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86574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执业药师考前培训(浙江大学)(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药理学,浙江大学药学院 吴昊姝,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关于药理学复习迎考的几点说明,选择题的特点要求: 概念要清楚 注意面要广 时间有限,一定要抓重点。 树立基本框架,不断充实之。 态度要端正,重在提高专业水平。,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3,药物 机体,第一章 绪言,一、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防治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药效学,药动学,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4,药理学的任务,阐明药物有何作用,作用如

2、何产生,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只有对药物作用机制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才能: 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的目的 为寻找和发现安全有效的新药提供有益的线索 为揭示生命活动的奥妙提供重要资料,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5,第一章 绪言,二、药理学的发展 药学实践 实验药理学 受体的发现 新药筛选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6,第一章 绪言,三、药理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药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建立药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真正认识药物的本质和内涵,并注意知识更新; 掌握药物的分类和各类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

3、治; 熟悉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主要临床应用,比较与代表药的异同点; 了解各类相关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各类药物的主要进展。,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7,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定量研究,并求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用以指导给药方案的制订。,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8,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示意图,药物制剂(崩解、溶解),吸收,血液循环(游离型 结合型),分布,通过代谢、排泄等途径从体内消除,作用部位

4、,肝、肾等,发挥疗效 或产生毒性,其他组织,暂时储存,消化道 皮肤 肺泡,皮下 肌肉,消除,组织间隙,血液,组织器官,吸 收,外,内,肝细胞膜,肾细胞膜,分 布,内,外,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0,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 特点: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药物之间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1、简单扩散(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非解离型(分子型)药物易于跨膜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易跨膜转运,反之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转运。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易跨膜转运,反之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转运。,2

5、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1,pKa值为50解离时的pH值 pKa值为药物固有特性,与弱酸或弱碱无关 弱酸性药物在pH低的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多),在胃液中可被吸收,在酸化尿液中也易被吸收。 弱碱性药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碱化尿液可增加其在肾小管的再吸收;在酸性胃液中不但不吸收,还有可能由血浆向胃液侧转运,形成胃肠循环。,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2,(一)被动转运,2、滤过 粒径小于膜孔的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由高压侧向低压侧的转运过程。 如水、乙醇、尿素等小分子物质的转运,药物经肾小球的滤过。,简单扩散,细胞外,细胞内,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

6、,13,(二)载体介导的转运,1、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不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如药物在肾小管的主动排泌、离子泵、胺泵等 2、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属被动转运);需要载体、有竞争性抑制。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维生素B12经胃肠道吸收,甲氨蝶呤进入白细胞等。 3、膜泡运输:细胞膜将环境物质包围后内吞或外吐(属被动转运)。,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4,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二、药物的吸收,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自给药部位向血液循环的转运过程。生物利用度可反映吸收情况。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

7、、分子量等)、剂型(如药物的溶出度)、给药途径。 吸收速度: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皮给药 吸收程度:舌下、肌内注射、吸入、皮下注射吸收较完全,直肠和口服给药次之。 机体因素:胃肠道的pH、胃排空、肠蠕动性、吸收面积大小、吸收部位的血流量等。,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5,1、胃肠道给药方式 吸收部位 首过消除口服 小肠粘膜 有舌下 口腔粘膜 可避免直肠 直肠粘膜 部分避免,不宜采用口服给药的情形: 对胃肠道刺激大或首关消除较强的药物(硝酸甘油) 病人昏迷不醒或不能吞咽 药物不易在胃肠道吸收或在胃肠道的酸碱环境中易被破坏(青霉素) 某些药物只能通过注射给药达到预期效果(硫酸

8、镁),舌下给药,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6,2、注射给药:没有吸收过程 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3、吸入给药肺泡吸收 直径5 m左右微粒小支气管沉积 直径10 m左右微粒鼻咽部 喷雾剂 4、鼻腔给药 可避免首过效应 5、局部给药 皮肤局部、眼 6、经皮给药 用药面积 脂溶性 促透剂,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7,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药物的分布,进入循环的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体液pH、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膜通透性 1、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分布和转运的影响 与血浆蛋白结合 D+P DP(不能跨膜)暂

9、失活性 可逆性、饱和性、可竞争置换 2、体液pH对药物分布和转运的影响 细胞内液7.0、细胞外液7.4,弱碱性药物容易进入细胞内,弱酸性药物相反。,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8,影响分布的因素,3、再分布:硫喷妥钠 4、生理屏障对药物分布和转运的影响 血脑屏障 血液-脑细胞、血液-脑脊液、脑脊液-脑细胞 比一般的隔膜多一层胶质细胞,外源性药物不易通过 分子量较小、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有可能透过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膜炎通透性增加 胎盘屏障 与一般毛细血管无显著差别 不能保护胎儿免遭外源性物质的影响,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19,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药物的代谢(生物

10、转化),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 代谢失活;代谢后活性减弱、增加或不变;代谢活化;毒性增加 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还原或水解后极性增加 细胞色素P450酶 相反应(第二步) 结合(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等)后极性进一步增加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磺基转移酶、乙酰基转移酶,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0,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底物的选择性不高,CYP1、CYP2、CYP3家族介导人体内绝大多数药物的代谢,尤其是CYP3A。 个体差异大:种族、性别、年龄 可被诱导或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卡马西平、灰黄霉素、地塞米松等 肝药酶抑制剂:氯

11、霉素、别嘌醇、酮康唑、异烟肼、西咪替丁、吩噻嗪类等 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 典型例子,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1,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五、药物的排泄,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游离型药物均能滤过 肾小管主动分泌:丙磺舒抑制青霉素的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尿液pH影响解离度 2、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一些药物或代谢物从肝脏经胆道排泄进入肠道后重新吸收回到肝脏的现象。 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 作用时间延长 举例:洋地黄、吗啡、地西泮、炔雌醇、红霉素、四环素等 3、其它排泄途径 乳汁、唾液、肺、粪便等,肝肠循环,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2,第二节 药动学参数及其应用,一、药物的时量关系

12、和时效关系 时量关系: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即时量曲线。 时效关系:药效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3,潜伏期,有效期,残留期,时间,达峰时间,峰浓度,平衡相,最低有效浓度,消除相,最低中毒浓度,吸收分布相,血药浓度,安全范围,时量曲线,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4,二、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达峰时间(Tmax)和峰浓度(Cmax) 反映药物吸收的快慢 吸收速率是影响药物疗效和毒性的重要因素2、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反映药物吸收程度,用于计算生物利用度,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5,时间,

13、AUC,Area under curve,血药浓度,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6,3、生物利用度(F),反映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指标。 涉及Tmax 、Cmax和AUC。 反映药物制剂质量、与标准制剂的生物等效性,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7,4、表观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Vd=体内药量X/血药浓度C 不代表真正的容积,可反映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 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Vd值小,表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中; Vd值很大,则表明药物大多与组织和器官有特异性结合或发生了蓄积,而血药浓度很低。 可计

14、算产生期望血药浓度的给药剂量:X= VdC,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8,5、消除半衰期(t1/2)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 一级动力学 t1/20.693/ K(消除速率常数); 零级动力学t1/20.5C0/ K,单次给药后的消除:t1/2 0 残留药量 100%1 50%2 25%3 12.5%4 6.25% 5 3.13% 6 1.57% ,临床意义: 确定临床给药间隔的长短 估计药物消除速度:单次给药后,约经46个t1/2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 估计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按t1/2多次给药,约经46个t1/2药物达到稳态浓度,2009年执

15、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29,6、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容积体液中的药物清除,反映药物的体内消除。 ClKVd ;静脉注射:ClD/AUC Cl不是药物的实际排泄量,Cl总 = Cl肝 + Cl肾,反映机体的肝肾功能 理论意义 肝清除率大的药物,首过消除多,口服生物利用度小;反之,肝清除率小的药物,首过消除小,口服生物利用度大,但易受肝功能、血浆蛋白结合力及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的影响。 自肾排泄多的药物易受肾功能影响,自肾排泄少的药物易受肝功能的影响。 已知药物有效浓度,利用Cl值可以确定给药剂量。,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30,7、稳态血药浓度(Css),按一级动力学处置的药物,连续多次给药后: 经46个t1/2药物达到Css 。 达到稳态水平所需时间仅与物t1/2有关,与给药频率无关。 负荷剂量法,按t1/2给药首剂加倍,一次给药即可达到Css 。,2009年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理学,31,三、房室模型和消除动力学 1、房室模型 一室模型:单指数函数 二室模型:双指数函数 分布相(相) 快速 消除相(相) 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