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687295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练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河流一课一练一课一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下列河流位于非季风区,属于外流河的是( )A.塔里木河 B.额尔齐斯河 C.黑龙江 D.黄河2.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 B.北方的河流冬季冰期长,但含沙量小C.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位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D. 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3.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量大、汛期短 B.水量大、冰期长 C.汛期短、含沙量大 D.水量大、汛期长4. 松花江的水量丰富而且含沙量小,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降水多 B.地形平坦,水

2、流平稳 C.气候湿润、森林茂盛 D.大陆性气候强5.长江、黄河均发源于( )A.青海 B.西藏 C.四川 D.甘肃6.三峡位于长江的( )A.上游 B.上中游 C.中下游 D.下游7.“长江之歌”中有一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其中雪山是指( )A.唐古拉山 B.巴颜喀拉山 C.昆仑山 D.天山8.长江和黄河分别注入( )A.黄海、东海 B.东海、渤海 C.渤海、黄海 D.东海、南海9.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流是( )A.汉江 B.湘江 C.荆江 D.赣江10.下列关于长江与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与黄河都有结冰现象 B.长江与黄河水量都不大C.长江是名幅其实的“黄金水道

3、” D.长江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增大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11.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其巨大的( )价值A.水能资源丰富 B.水源丰富 C.航运价值 D.年径流量大1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 )气候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3.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 中下游 14.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是因为( )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 B.黄河穿行于山岭之上 C.下游地区降水少 D.下游地区是“地上河”1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坝,拦蓄洪水 B.下游加固黄河大堤C

4、.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修建水库16.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 )A.长江水系 B.黄河水系 C.珠江水系 D.雅鲁藏布江水系17.下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塑造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18.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 )A.水能 B.灌溉 C.养殖 D.航运 19.黄河的水量少于长江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有断流现象 B.黄河有结冰现象C.黄河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黄河上修建了多座大型水利枢纽20.塔里木河夏季水量大是因为( )A.流域内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C.地下水丰富 D.受夏季风的影响二

5、、读图题二、读图题1. 读长江图,回答下列问题。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支流: (2)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3)城市:B C D E (4)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 、 、 、 (5)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游,该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长江 (城市)以下四季通航,航运价值极高,因而有 的称号。长江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段是 。2.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支流 A 为 ,分界点 B 为 ,平原 C 和 D 分别是 、 (2)黄河的源头 ,注入 海。(3)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 阶梯,是黄河水能资源集中的河段,黄河

6、中游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南省 工程是黄河上最大水利工程。(4)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 (填地形区)。由于长期破坏,地面失去保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护,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 的河流。(5)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形成_。(6)根治黄河的关键是 。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河流一课一练答案一课一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B.解析:额尔齐斯河位于新疆北部,向北经俄罗斯注入北冰洋,位于我国非季风区。故选 B.2.A.解析:我国北方的河流冬季结冰期长,但含沙量小是错误的,如黄河含沙量大;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位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是错

7、误的,季节性河流多为西北内流河的水文特征;高山的冰雪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提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故而也是错误的。故选A.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3.D.解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是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故选D.4.C.解析: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一部分流经湿润地区,一部分流经半湿润地区,且该地区森林茂密,所以松花江水量大而且含沙量小。故选 C.5.A. 6.A.解析:读图可知,三峡位于宜昌的上游,而宜昌是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故而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故选 A.7.A.解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峰。所以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中的雪山指的是

8、唐古拉山。故选 A.8.B.9.C.解析:长江冲出峡谷,进入中游平原地区,流速锐减,由于惯性,依然左右摇摆,形成弯曲的河道,这一河段的荆江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故选 C.10.C.解析:长江与黄河都有结冰现象是错误的,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 月平均气温在 0 度以上,没有结冰期;长江与黄河水量都不大是错误的,长江年径流量约10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 1/3 以上,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增大是错误的,这是黄河的水文特征。故选 C.11.C.解析: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 7 万千米,货动量占全国内河货动量的 60%左右。宜宾以下四季

9、通航。故选 C.12.B.解析: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 B.13.B.解析: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汾河和渭河等支流的汇入,河水的含沙量急剧上升。黄河 90%的泥沙来自黄土高原。故选 B.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614.D.解析:黄河从中游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华北平原,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没有支流汇入。故选 D.15.C.解析: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中 90%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所以治黄的根本是要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 C.16.A.解析:长江水能

10、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有“水能宝库”之称。故选 A.17.B.18.B.解析: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时,由于当地气候干旱,人们引黄灌溉,生产和生活用水增长,致使黄河水量减少。故选 B.19.C.解析:黄河部分河段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源补给不足,蒸发量,致使黄河水量比长江小很多 C.20.B.解析:塔里木河的水源补给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大,夏季过后,河流水量减小,甚至断流。故选 B.二、读图题二、读图题1. 读长江图,回答下列问题。(1)嘉陵江 汉江 湘江 赣江(2)宜昌 湖口(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

1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上游 落差大、水量 宜宾 黄金水道 荆江解析: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上游在重庆汇入的支流是嘉陵江,中游在武汉汇入的支流是汉江,在鄱阳湖汇入的支流是湘江,在洞庭湖汇入的支流是赣江;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长江流经的地形区从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上游依次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上游落差大,降水量大,水流量大;长江航运价值巨大,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2.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渭河

12、桃花峪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2)巴颜喀拉山 渤(3)一、二 小浪底(4)黄土高原 最大(5)地上河(6)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解析: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中,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上游在宁夏和内蒙古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病原;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已实行梯级开发;中游的小浪底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发电、灌溉等,能够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所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要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