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5683995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全国高考ⅱ卷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全国高考卷 政治主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Tel 15723366598 E-mail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重庆市高中政治课程创新基地,张必发,一、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的特色,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第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第二,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第三,凸显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2.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反映基础性、综合性要求,第一,以学科内容的灵活组合,重点反映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要求。,第二,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

2、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三,以辨析题等为载体,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第四,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3.体现考试大纲修订精神,发挥引导教学积极作用,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基本立场,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要求的具体化和精细化,调整材料分析题题量和学科搭配,对深化能力考查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体现2017年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全国I卷、全国II卷的材料分析题由往年的2题调整为3题,同时采取控制背景材料的文字量和设问数量,使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并未增加。20

3、17年高考思想政治科的材料分析题打破原有的固化模式,将逐步成为一种“新常态”。,二、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分析及阅卷反馈,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

4、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知识板块:经济生活,核心考点: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题思路:第一问属于影响类试题,可调用的知

5、识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要针对试题材料中的设问和做法,运用原理从供给、需求、对外贸易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要将材料信息和原理有机融合,从政府和种植户两个角度作答。,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试题分析】,38.(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参考答案】 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2分) 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2分) 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2分) 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2分),【评分

6、标准】,(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参考答案】政府完善补贴政策;(2分)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2分)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2分),分值分布(%),平均分、难度值,【阅卷数据】,【答题情况】,第(1)问: 亮点:学生具有基本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例如:由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得出“玉米供给减少,需求增多”由材料“供给侧”大背景,得出“去库存”,问题: (1)推理逻辑思路相反、混乱或不深入 (2)挖掘材料信息不透彻,背景知识不熟悉,第(2)问,亮点:学生具有基本的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推

7、论分析能力。 例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加大补贴政策/力度种植户: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技术,提高玉米质量,问题:对于“政府”: (1)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阐述不足; (2)完全围绕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板块相关知识回答,对于“种植户”: (1)措施同质,即表达的是同一层意思。例如: 技术创新质量提高; 技术创新附加值增加 (2)措施的具体表达过于生活化。例如:投靠政府;卖不出去自己吃;卖给养猪的;种植口感新鲜的玉米。,启示:,1.此题较往年真题而言,在试题结构上有一定变化。学生容易惯性思维,审偏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2.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时政背景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自觉

8、学习了解时政的习惯,使学生在分析材料、组织答案时更加完善、精准。3.深入研究答案的生产过程与逻辑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对各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从而实现举一反三。,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将鼓励和支持

9、社会力量参与确立为法定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 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特点。(12分),知识板块:政治生活,核心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职能、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力考查: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思路:第一问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问从试题材料中政府行为方面的表现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试题分析】,【参考答案】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分)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1分)

10、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人民负责。(1分) 依法行政,履职行为规范,政府主体责任明确;(3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具体明晰:(3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提高。(3分),【评分标准】,分值分布(%),平均分、难度值,【阅卷数据】,亮点: 考生对人民与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等不同主体的关系掌握较好,基本能概括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答题情况】,问题:(1)不能有机结合材料进行特点分析(2)照搬材料,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概括(3)观点表达杂乱、错误(4)答案错位,经济、文化、哲学表述混杂其间,(1)要注重知识的精准教学 (

11、2)要注意不同题型的思维建模或基本要求 (3)要加强对高考试题与“四种能力”之间的对接方面的分析 (4)要注意寻求高考“变”与“不变”的一些资讯,启示:,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

12、“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12分),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知识板块:生活与哲学,核心考点:主要考查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能力考查: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原因类

13、、小切口试题类型,需要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对试题材料中主体的行为进行概括提炼和归因分析。,【试题分析】,【参考答案】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4分)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每条2分,最高8分。若考生从科技报国理想、团队意识等方面答题,可酌情给分。),【评分标准】,分值分布(%),平均分、难度值,【阅卷数据】,【答题情况】,亮点: 理论部分:多能答出“树立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的

14、实质就是扬弃”等。 具体分析部分:不少同学记得教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一节的方法论阐述部分:较多同学能发现“导航者”的“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品质在其取得创新业绩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具体分析部分: 直接用该块知识的具体方法论要求作答 从材料中挖出“不惧失败”“追求完美”等较多,但总有瑕疵,未能有效归纳为某种精神或意识,与题意稍稍有些偏离,导致无法得到全分。,问题: (1)理论部分: 知识选用出错 某些知识有空白 大半同学答不出原理依据 对设问意图理解不到位,在日常教学和备考指导中,除了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外,还要特别注意“扫盲”,不可留理论盲区,力戒经验

15、主义错误,别想当然地认为某些知识点不考或只会粗线条地考,从而轻轻滑过。当然,这也要求我们老师要强化自己的理论功底,要保证自己是吃透了理论的,不苟且。,启示:,【试题分析】,知识板块:文化生活,核心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能力考查:主要考核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思路:此题属于关系论证类试题。要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创新精神是如何推动创新发展的,要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40.(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评分标准】,【参考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

16、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1分)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2分)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2分)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2分),“作用”发生过程的具体阐述部分,若答“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营造/培育创新的文化氛围/环境,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文化)自信,培育创新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或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或文化软实力或综合国力,从而促进创新发展”,从其中划线的六点中任取三点,可得满6分。)从文化对社会、对个人两个角度给分亦可,参考下列表述: 对社会(创新精神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创新精神作为精神动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的影响;创新可以推动技术革新,促进实践/经济发展;创新精神可以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3分) 对个人(创新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勇于创新,提升个人的科技创新素质;创新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创新人才;创新精神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