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686344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12.22.2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目标确定的依据】 1.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

2、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 、 “季风气候显著” 、 “多特殊天气” 、 “多气象灾害”4 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 5 个温度带、4 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

3、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

4、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25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 1 月、7 月等温线分布图,了解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2.通过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通过温度带的学习,了解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阅

5、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难点: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结合我国 1 月、7 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2.(1)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出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2)在温度带分布图中说出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3.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了解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导入环节导入环节(2 2 分钟)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请同

6、学们观察。相同的时间,哈尔滨和广州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是什么原因呢?(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气候,同时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师强调重难点。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一)出示自学指导(一)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 32-35 页内容,图文结合完成以下题目。 (要点在课本上勾划并记住)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1)阅读课本第 32 页图 2-22,完成以下问题: a.在图中描粗 1 月 0等温线,它大致经过 (山脉) (河流)一线,向西延伸到_高原东南边缘。说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湘教版 2018 年秋

7、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先学环节先学环节(1515 分钟)分钟)b.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最北部,约 以下;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约 以上;冬季南北温差 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大、小) 。c.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在课本 32 页阅读材料中勾划并熟记。(2)阅读课本第 33 页图 2-23,完成以下问题:a.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原因: _) 。b.读图 2-23,计算夏季南北温差约为 。由此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 不大 。(3)阅读 32 页第二自然段,找出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将要点在课本上勾画

8、并记住)2.我国的温度带阅读课本 33-35 页,完成以下问题: (将要点在课本上勾划并记住)(1)以 为主要依据,中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 、 、 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气候区。(2)在 34 页“阅读”中找出并记住中国五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同时结合图 2-24 熟练掌握。(3)阅读 35 页表格,重点记忆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其他内容了解。(二)自学检测反馈(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自学都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学的效果。课件展示,口头回答五个温度带的名称及作物熟制。(三)质疑问难(三)质疑问难过渡语:在刚才的自主学习和检测中,同学

9、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达成目标 1】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达成目标1】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出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以及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考查目标 2、3】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下面看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学习任务和指导(一)学习任务和指导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争取人人发言,组长做好协调,准备展示。1.完成课本 P33 活动题 1、2、3。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4后教环节后教环节(1515 分钟

10、)分钟)2.中国的五个温度带与地球上的“五带”有什么不同?(二)预设生成和点拨(二)预设生成和点拨1.(1)1 月 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线大致吻合。 (2)夏季普遍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北方虽然太阳高度较低,但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而南方虽然太阳高度较大,但白昼时间相对较短,又多阴阴雨天气,南北方向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 (3)玲玲的说法正确,贝贝的说法错误。冬季最冷:黑龙江省北部最热:海南省2.(1)划分依据不同:温度带(活动积温);五带(纬度)。(2)界线不同。如广州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但从温度带上讲属亚热带。 过渡语: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请完成当堂检测。过渡语:这

11、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请完成当堂检测。思考完成课堂活动题目,并交流展示。【达成目标 1、2】训练环节训练环节(1313 分钟)分钟)要求:(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检测题目;(2)同桌互换,结合答案批阅并改错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影响 B.地势影响 C.洋流影响 D.纬度影响2.下列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 B.漠河由于纬度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C.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D.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曾母暗沙3.近几年 5 月下旬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农民驾驶联合收割机从小第

12、 1、2 题【考查目标1、2】夏季最冷:青藏高原最热:吐鲁番盆地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麦成熟早的河南、安徽一带参加麦收,然后北上,你认为影响我国南北地区小麦成熟早晚的气候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4.“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 ,这两地气候特征的成因( )A.都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C.前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后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D.前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后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5.读下面温度带分布图,回答:(1)写出各温度带的名称:A , B ,C , E 。(2)B 与 C 之间的分界线与一月 等温线基本一致。(3)写出 C 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五个温度带的划分。同学们表现积极,学习认真,下节课继续努力。第 3 题【考查目标 3】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2.温度带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湘教版 2018 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