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684032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都有哪些?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 2.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3.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4.军事:修长城,抵御匈奴,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王朝,(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一、政治上:“推恩令”的实施,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问题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汉初,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将西周分封制与秦

2、朝郡县制进行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与九个同姓王。,汉景帝削藩-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中央与王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景帝采用晁错“削藩”的建议,开始夺回王国一部分土地,归中央直接管辖,引发吴楚等七国的不满,七国举兵叛乱。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平定,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结束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主父偃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

3、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酎金夺侯,交流研讨: 汉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有什么区别?,1.推恩令:减少诸侯国土地,进而削减诸侯国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2.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加强了诸侯的实力,分散了中央集权,“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

4、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打击地方豪强,二、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百家横流,朕都被吵得心烦了。,内容: 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 董仲舒传,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内容是

5、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刑并用。,“君权神授”说: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天人感应”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秩序神圣化、绝对化。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信条。,知识补充:,2.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交流研讨: 比较分析: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课堂小结,推恩令的实施,目的:打击王国势力与地方豪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作用: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内容: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再次将土地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内容:把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设立太学,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汉 武 帝 政 治 和 思 想 方 面 的 措 施,(政治上),(思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