句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第二句以镜喻兰溪之水

12、,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题:“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1、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夸张,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13、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诗人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说的是“诚信”分量比大山还重。,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拟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互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

14、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诗中以“杜康”代酒。,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

15、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双关隐语,春 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首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来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双关隐语,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

16、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问题: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注:凤吹,笙的别称。因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声音清亮,宛如凤鸣,故得名。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首句就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通感 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马致远汉宫秋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