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687047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秦皇岛市 海港区 靳丽娜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早在二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创造教育也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创新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说:“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他指出“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他主张“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

2、”。他特别强调“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具有远见的各国领导人都竞相提出要把创新能力变成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中央教科所所长, “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 ”课题负责人阎立钦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 ”工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

3、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而以往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显然是不够的。有关中美两国学生的对比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美国学生虽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科研成果要比中国学生多得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21 世纪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交互影响的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发表的重要讲

4、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未来的人才培养将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特征,这既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态势,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他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利用现代语文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势必会为学生的发展,乃至中国

5、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换,真正建立师生互动式的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小语课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范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落实先进的理念和任务,就必须转变原有的一些教学理念,改革障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是新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这

6、种需要不仅是从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塑造适应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2001年 6 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确立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总方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小语教学创新教育,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这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实现“解放孩子,提高素质”的重要步骤。此项实验将为我们提供深入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新修订的“小语”大纲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改革阅读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构建主体性,开放性素质教学模式,建立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体系的有利契机,必

7、将推进小语教学的深刻变革。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理论什么叫创造和创造教育,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作了这样的阐述:“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既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一文中,对创造的目标和机遇作了更为系统地论述:“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

8、还进一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大胆尝试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二)以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新课程标准是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语文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语文教学的目标、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培养 21 世纪人才的需要。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

9、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原则。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增长

10、知识、实现创新。(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只能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所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建构起来。本课题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四、课题现状分析(1)国内方面:20 世纪 20 年代陶行知就提出过“创新教育” 。20 世纪 80 年代专家们也提出过

11、“创造力的培养” 。有些地区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2)国际方面:在西方,创新教育已有百年历史,美国、前苏联都曾提过创新教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美国还将培养学生创造力写入宪法。(3)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老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独立创造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满堂问,淹没了教学的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12、,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本课题将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方法,并力求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五、研究目标1、通过对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了解有关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各种教法、教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2、探究教法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潜在规律、途径和其他方面。六、研究内容(一) 、课题界定创新:从本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的与物质的)。创新精神:指与发现新

13、关系相关的动机因素、情意因素和智慧因素。通俗地说,就是指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贯穿活动始终的强烈的创造动机、积极的创造情感和顽强的创造意志等心理品质。教学方法改革: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新课程标准倡导新一轮教学的指导方针,并且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通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要求的提出,是符合现代思潮的,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对人才评价的转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影响根深蒂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

14、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目前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法暴露的种种弊端内在地要求在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变革提出较为可行的新的发展动向我们如不时刻反思,不勇于进行教法改革将会被时代淘汰。(二)具体内容1、深入探讨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2、继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教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3、将理论方法和实践情况进行整合,探索教法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潜在规律、途径和其他方面。七、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自编调查问卷:语

15、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调查 。问卷调查的对象与范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我校二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发卷后,老师先介绍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填写要求,然后由学生填写,填写完后当场收回。问卷采取封闭式,设计了与学生语文学习紧密相关的答题。还涉及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事实依据。(二)访谈法访谈有利于获得关于学生发展的深度信息。教师单独利用访谈来获取信息,也把它作为问卷调查的辅助形式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访谈前我把访谈目的和学生先说清楚,让学生放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看法。其内容主要是与问卷调查相似或相关的问题。

16、这样一来,我从中有了新的发现,同时关注、思考了新的问题。访谈的对象主要为小学教师和学生。(三)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和归纳。我们主要参阅学习了三类文献:一是公开发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二是已经出版的与研究有关的著作;三是所调查的与我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的教育管理的表格、文件、计划、总结等资料。(四)经验总结法这是调查可以常用的方法。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五)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八、课题研究阶段201105 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修改;做好了前期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工作;2011.10 进行了课题研究理论的学习;举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