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的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3002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热疗法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冷热疗法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冷热疗法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冷热疗法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冷热疗法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热疗法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热疗法的护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热疗法的护理,ICU 陈燕真,定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舒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冷热疗法的效应,生理效应 继发效应-用冷或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作用 防御反应-适宜时间 2030min,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方式 -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2、面积 -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3、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冷、热效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如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抵消治疗效

2、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 4、温度 -冷、热疗法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反应越强 -环境温度影响冷热效应,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5、部位 -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血液循环影响冷热疗法的效果,冷热疗法的应用,一、冷疗法二、热疗法,一、冷疗法,目的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机制:冷疗法是局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冷辽是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 -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初期(48小时内)、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等 2、减轻疼痛 -机制:冷辽可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

3、-用于:急性损伤初期、牙痛、烫伤,一、冷疗法,3、控制炎症扩散 -机制:冷疗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降低,限制炎症的扩散 -用于:炎症早期 4、降低体温 -机制: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是体温降低 -用于:高热、中暑,一、冷疗法,禁忌 -血液循环障碍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组织损伤、破裂 -对冷过敏 -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慎用,一、冷疗法,冷辽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或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腹部:以防腹泻-足底:以防放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一、冷疗法,方

4、法 -冰袋的使用 -冰帽的使用 -冷湿敷 -温水拭浴或乙醇拭浴 -其他 (1)化学制冷袋 (2)冰毯机,温水拭浴或乙醇拭浴,注意事项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反映 -禁忌部位 (1)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 (2)乙醇拭浴禁用于新生儿及血液病者 -拭浴是以拍拭方式进行,避免摩擦方式,冰毯机,单纯降温法用于高热患者降温亚低温治疗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二、热疗法,目的 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机制:热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组织中毒素、废物的排出;血量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营养状态改善是机体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增强 -炎症早期用热,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 -炎

5、症后期用热,促进炎症局限,二、热疗法,2、减轻疼痛 -机制:热疗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直通物质排出和炎症渗出物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减轻疼痛;热疗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疼痛。,二、热疗法,-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 -各种脏器出血 -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禁忌 初期(48h),二、热疗法,方法 -热水袋的使用 -烤灯的使用 -热湿敷 -热水坐浴 -温水浸泡 -化学加热袋,热水坐浴,注意事项 -坐浴前先排尿、排便 -坐浴部位有伤口,应备无菌浴盆及药液;坐浴后按无菌技术处理伤口 -女性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盆腔急性炎症不宜坐浴,以免感染 -加强监测,倾听主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