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4276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应学生用书P85) 知识梳理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理论解释假说 (1)解释 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共16种,F2中共有基因型9种,表现型4种,数量比为9:3:3:1。 (2)图解,问题探究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提示:符合。,3测交实验(演绎与验证) (1)过程及结果(2)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2、合,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问题探究2:为什么测交能判断未知亲本的基因型? 提示:测交是用未知亲本与隐性纯合子交配,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双隐性配子,因此,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种类就能判断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种类,进一步得到未知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最终确定其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在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2对性状分析是由一对到多对,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对实现结果进行统计学

3、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自主检测 一、判断题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没有应用假说演绎法。( ) 【解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与实验(二)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样,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重组类型即F2中与F1性状不同的类型。( ) 【解析】 重组类型是指F2中与亲本性状不同的类型。 【答案】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纯合体占1/4。( ) 【解析】 同型配子结合为纯合体,即1/164 。 【答案】 ,4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重组类型占6/16。( ) 【解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2重组类型

4、占6/16或10/16,原因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有两种杂交组合:AABBaabb AAbbaaBB。 【答案】 5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 【答案】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答案】 ,二、选择题 7(2011临沂模拟)下列有关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 D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5、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解析】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这两对基因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一般是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答案】 A,8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6、【解析】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F2中要出现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现象,其中亲本除了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外,也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与纯种绿色圆粒;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应为1:1:1:1;F1自交时雄、雌配子的结合必须是随机的,且不同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良好。 【答案】 A,9(2010北京高考)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1/16 B3/16 C7/16 D9/16 【解析】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

7、,后代表现型比为9:3:3:1,其中黑色有白斑小鼠(基因型为B_ss)的比例为3/16。 【答案】 B,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 B C D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 【答案】 A,三、非选择题 11(2010福建高考)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8、(1)根据组别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如果子代_,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如果子代_,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解析】

9、(1)根据乙组中两个乔化的桃树亲本杂交,后代有矮化桃树出现,可知乔化对矮化为显性性状。(2)根据甲组中乔化与矮化杂交的后代中乔化与矮化的比例接近1:1,因此推知乔化为杂合体;根据甲组中蟠桃与圆桃杂交的后代中蟠桃与圆桃的比接近1:1,因此蟠桃为杂合体,所以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DdHh和ddhh。(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若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和矮化蟠桃这4种表现型,比例应为1:1:1:1。(4)将蟠桃(H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其后代基因型为1/4HH、2/4Hh

10、、1/4hh。如果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那么子代的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如果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那么子代的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答案】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对应学生用书P86) 考点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1)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学基础配子的产生,由上图可看出,F1(AaBb)个体能

11、产生AB、Ab、aB、ab 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 (1)适用生物类别:真核生物,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遵循此规律。 (2)遗传方式: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不遵循此规律。 (3)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而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进行有丝分裂或无性生殖的过程中不发生这两大规律。,典例1 (1)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下列预

12、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中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比例为9:3:1: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2)(2011济南模拟)据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解析】 (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连锁互换)。显性纯合子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得F1,其基因型是AaBb。让F1自交,F2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性性状和双隐性性状分别占9/16和1/16,就一对基因看,显性:隐性3

13、:1;让F1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1:1:1:1,就一对基因看,显性:隐性1:1。 (2)自由组合定律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 【答案】 (1)C (2)A,1.F2中亲本类型指实验所用的纯合显性和纯合隐性亲本即黄圆和绿皱,重组类型是指黄皱、绿圆。 2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1/169/1610/16;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3/163/166/16。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的关系 (1)两大基本遗传定律的区别,(2)联系 发生时间

14、:两定律均发生于减后期,是同时进行,同时发挥作用的。 相关性: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在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基础上实现的,即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范围: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举一反三 1(2010济南模拟)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15、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每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是3:1,所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上述答案中D项错。 【答案】 D,2(2011福州模拟)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解析】 因为子代中,YYYy(112)(112)11,RRRrrr(11)(22)(11)121,故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 【答案】 B,3(2012河北质量监测(一)假如水稻高杆(D)对短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以秋水仙素处理F1只能得到1种表现型的后代 C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以提前获得既抗病又抗倒伏的纯合子 D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所占比例分别为1/16、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