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4101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认证标准运用的基本原则认证标准运用的基本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整个认证工作应该紧密围绕认证标准要求进行。学校的自评工作目的是根据标准逐条判定是否达成标准要求。 如果认定为达成,则给出足以证明该结论的相关材料(自评报告指导 书中,对于自评报告正文以及附录要求的内容是基本的证明材料,仅 限于证明目标的达成,不应用于一般意义上的“水平”评价。) 认证专家工作过程中的任何判断均应与认证标准的要求相关。对于 认证标准中提到的所有内容应能作出明确的是否达成以及达成情况的 判定。如果认定为达成,应能说明判定的依据;如认为未达成或者有 弱点或关注点,应能提出与标准直接相关的理由。 在现

2、场考查时不应该涉及与认真标准达成判定有关的内容。考查点 以及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有利于对自评报告审阅时难以确定的达 成状况作出判断。合格性原则:合格性原则:整个认证工作只是判定标准要求是否达成,不进行任何 水平评价与横向比较。对标准的达成理解如下:P是指该项标准项的要求已经达成,被认 证方所提供的针对此项达成的证明材料,是明确、可信的;P/c是指该 项标准目前达到了要求,但是其涉及的一些因素在下次认证前有可能 发生负面变化,可能导致不能达成标准要求,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 取一定措施;P/w是指该项标准项达到了基本要求,但在某个环节或者 条件支撑方面存在弱点,这些弱点会对学生(或部分学生)达到

3、预期 有负面影响;F是指被认证方无法提供可信的材料,证明该标准项的要 求是能够达成的。对标准中一项或多项的结论,应按照上面的描述理解。其中,只要 有一项判定为 F,则认证结果为不合格。除此以外,其他单项结论,没 有数量累加意义。不应以 P/w 与 P/c 的数量作为对被认证专业进行 “水平”判定的依据。只有认证报告中对于相应项的说明才有意义。每个标准项的结论应该被理解为独立的,即某一方面是否有突出 表现与另一方面是否合格,不应综合在一起考虑。专业自评应针对逐条标准进行判断,不应受到与标准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影响,也不应与同一学校其他认证专业在学科意义下进行比较。在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若涉及不止一项标准

4、,该问题则要在相关项 中均应体现。例如:某核心课程考试不能反映课程目标要求,也未采 取措施加以改进,在“学生”项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跟踪以及“持续 改进”项中要求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两方面均有问题,则在两个 项下均应体现。不应理解为在一项下涉及的问题在另一项下再提出就 是重复。因为 P/w,P/c 等没有累加意义,应在不同项下具体提出问题 所在。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自评报告提供的材料、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认证结 论必须一致。所谓“一致” ,是基于认证标准的“一致” 。一致性的基础是材料的具体。自评报告不应从宏观上进行表述, 不应仅罗列“标志性成果” ;专家的判断基于具体的原始材料,而非宏

5、 观的定性描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标注项的运用标注项的运用1 1、学生学生(1 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判定合格的依据:对本专业生源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并对其变化 有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办法,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仅通过专业提供的今年招生分数线 作为生源良好的依据。对具体制度和措施及其效果分析不够。(2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 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判定合格的依据:从学校到

6、院系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对学生 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面上的工作和应对特定问题两个层面,其工作 职责与方式为学生广泛了解,并有足够的实例表明整个机制运转正常 有效。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对学校有关部分(如就业指导、心 理咨询等)与学生工作系统以外的学生指导机制工作情况与成效,特 别是学习指导方面的材料不足。(3 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 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 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

7、评价的过程和效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 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判定合格的依据:确实有针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全过程学习 状况评估与评价措施。跟踪记录信息能够支持对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进 行评价。评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相关责任教师定性判定等多种方 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其判定必须针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关 点是否达成。对于非考试形式,负责判定的人员应该对评价办法有足 够的理解,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认证标准中本项内容被忽视的情况 相对普遍。课程往往以考试结果作为判定依据,缺乏对考试内容是否 能够反映该课程在培养

8、目标达成中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分析。实践环节、非专业技术性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的跟踪与评估是否达到要求,没有 得到充分重视。(4 4)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 学生的原有学分。学生的原有学分。判定合格的依据:有明确的学分认定规定,规定应有规范的认定 过程,且认定方式能保证相关学生拥有的学分能够反映其在相关方面 达到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的需要,并有工作文件证明该规定得 到严格执行。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执行情况材料不足。2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1 1)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

9、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的培养目标。的培养目标。 判定合格的依据:专业对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需求有足够深入的 理解,并能够对未来发展有合理预期。培养目标适当,符合学校的整 体目标。通过各种渠道使得培养目标被相关各方知晓,特别是教职员 工与学生对培养目标有足够的理解。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本认证标准七项指标尽管有关联, 但每项指标项是可以独立进行评判的。不应对其内容超出标准的表述 加以引申。不应理解为如果发现培养目标一项有不足就否定了全部教 学工作。在自评时应该按标准对本项给出适当评价。 另外,对标准中“公开的”一词理解不够,对培养目标是否真正 为师生所认识和理解,

10、并对教学活动产生引导作用提供的材料不足。(2 2)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 5 5 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判定合格的依据:培养目标能够比较清楚的描述学生最具有竞争 优势的领域,以及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能 够承担的社会与专业责任。这一预期应该与毕业要求相匹配,即毕业 要求达到能够为通过一段时间达到上述预期提供足够的基础。培养目 标是对所有合格毕业生的要求,而不是争取部分毕业生达到的过高期 望。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对标准的要

11、求理解过于宏观,往往习惯于口号式的表述,并以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成就作为培养目标合理 的依据。(3 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 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判定合格的依据:专业能够描述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进行评 价,因此目标必须具有可衡量性。有相应的制度,通过相对规范的过 程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关的工作记录与评价结果 记录。历史记录能够证明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 与企业专家参与。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12、误区:对于此项内容重视不够,往往满足 于比较含糊的描述,缺乏对于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与目标修订实际执 行过程的考查。本想要求首先是必须有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制度,然 后才是是否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的问题。自评时学校对是否有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制度提供的材料往往不足,而只是提出外部专家参与 不足,淡化问题。3 3、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要求: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要求:判定合格的依据:本项指标涉及内容较多,判定比较复杂。合格 的专业应该能够证明毕业生能够满足以下 10 项要求。 “能够证明” ,包 含两方面:一是能够明确指出每一项要求是通过什

13、么教学活动来实施 的;二是能够提出依据说明上述每个教学活动由合理的评价方式,对 每个学生给出是否达到要求的评价结论。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对以下诸相要求的理解不恰当,由 此认为学生都达到比较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与自评时过度弹性化。 特别是对于非专业技术性的指标要求,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表明相关 项的评价过程与效果。只关注到部分优秀学生表现,对是否能让全部 合格毕业生达到要求重视不够。(1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判定合格的依据:有明确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达成此项要求的 机会,这些活动必须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每个

14、相关活动有明确的 责任教师负责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有明确的评价方式,并有记载。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对于通过什么样的具体教学环节实 现提供的材料不足,特别是如何评价学生的达成情况,有时默认了此 项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各项课外活动中自发达成。(2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 理知识;理知识; 判定合格的依据:相应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相关内容,其广度与深 度,包括考试要求能达到本专业的要求。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对经济管理只是的要去掌握尺度不 明确,措施不足。(3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15、,具有系统的工)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 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判定合格的依据:涉及三个方面。工程基础与基本理论应通过相 应的课程设置涵盖必须的内容,其广度与深度、包括考试要求均应能 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要能体现本专 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全面覆盖,从基本模拟试验到真实环境下的 体验和训练,其不同阶段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并对每个前沿与趋势的 了解应该明确通过什么方式让所有同学能够达到,并能评价结果。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在课程环节中,对于考试时否能够 反映该课

16、程承担的培养要求自查不足,只是简单认可考试分数。在实 践环节中对实习、实训等的学生表现评价是否严格合理缺乏有效控制, 只是简单认可某个过程经过,而没有考查实际效果。对于了解前沿与 趋势的环节相对忽视,简单认可由非强制参与的报告会来实现。(4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析: 判定合格的依据:专业课程设置中涵盖了相关的能力培养要求。 各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能够理解各自承担的责任,并能够在教学过程 中有意识的体现相关要求。对于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来实现的学习 目标有合理的认识,并且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中有明确体现。 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对各相关课程是否足以承担必须的 培养任务判断依据不足。认可由毕业设计(论文)承担本项指标的实 现,但对于每个学生具体达成状况的监控环节相对薄弱。(5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 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