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的性能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84115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的性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复合材料的性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复合材料的性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复合材料的性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复合材料的性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复合材料的性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复合材料的性能(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热性能包括:热传导与热容量:决定了PMC与外界热交换和自身温度 的变化。热膨胀性能:决定PMC结构的稳定性, 应力分布状 态与抗热震性能。耐热性能:决定PMC的使用温度范围。,5.1 PMC的热性能,5.1.1 热传导: 导热系数,W/(m K),表征材料的导热能力。材料本身的特性温度的函数,5.1 PMC的热性能,5.1.1 热传导,5.1 PMC的热性能,5.1.1 热传导,5.1 PMC的热性能,5.1.1 热传导,5.1 PMC的热性能,5.1.1 热传导,5.1 PMC的热性能,5.1.1 热传导,5.1 PMC的热性能,5.1.2 比热 定义:单位质

2、量的物质升温 1 所需的热量称之。与别的性质不同,复合材料的比热与组材料的比热间的关系比较简单,符合加和性原理:,5.1 PMC的热性能,5.1.2 比热 比热的测试方法主要有 卡计法、电脉冲加热法 与比较法。,5.1 PMC的热性能,图 5-2 下落等温铜卡计比热测试法装置原理图,5.1.2 比热测试温度为T的试样及度样筒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入温度为 TK的铜卡计中,若试样筒与铜卡计达成热泪盈眶平衡后的温度为TB,则试样及试样筒的总热焓的减少量等于铜卡计的热焓增加量,即:(mCP + mT CPT) (T-TB) = mk CPK (TB -TK) 其中,m试样的质量;CP试样的比热; mT 试

3、样筒的质量; CPT 试样筒的比热; mk 铜卡的质量; CPK 铜卡的比热。空白试验中试样筒与铜卡计达成热平衡后的温度为TB,则有:mT CPT (T- TB ) = mk CPK (TB -TK)CP = (mk CPK /m) (TB - TB )/ (T-TB),5.1 PMC的热性能,5.1.2 比热,5.1 PMC的热性能,复合材料的比热的复合效应与其复合状态无关,而只与组分 材料因素有关,表现为最简单的平均效应。,5.1.3 热膨胀性能热膨胀系数:表征材料受热时线度或体积的变化程度。 =(L/T)P/L =(V/T)P/V =(L/T)/L =(V/T)/V = 1+ 2 + 3

4、 = 3 ,5.1 PMC的热性能,5.1.3 热膨胀性能负膨胀系数和零膨胀系数材料,5.1 PMC的热性能,5.1.3 热膨胀性能,5.1 PMC的热性能,5.1.3 热膨胀性能,5.1 PMC的热性能,5.1.3 热膨胀性能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组成材料因素: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组成材料含量与模量的乘积,5.1 PMC的热性能,5.1.3 热膨胀性能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 复合状态的影响:增强材料在基体中的分布、排布方式,纤维预应力使用条件因素:使用温度,热循环,5.1 PMC的热性能,5.1.3 耐热性能PMC的耐热性能主要决定于其聚合物基体的耐热性能。,5.1 PMC的热

5、性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静态性能(拉、压、弯、扭等)和动态性能(断裂韧性、蠕变性能、疲劳、冲击等)。聚合物基的复合材料种类可能非常多,但决定一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类型、纤维体积分数、纤维形式及基体类型等。5.2.1 静态力学性能PMC 一般直到断裂都是完全弹性的,没有屈服点或塑性区。此外,PMC的断裂应变很小,与金属相比,断裂功小、韧性差。,5.2 PMC的力学性能,5.2.1 静态力学性能,5.2 PMC的力学性能,5.2.1 静态力学性能,5.2 PMC的力学性能,5.2.1 静态力学性能,5.2 PMC的力学性能,5.2.3 疲劳性能所有材料在低于静态强度极限的动载荷作

6、用下,经过不同时间都要破坏的现象称为疲劳。通常用疲劳寿命(循环次数)N 或疲劳强度 SN 来表示材料的疲劳性能,并以所加应力幅值或最大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S-N曲线)形式给出。PMC的 S-N曲线的影响因素: 纤维类型及体积分数 基体类型 铺层方式 界面性质 载荷形式 平均应力 交变应力频率 环境条件,5.2 PMC的力学性能,5.2.3 疲劳性能,5.2 PMC的力学性能,5.2.3 疲劳性能,5.2 PMC的力学性能,5.2.4 冲击韧性评价复合材料冲击韧性最普通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破坏一个标准试样所需能量来确定冲击韧性。,5.2 PMC的力学性能,5.2.4 冲击韧性,5.2 PM

7、C的力学性能,5.3.1 电性能体积电阻率: RV = V d / s,5.3 PMC的其他性能,5.3.1 电性能表面电阻率: RS = S d / aa材料表面的导电宽度。,5.3 PMC的其他性能,5.3.2 光学性能PMC波形板和平板的透光性最好,其全透光率为 85 - 90 %,接近普通玻璃的透光率。但由于其散射光占全透光很大的比例,因此,没有普通平板玻璃那样透明。影响透光性的主要因素: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的透光性;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的折射率;其他因素(表面形状与光滑程度、纤维的含量与形态、固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着色剂、填料的种类与含量等)。,5.3 PMC的其他性能,5.3.3 老化性

8、能PMC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面发生物化性能的下降或变差的现象称为老化。造成PMC老化的因素有:阳光、高能幅射、工业废气、盐雾、微生物等。老化性能测试:户外测试(户外曝晒)棚内老化试验人工加速老化,5.3 PMC的其他性能,第六章 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或石墨)为增强纤维,以碳(或石墨)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特点:优异的热性能,高的导热性、低的热膨胀系数、抗热冲 击。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高温下的高强度和模量、低蠕变、 高断裂韧性。高温时随温度的升高强度也升高。是目前唯一可用于达 2800 的复合材料。,6.1 简介,6.1 简介,6.1 简介,图 6-2

9、 碳/碳复合材料制造的刹车零件,6.2.1 预成型体的制备 基本思路:先将碳增强材料预先制成预成型体,然后再以基体碳填充逐渐形成致密的碳/碳复合材料。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一样可制成单向、二维或三维的织物。,6.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2.2 基体碳的制备 目前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碳主要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液态浸渍含碳化率高的高分子物质的碳化来获得。 一、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原理:通过气相的分解或反应生成固态物质,并在某固定基体(基底)上成核、生长。CH4(g) 加热 C(s) + 2 H2(g)作为分解或反应的气体有甲烷、丙烷、丙烯、乙炔、天燃气、汽油等。,6.2 碳

10、/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2.2 基体碳的制备 一、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反应气体通过层流向沉积衬底的过界层扩散。沉积衬底表面吸附反应气体,反应气体产生反应并形成 固态产物和气体产物。所产生 的气体产物解吸附,并沿一边界层区域扩散。产生的气体产物排出。化学气相沉积的主要工艺参数是反应温度与压力。在获得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碳时,其温度都在 950 以上。具体的工艺有等到温工艺、压力梯度工艺和温度梯度工艺。,6.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2.2 基体碳的制备 一、化学气相沉积工艺,6.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2.2 基体碳的制备 二、液态浸渍-碳化工艺用该工艺可获得基体 碳中的树脂碳

11、和沥青碳。 为了达到 碳/碳复合材料 的要求,一般需要经过 多次浸渍-碳化过程。,6.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2.2 基体碳的制备 二、液态浸渍-碳化工艺 500 时主要是缩水,形成水蒸气逸出,体积收缩 约40%。600 - 700 时,树脂热解出甲烷与CO,体积收缩至约50%。随温度的升高只是脱氢,因此体积收缩趋于稳定。 1700 之后,树脂碳趋于石墨化,由于收缩造成的裂缝的 综合作用,体积收缩会有所增加。,6.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2.2 基体碳的制备 二、液态浸渍-碳化工艺,6.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3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6.3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12、,碳/碳复合材料是目前耐高温工程结构材料的理想材料,但碳/碳复合材料在高于370 时就会发生氧化,氧化保护极为重要。在制备碳/碳复合材料过程中在基体中预先包含有氧化 抑制剂在碳复合材料的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阻隔氧侵入,6.4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在制备碳/碳复合材料过程中在基体中预先包含有氧化 抑制剂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内含硼或硼化物类抑制剂,可将其氧化开始温度提高到 600 ,当温度再高时只能应用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方法。,6.4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在碳复合材料的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阻隔氧侵入温度低于1500时SiC和 Si3N4陶瓷是 较好的抗氧化陶瓷涂层。 它们具有较好的化学稳

13、定性,相对较低的蒸气 压和氧的扩散渗透率, 与碳相容性好,热膨胀 系数低。,6.4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在碳复合材料的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阻隔氧侵入温度介于1500 - 1800时采用如 SiO2 + SiC的复合涂层。,6.4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在碳复合材料的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阻隔氧侵入温度高于 1800时采用如ZrO2 HO2 Y2O3 和 ThO2的复合涂层。它们在2000 以上时仍有所需的热稳定性。Al2O3则可用于1800 - 2000 。,6.4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第七章 PMC的应用,试验表明,人造卫星的重量如果减少 1公斤,则用于其发射的火箭重量可减少2

14、00公斤以上。 卫星天线、支撑结构与壳体等基本上都是PMC材料。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优异的结构稳定性。 美国航天飞机中使用PMC材料后的减重超过了1200公斤,主要有KF/EP复合材料制的压力容器等,其舱门就使用了CF/EP复合材料 1452公斤。此外,“三叉戟I”、MX型导弹壳体等都是采用了K-49/EP复合材料。,7.1 在宇航工业中的应用,第七章 PMC的应用,7.1 在宇航工业中的应用,第七章 PMC的应用,航空工业是聚合物基 复合材料使用最早、用量 最多的部分之一。,7.2 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7.2 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7.2 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7.2 在航空工业中的

15、应用,7.3 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由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突出的耐酸、耐碱和耐其他介质腐蚀等特点,已在石油化工设备和化学防腐工程上获得了广泛应用。采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代替不锈钢、铜、铅、钛、镍合金制造的各种贮罐、容器、冷却塔、酸洗槽、液体输送管道、烟囱等因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的公路加油站所用的汽油贮罐已采用玻璃钢制造,容量为 22.5 m3, 美国最大的玻璃钢贮罐已达 3000 m3 。美国用玻璃钢管代替 2000多米钢管输送苛性钾生产中的残液,质量减轻60 %,成本降低 1/3,寿命由原来的6-9个月提高到 2-5 年。,

16、7.4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制造及造船工业上的应用。在汽车制造方面,现在已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了各种轿车、大型客车、拖车、载重汽车、油槽车及其他车辆的车身与各种配件,包括车门、仪表盘、油箱、坐椅、挡泥板、发动机罩等。石棉短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或聚芳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油性、耐磨耗性,而且在较高的温度、速度下,其摩擦性能变化较小,也不会产生刺耳的噪音,故已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的刹车片和离合器片。玻璃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中小型船艇的船体,如渔船、游艇、汽艇、扫雷艇、巡逻艇等。如日本70 %的渔船采用玻璃钢制造,美国海军部在1960年代就规定,长度在 16 米以下的舰船全部采用玻璃钢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