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3002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浮游软体动物(Mollusca),主要特征: 身体不分节,左右对称(腹足纲身体不对称,这是演化过程中身体经过扭转后的结果)。 身体通常分头、足、内脏囊三部分:头部有口及附属器和感觉器官。足位于身体腹面,具强健的肌肉组织,为运动器官。内脏囊中包含内部各种器官,位于身体的背面。 身体柔软,且大多运动迟缓,体外包背着外套膜和由外套膜所分泌的坚硬的贝壳。 呼吸用的鳃生于外套与身体间的腔内。,第一节 基本形态 第二节 分 类 第三节 生物学与经济意义,一、身体的划分(头部、足部、内脏团 3 部分)。,1、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有的种类 (运动敏捷的种类) 头部明显,有口、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乌

2、贼、田螺、蜗牛等。 有的种类 (行动迟缓的或营固着生活的种类) 头部退化,甚至消失。如石鳖、河蚌、角贝、牡蛎等。,第一节 基本形态,2、足部:,位于身体的腹面,为运动器官,常因种类不同而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腹足纲 (螺类、蜗牛等): 足呈块状,用来爬行。 多板纲 (石鳖等): 足也呈块状,但用来附着。 掘足纲 (角贝等): 足呈圆柱形,用来挖掘水底泥沙。 瓣鳃纲 (河蚌、珍珠贝、蛤蜊等): 足呈斧形,坚硬而富含肌肉,用来挖掘泥沙。 头足纲 (乌贼、章鱼等): 足和头合并,足演化成腕,用来捕捉食物。,3、内脏团 (visceral mass):,除头和足外,身体的其他部分即为内脏团

3、。 是内脏器官所在的部分,常位于足的背面。 大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性,如螺类。,二、外套膜 (mantle):,由内脏团背面的皮肤形成皱褶,向腹面延伸,常包围整个内脏团和鳃。 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称外套腔 (mantle cavity), 此腔与外界相通,腔内常有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细胞具纤毛,纤毛的摆动能造成水流,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内,借以完成呼吸、排泄、生殖等。,三、贝壳(shell):,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也称“贝类学”(Malacology)

4、。 大多数种类具12个贝壳,有的多达 8个之多。贝壳的形态因种类而异,有的呈帽状,有的呈螺旋状 (螺类),有的呈管状 (掘足类),有的呈瓣状 (瓣鳃类),有的种类则无壳。 贝壳的功能: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结构可分 3 层: 角质层 (外层):又称壳皮层,薄而透明,有光泽,由壳基质构成,能抵御酸碱的侵蚀,可保护贝壳。 壳层 (中层):又称棱柱层,占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 壳底 (内层):又称珍珠层,富有光泽,由叶状霰 (xian)石构成。,贝壳的成分和结构: 贝壳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5,其余的为壳基质 (conchiolin),或称贝壳素。

5、,四、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构成。消化腺有肝脏、唾液腺、胰脏。 五、体腔与循环系统: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有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其余部分的空腔均为残存的初生体腔。其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和血液组成。,六、呼吸系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七、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肾脏),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为一管状构造。一端以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以肾孔开口于外套腔。,八、神经系统: 原始种类无神经节分化。高等的种类有 4 对神经节,即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软体动物已分化出触角、眼、嗅检器和平衡囊等感觉器

6、官。,九、生殖和发育:,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有些种类为直接发育(乌贼、蜗牛等), 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个幼虫阶段,某些淡水种类有钩介幼虫。,第二节 分 类,已知 13 万种,分7个纲。,腹足纲(Gastropoda),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类,有10万种以上。生活在海洋、淡水及陆地,分布遍及全球,少数种类为寄生。 腹足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 足发达,叶状,位腹侧,故称腹足类。足具足腺,为单细胞粘液腺。 体外多被一个螺旋形贝壳,故又称单壳类(Univalvia)或螺类,有些种类为内壳或无壳。,腹足类的贝壳形态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壳呈螺旋形,壳可分为2部分,

7、含捲曲内脏器官的螺旋部(spire)和壳的最后一层,容纳头和足的体螺层(body whorl)。 螺旋部一般由许多螺层(spiral whorl)构成,有的种类退化(鲍、宝贝等)。 壳顶端称壳顶(apex),为动物最早形成的一层,各螺层间的界限为缝合线(suture),深浅不一。 体螺层的开口称壳口(aperture),壳口内侧为内唇,外侧为外唇。 壳口常有一盖,称厣(operculum),角质或石灰质,为足的后端分泌形成,可封闭壳口。有些种类无厣(肺螺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体躯发生了扭转。除头、足为两侧对称外,内脏团扭转成螺旋状,肛门和鳃扭转到了身体的前端;贝壳也呈螺旋状。,海洋浮游软体

8、动物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主要包括前鳃亚纲中的异足亚目及海蜗牛科;后鳃亚纲中的翼足目、腹翼螺科、波叶海牛科及海神鳃科。总共约150种左右。 其主要特点是足部改变为鳍状游泳器官,一般外壳较退化或几近消失,这乃是减轻体重,对浮游生活的一种适应方法。,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 / (扭神经亚纲Streptoneura):,具外壳; 头部具一对触角; 鳃位心室前方; 侧脏神经连索左右交叉成“8”字形; 雌雄异体; 生活于海水或淡水。,异足类 (Heteropoda),主要特征: 壳右旋,薄而透明、具壳冠;或不具外壳。 足变异,分前足、中足和后足三部分;前足和中足形成游泳鳍,

9、具吸盘,后足向后伸长形成尾部,也称尾鳍。 头部很发达,身体完全透明,营大洋表层生活,肉食性。,角明螺(Oxygyrus):壳扁,呈卷螺形,软骨质,内侧1层为石灰质。壳冠为软骨质。,Oxygyrus keraudreni viewed from the right side. Operculum, like the shell and keel, is transparent and not visible in photograph.,Oxygyrus keraudreni,明螺(Atlanta):贝壳及壳冠都是石灰质。壳冠后部在有的种类插入体螺层与内方螺层之间。壳口外唇具裂缝。,Atlant

10、a brunnea,种类较多,大多为小型个体。在我国东海、南海广泛分布。,龙骨螺(Carrinaria) :贝壳呈帽状,开始部分呈盘旋形。具壳冠。鳃自壳前缘伸出。内脏容纳于壳内,具短柄。游泳鳍发达,吸盘较大。右触角比左触角小得多。,Carinaria cristata,Carinaria cristata,翼管螺(Pterotrachea):身体细长,呈管状,完全无壳。除眼及内脏团外,身体很透明。内脏团后方有明显的尾部。没有触角。,Pterotrachea scutata,Pterotrachea hippocampus,海蜗牛(Janthina):壳紫色,很薄,呈马蹄形或球形。螺塔一般较低,

11、螺层较少。壳口呈圆三角形。吻部强壮。触角分叉。眼消失。足小,具明显的侧褶,由足底腺分泌浮囊。无厣。,Janthina janthina,The violet snail Janthina janthina and bubble raft.,翼舌族(ptenogolossa),暖水种,我国南海很普遍。,贝壳不发达,有的为内壳(被鳃类),有的壳退化(无腔类),有的无壳(裸鳃类); 触角一对,2对或无触角; 鳃位心室后方; 侧脏神经连索不左右交叉成“8”分字形,次生性变直; 雌雄同体; 全部海生。,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 (直神经亚纲Euthyneura):,翼足类(Pter

12、opoda):腹足背部发育成一对发达的呈翼状的鳍,故名“翼足“。内部器官左右不对称,中央神经系统为直神经。雌雄同体,卵大多产于体外,发育经过浮游幼虫时期。,被壳亚目(Thecosomata) :一般具1个左旋的或伸直的石灰质外壳,或1个透明的软骨质内壳。 裸体亚目(Gymnosomata) :没有外壳、外套膜及外套腔。身体呈纺锤形,分头部和躯干部。,虫虎螺(Limacina):个体较小,壳薄、透明、左旋。厣具2-3环旋纹,厣核偏向壳轴。鳍不分叶,边缘无色。右触角比左触角大得多。外套腔在背方,无鳃。,Limacina trochiformis,笔帽螺(Creseis):壳透明,锥形或针形,横切面

13、圆形。无侧脊,壳顶圆。鳍前缘具1触叶。,Creseis virgula,Creseis acicula,玻杯螺(Hyalocylix):贝壳略呈牛角形,无色、透明,背腹略扁,顶部稍弯向背方,壳上具环形皱褶。壳口扁圆。左触角大。鳍背侧缘具1透明区。,Hyalocylix striata,典型暖水种。我国东海、南海常见,有时数量相当大。,龟螺(Cavolinia):壳膨凸,略呈球形,壳口狭窄,边缘向腹方弯折,不增厚。贝壳具纵肋,壳前部大于后部。尾棘通常较短。后足叶宽而短,鳍分成3叶。,Cavolinia longirostris,长轴螺(Peraclis):贝壳石灰质,壳轴一般扭曲并延伸为长吻状,

14、壳轴表面常具膜。,皮鳃螺(Pneumoderma):具2个侧吸盘腕,无中央吸盘腕。侧鳃发达,尾鳃环绕身体末端,略呈四方形,从它的四角向上伸出1条辐射肋。鳃具边缘。,环球分布。我国南海产。,Pneumoderma violaceum,拟皮鳃螺(Pneumodermopsis):中央腕上部具1对特别大的侧吸盘,边缘具1锥状小突起,下部1对的大小与侧腕吸盘略等。,Pneumodermopsis macrochira (naked pteropod),拟海若螺(Paraclione) :有口锥2对,无尾鳃。钩囊很浅,钩较短。齿舌较狭长。,Clione limacina,我国东南沿岸水域水域数量最大的一

15、种裸体翼足类。,海神鳃 (Glaucus):身体暗蓝,常生活在漂浮的海藻上。躯体两侧的叶片状末端伸出许多直线附属物,不分枝。口腔有颚片。齿舌上的齿排列成单列。,Glaucus Atlanticus,(Glaucus, a pelagic nudibranch (sea slug) that feeds on jellyfish,无腔目(Acoela)/海神鳃科(Glaucidae),腹翼螺(Gastropteron):贝壳非常小,外套膜退化。侧足圆形,极大,后方连结成鳍状。头盘非常简单。,Gastropteron rubrum,Gastropteron chacmol,侧腔目(Pleuroco

16、ela)/腹翼螺科(Gastropteridae),我国沿岸有分布。,第三节 生物学与经济意义,一、生物学 1. 分布 多为暖水性种类,营大洋上层浮游生活。如笔帽螺是浮游生物中的优势种。 2. 食性 肉食性:裸体翼足类,异足类和海蜗牛等。 滤食型:被壳翼足类等。,二、经济意义 经济鱼类、须鲸,以及海鸟的饵料。如须鲸大量吞食长角螺,大眼鲷捕食明螺,海蜗牛和海神鳃常捕食管水母,而其本身也被海鸟所食。 一些翼足类的死壳沉积于海底,在热带海形成翼足类软泥为生物性沉积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地质学家研究海洋地质史和海洋环境有一定帮助。 有的种类可作为水团、海流的指示生物。如海若螺可作为北方冷水团的指示生物;而明螺、海蜗牛等可作为暖流的指示生物。 其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研究对探索以浮游软体动物为食的经济鱼类的搜饵洄游路线,有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