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4190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6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6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备知识梳理 回扣基础要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 4.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 。,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5.类型,生 态系统,生 态系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池塘、河流、湖泊等,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林、果园和生态系统,自然,水域,海洋,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练一练 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种

2、类少,营养结构简单B.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C.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基本上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D.抵抗力稳定性低,易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解析 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种植哪些植物都由人决定,需要人不断劳动,才能保证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系统内的生物成分,除按人们意愿种养的优势物种外,其他物种通常要予以排除或抑制,导致系统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容易受旱涝等灾害的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的农业副产品,往往被大量地输出到系统以外,所以需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如肥料、种子等,才能使农田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答案 C,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 (空气、水、无机盐等)和 (阳光、热能)。温度即非物质又非能量,故不属于非生的物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物质,能量,自养,异养,提醒,绿色植物,动物,腐生,基石,最活跃,关键,能量,栖息场所,物质循环,有机,物,提醒 四种成分中除消费者外其余三种都是必备成分,其中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自养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也成立;消费者一定异养,异养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

4、,(2)内容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三营养级或次级消费者。,提醒,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 。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 练一练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成分构成了生态系统B.该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生物群落C.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D.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食物链,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渠道,解析 该图既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又有各种生物成分,因此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图中全部生物构成了生

5、物群落。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只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而图中的细菌为分解者,因此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蛇处于最高营养级。 答案 D,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两大部分组成: (2)四个基本成分:(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基础:桥梁:主导(基石): (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可用下图表示:,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生产者,(4)析图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惟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

6、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四种成分的判断 (1)图示(2)析图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

7、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为动物,B为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 (网) 中只包括D和A生物。 对位训练 1.(2008上海生物,1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同时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同时也是分解者;生产者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也有少部分是单细胞生物和原核生物,综上所述,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

8、.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B,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B. C. D.解析 细菌中硝化细菌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故错;植物中菟丝子属于消费者,故错;动物中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故错;异养型生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故错。自养型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也一定是自养型,故对。,A,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9、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类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1)图示:ABCDE,(2)条件: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即图示中A一定是生产者。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黄雀。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

10、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如一山不容二虎。 3.食物网 (1)图示(2)析图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

11、所食;b.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对位训练 4.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与丙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和丁,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和丁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

12、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 D,5.下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H占据3个营养级 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图中A、E均为生产者 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 B. C. D. 答案 D,考点三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13、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

14、群且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5.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对位训练 6.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

15、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 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 答案 D,7.在下列食物链中: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大鱼以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硅藻 小甲壳动物 小鱼大鱼,解析 由于食物链中的小鱼没有了,导致大鱼由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即营养级降低),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获得更多的能量,所以大鱼的数量将增加。与此相似的有:在下列食物链中,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增加。 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答案 增加,8.(2009海南卷)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