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30678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案篇一:高考人物传记教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 语文组李海艳 教学目标: 1.筛选概括传主主要事迹; 2.概括分析传主的品质并结合文章; 3.探究传主的时代精神与人生价值。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

2、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二、 重点题型:1.筛选概括传主主要事迹; 2.概括分析传主的品质并结合文章; 3.探究传主的时代精神与人生价值。 三、探究答题流程: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

3、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 )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2. 方法归纳: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通常是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

4、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四、

5、 课后反思: 本节课思路较为清晰,可操作性强,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篇二:XX 高考人物传记教案XX 高考实用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教案 第一课时考点分析及客观题解题技巧 一、近三年高考题回顾 三、考题结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25 分) 选择题+主观题+主观题+探究题 5 分+ 6 分 + 6 分 + 8 分 四、客观题 (一)题型 5 选 2 题目显性特点: 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共 5 项) ,选择最恰当的两项 分值有:3

6、分,2 分,1 分,0 分。满分 5 分。 (二)解题指导 不管是 0 分项、1 分项,还是 2 分项,或 3 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 有分值项各项特点 1、1 分值项:(有小错误) 信息有偏差 信息有遗漏以次充主 2、2 分值项:(无错) (信息表述比较概括信息量比较少 难度较小)3、3 分值项:(无错) (信息表述比较精确信息量比较多难度较大) 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 0 分题选项,再排除 1 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 排除 0 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 、事物(时间、因果等) (三) 0 分项常见

7、的陷阱 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 、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 、行为有偏差(行为) 、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 事件:张冠李戴(对象)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 以偏概全(范围)绝对化(程度) XX 年高考新课标传记阅读:朱东润自传(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6 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 分) 二、明确考点 考什么?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

8、,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 (四)真题体验(XX 年新课标) 科学巨人波尔0 分项为 CD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0 分) 文本第 5 段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

9、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0 分) 第 6 段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XX 新课标)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0 分项为 BE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第一段有关句

10、子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0 分)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0 分) 原文第四段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五)试题演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杨敬年:百岁经济学家的“慢人生” 蒋肖斌 杨敬年出生于 1908 年,或者换个更有历

11、史感的说法,“光绪三十四年” 。年逾百岁的他,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一拍” 。 和屈原是同乡、出生于湖南汨罗的杨敬年,因为近代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求学经历十分复杂。他 4 岁起跟着外祖父启蒙,13 岁通读“四书五经” 。为了将来能在乡下小学教书,叔祖父借钱送他到岳阳县城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4 年,杨敬年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成为校友。1927 年,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为参加革命做准备,却遭遇“马日事变” (长沙驻军许克祥) ,杨敬年愤而离校,一边教书养家糊口一边备考大学。1932 年,因为其他大学都要学费,他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毕业后,无意官场的杨敬年又于 1936 年

12、考入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南开复课无望,杨敬年携妻带子辗转于长沙、贵阳、重庆、兰州?颠沛流离 1945 年 8月,已经 37 岁的杨敬年踏上了赴牛津大学求学的旅程。在他百岁时写的自传期颐述怀中记述:“40 岁,拒绝了去美国的邀请,博士学成归国。1949 年,天津解放,我就这样毫无精神准备地从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 ” 在英国留学时,杨敬年除了日常必需,把省下来的钱都买了书。回国前夕,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何廉寄给他的500 美元旅费,也都用来买书,甚至把自己的打字机都卖了买书, “打字机国内有,有的书国内买不到” 。于是,杨敬年回国时,500 本书是最值钱的家当。 骤然

13、成了“右派” ,原本工资 207 元的四级教授,每月只给 60 元生活费,女儿还在念大学,根本不够花。杨敬年不得不去天祥市场(当时天津最大的旧货市场)卖东西补贴家用。有个旧书店老板说,外文书我都要,5 角钱一本。杨敬年没舍得卖。不料到了“文革” ,学生们推了三个“排子车”闯到杨敬年家里,拉走了所有书。 “我住在二楼,他们在楼下喊:杨敬年,这些书都是你剥削来的! ”杨敬年说, “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书在天祥市场卖,我才去那买回了几本。文革结束后也发还了一些,让我自己去几屋子书里翻,又找到几本,但大部分都不见了。 ” 现在杨敬年家中有 10 个书架,大部分都是“文革”后买的新书, “准备老了看”

14、。而他也可能真的忘记了年龄:“没想到快 100 岁时生了一场病,眼睛不行了。最开始用A3 纸复印,再拿放大镜看,后来只能让保姆给我读书。最近在读那个比我大两岁的老头(周有光)的书。 ” 1979 年 3 月 28 日,杨敬年平反,又能拿每月 207 元的工资了,还搬进了学校的高知楼。有人羡慕地说:“看你有多大变化!”杨敬年却觉得:“我还是我,只不过我现在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教授,能名正言顺地教书了。 ” 原本是早该退休的年纪,71 岁的杨敬年却刚刚开始工作。 似乎是要把攒了 20 年的精力全部释放出来,在 90 岁之前,杨敬年做了这几件大事:开创了国内第一个发展经济学课程,撰写人性谈 ,翻译国

15、富论 。 杨敬年很实诚,称自己之所以开发展经济学的课,一大原因是被分配到研究非洲经济, “没可搞的,就扩大范围,研究发展经济学” 。这门二战之后建立的学科在西方已有 30多年历史,在国内却还是空白,杨敬年成了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人。他撰写了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和西方发展经济学文献选读两本各 50 多万字的教材,每一本都是自己手写,从不让研究生代劳。 而真正让杨敬年开始成为“名人”的,是国富论 。这是他 90 岁时的译著,一本经济学的专业书却出人意料地成为畅销书,至今重印十几次,发行 10 余万册。XX 年,亚当斯密的母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访问南开大学时,当天下午就拜访了杨敬年,送上了国富论的

16、手稿给这位远方的知音。 时至今日,杨敬年一直庆幸两件事,一是没有去台湾,“不必像于右任那样葬我于 高山之巅兮,遥望大陆 ” ;二是没有去美国, “否则中国解放后与世界 20 多年的隔绝,也会使我终老异乡” 。他说:“我的一生,是和命运搏斗的一生。 ” 过了 100 岁,杨敬年又忙了起来,总有学生、记者、朋友来访。视力几乎消失的杨敬年思维仍然清晰,能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各种数字、年份记得尤其清楚。他原本每天凌晨 3 点起床,3 至 4 点读书,4 至 5 点锻炼,几个月前病了一场,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总抱怨“恢复得太慢” 。虽然一生的节奏总比同龄人“慢” ,但杨敬年不能容忍光阴溜走。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XX 年 01 月 14 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与屈原同乡的杨敬年,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 ,这使他考大学时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后考上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生。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