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6807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内容简介,自然状况,人文状况,污染情况,政府治理,总结,黄 河,一、自然状况,1.基本信息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600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成“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河段为黄河上游。河段全长

2、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 ,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黄河,上游,中游,下游,2.流域概况,上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

3、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

4、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

5、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 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

6、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

7、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

8、过渡地段。,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峡谷,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

9、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二、人文状况水利建设,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水利,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河南济源和旧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

10、使用,二、人文状况桥梁建设,1987年9月建成通车,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以东约20公里处 1989年12月建成通车,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铁桥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车,京广线上的复线铁路桥 1960年4月建成通车,1986年7月建成通车,1982年7月建成通车,桥梁,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位于焦枝铁路复线上,1994年竣工,1999年12月正式通车,是黄河上第一座有私营股份参股的大桥。是山西省临汾地区直接入陕的首条通道。,兰新铁路黄河大桥,郑州黄河大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中宁黄河公路大桥,东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开封黄河公路大桥,洛阳黄河大桥,乡韩黄河公路大桥,三、污染情况,黄河兰州段

11、出现了一公里长的红色污染带,右图是十年如一日,冒着浓烟 的工厂,左图是工厂附近被污染的河流,右图是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被排放到 河流中,左图是工厂赶工时排放的浓浓的黑烟,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一类水质,二类水质,三类水质,1.水质的分类,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为劣五类水质。

12、,四类水质,五类水质,污染,改善,治理,2.黄河污染情况,2007年,2006年,2004年,2003年,2002年,污染,2005年,2000年,2001年,1999年,1998年,1997年,类,类,劣类,类,0% 20% 40% 60% 80% 100%,9.1%,4.5%,22.7%,63.7%,2007年黄河污染情况,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水质图如下,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 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07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黄河干流总体水质 优。与上年相比, 水质有所好转。山 东菏泽段、河南三 门峡段为轻度污染 ,其它河段水质优 或良好。黄河支 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

13、,水质 无明显变化。除伊 河、洛河、沁河水质优或良好外,其余支流普遍污染严重。渭河下游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北洛河渭南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2006年黄河污染情况,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0%、25%和2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06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干流宁夏段、内蒙古包头段、河南三门峡段、山东菏泽段水体为轻度污染;其它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伊河和洛河水质优良;灞河、大黑河、沁河

14、和伊洛河为轻度污染;渭河(陕西段污染尤为严重)、湟水河、北洛河、汾河和涑水河为重度污染。,2005年黄河污染情况,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和2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05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2005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干流青海段、甘肃段水质优良;河南段、宁夏段、陕西-山西段,内蒙古包头段、呼和浩特段,山东菏泽段为轻度污染;内蒙古乌海段为重度污染。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伊河水质为优、洛河水质良好;大黑河、灞河、沁河为轻度污染;湟

15、水河、伊洛河为中度污染;渭河、汾河、涑水河、北洛河为重度污染 。,2004年黄河污染情况,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2004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004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黄河省界断面水质较差,类占21.4、类占42.9、劣类占35.7。在省界断面中水质最差的为甘宁交界的中卫下河沿断面、 宁蒙交界的拉僧庙断面、 晋陕交界的河津大桥断面、 陕豫交界的潼关吊桥断面和 晋豫交界的润城断面,水质 为劣类;其次为豫鲁交界 的刘庄断面和青甘交界的民 和桥断面,水质为类;其余 省界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 水质。,2003年黄河污染情况,黄河水系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劣类水体占38.7。干流22个断面中类水质占31.8、类占54.6、劣类占13.6,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002年黄河污染情况,监测185个断面,劣类水体占49.7。干流28个断面,类水质比例分别为: 3.6、7.0、35.6、32.0、7.6,劣类水质占14.2。干流水质好于支流。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