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4124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技术交底-结构混凝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试 验验 技技 术术 交交 底底 书书 单位:武九高速公路试验 2 标项目部 交底参数结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炭化深度、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交底人 宋林军日期 交底内容: 一一 、强度(回弹法)、强度(回弹法) 1 试验规程与判定依据 试验规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判定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 2009 2 目的和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以下简称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 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强度检测。 3 仪器设备 混凝土回弹仪、微机控制电

2、液伺服压力机 4 回弹仪技术要求、 4.1 在洛氏硬度 HRC 为 602 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 802; 4.2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5 回弹仪检定 5.1 回弹仪检定周期期为半年,当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现行行 业标准回弹仪JJG817 进行检定: (1)新回弹仪启用前; (2)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3)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于 1; (4)经保养后,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5)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5.2 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 (2)钢砧表

3、面应干燥、清洁,并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 (3)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5)率定试验应分四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应旋转 90 度,每个方向的回弹值应 为 802。 5.3 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应每 2 年送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 6 保养 6.1 当回弹仪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保养: (1)回弹仪弹击超过 2000 次; (2)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3)对检测值有怀疑。 7 试验规定 7.1 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 802。 7.2 混凝土强度可按单个构件或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应符合下列

4、规定: (1)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 7.34 条的规定。 (2)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一 批同类构件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 件总数的 30%且不宜少于 10 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 30 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 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7.3 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 10 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 30 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 定强度或受检构件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4.5m 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0.3m 时,

5、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 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 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 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m,且不 宜小于 0.2m。 (3)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 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 一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0.04m2。 (6)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

6、及蜂 窝、麻面。 (7)对于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8 试验步骤 8.1 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 复位。 8.2 每一测区应读取 16 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 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 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 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30mm;测点不应 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9 回弹值计算 9.1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 16 个回弹值中剔除 3 个最大值和 3 个最小值,其余的 10 个回弹值按下式计算: 10 10 1 i i

7、 m R R 式中: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0.1; m R 第 i 个测点的回弹值。 i R 9.2 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式修正: RRR mm 式中: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0.1; m R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应按本规程附录 C 取值。 R 9.3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浇筑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bb mm tt mm RRR RRR 式中:、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0.1; t m R b m R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应按本规程附录 D 取值

8、。 t a R b a R 9.4 当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混凝土的非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并 应对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10 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10.1 构件第 i 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第五章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m)及按本规 程第 4.3 条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md)由本规程附录 A、附录 B 查表或计算得出。当有地区或专 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的换算值宜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计算或查表得出。 10.2 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 10 个及 以上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

9、按下列公式计算: 1 2 1 2 , 1 , n mnf S n f m n i f c icu f n i c icu f c cu c cu c cu 式中: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 0.1MPa; c cu f m 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该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所有被抽检构件测区数 之和;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 MPa),精确至 0.01MPa。 c cu f S 10.3 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ecu f , (1)当构件测区数少于 10 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c cuecu ff min, 式中:构

10、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c cu f min, (2)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 10.0MPa 时,应按下式确定: 10.0MPa ecu f , (3)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 10 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c cu c cu ff ecu Smf645 . 1 , (4)当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 c cu c cu ff ecu kSmf , 式中:k推定系数,宜取 1.645。 当需要进行推定强度区间时,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取值。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 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95%的构件中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10.4 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

11、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批构件应全部 按单个构件检测: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 25MPa、大于 4.5MPa 时; c cu f S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 25MPa 且不大于 60MPa、大于 5.5MPa 时。 c cu f S 10.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可按本规程附录 F 的格式编写。 11 报告 检测结论:依据 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该龄期混凝土强度推算 值为-。MPa 二、混凝土炭化深度二、混凝土炭化深度 1 试验规程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2 目的和适用

12、范围 测混凝土的炭化深度,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测定值进行修正。 3 仪器设备 数字炭化深度测量仪 4 试验步骤 4.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 30%,并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 时,应在每一 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4.2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 15mm 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 (3)应采用浓度为 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

13、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 3 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 0.25mm; 5 结果计算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 0.5mm。 三、强度(钻芯法)三、强度(钻芯法) 1 试验规程与判定依据 试验规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2016 判定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钻芯法检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 3 仪器设备 混凝土孔取芯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机 4 芯样钻取 4.1 采用钻芯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前,宜具

14、备下列资料信息 : (1)工程名称及设计、 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种类、外形尺寸及数量; (3)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4)浇筑日期、配合比通知单和强度试验报告 (5)结构或构件质量状况和施工记录; (6)有关的结构设计施工图等。 4.2 芯样宜在结构或构件的下列部位钻取: (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 (2)混凝土强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 (4)宜采用钢筋探测仪测试或局部剔凿的方法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 4.3 在构件上钻取多个芯样时,芯样宜取自不同部位。 4.4 钻芯机就位并安放平稳后,应将钻芯机固定。固定的方法应根据钻芯机的构

15、造和施工现场的 具体情况确定。 4.5 钻芯机在未安装钻头之前,应先通电确认主轴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4.6 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碎屑的冷却水的流量宜为 3L/min5L/min。 4.7 钻取芯样时宜保持匀速钻进。 4.8 芯样应进行标记,钻取部位应予以记录。芯样高度及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重新钻取芯 样。 4.9 芯样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运输和贮存中损坏。 4.10 钻芯后留下的孔洞应及时进行修补。 4.11 钻芯操作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规定,并应遵守钻芯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关规 定。 5 芯样加工和试件 5.1 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的混凝土芯样应加工成符合本章规

16、定的芯样试件。 5.2 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径比(H/d)宜为 l;劈裂抗拉芯样试件的高径比(H/d)宜为 2,且任何情 况下不应 1;抗折芯样试件的高径比 C H/d)宜为 3.5。 5.3 抗压芯样试件内不宜含有钢筋,也可有一根直径不大于 lOmm 的钢筋,且钢筋应与芯样试件的 轴线垂直井离开端面 lOmm 以上;劈裂抗拉芯样试件在劈裂破坏面内不应含有钢筋;抗折芯样试件内不 应有纵向钢筋。 5.4 锯切后的芯样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端面处理: (1)抗压芯样试件的端面处理,可采取在磨平机上磨平端面的处理方法,也可采用硫黄胶泥或环 氧胶泥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 2mm。抗压强度低于 30MPa 的芯样试件,不宜采用磨平端面的处理 方法;抗压强度高于 60MPa 的芯样试件,不宜采用硫黄胶泥或环氧胶泥补平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