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65898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一、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 资本制度确立,但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失望和不满。,(2)特征,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构思想象力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3)代表作,(4)影响,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英国: 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伴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2、尖锐。,(2)特征,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矛盾; 强烈批判现存社会秩序; 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3)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司汤达:红与黑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丹麦:安徒生 挪威:易卜生 美国:马克吐温,19世纪,(4)影响,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20世纪,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3.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影响了文学的发展。,(2)特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

3、精神危机;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由的; 表现方法上:故事情节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行动的延续常被意识的延续所取代;故事背景不明确,语言风格也与传统不同。 (反传统、意识流、无因果逻辑),(3)代表作,(4)影响,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和人格自由发展的冲突。,二、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1.苏联社会主义文学,(1)背景,(2)代表,(3)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社会取得巨大变革。,高尔基:母亲(奠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2.亚非拉美的文学,(1)背景

4、,(2)代表,(3)影响,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压迫思想(特点)。,课堂小结,1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是 A泰戈尔 B高尔基 C贝克特 D鲁迅,2把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的是 A雨果 B拜伦 C雪莱 D梅涅3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 A.列夫托尔斯泰B.贝克特C.果戈理D.高尔,课后练习,A,A,C,雨果(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

5、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雨果,巴黎圣母院剧照,爱斯梅哈尔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 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他奇丑无比,驼背、跛足、独眼,后来又因巴黎圣母院巨大的钟声震破了耳膜,成了聋子,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为了营造突兀离奇的艺术氛围,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浓烈的社会图景。,海涅,雪莱,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

6、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像丰富。 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巴尔扎克,普希金,安徒生,易卜生,马克吐温,贝克特等待戈多,泰戈尔,戈拉,呐喊自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 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 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 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 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 称之为呐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