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5682891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1.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课件(1)(中图版选修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 (实验11),目的要求 1学会将混杂的微生物分离成纯种,掌握统计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 2学会从菌落及培养形态特征区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3掌握几种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制作平板、连续稀释、平板划线),实 验 原 理,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纯种: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培养中的所有细胞有着共同的来源或仅是同一细胞的后代。,为了获得单个菌体,要把待分离的材料进行适当的稀释,按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使其在平板上,单个

2、菌体繁殖成单个菌落。,由于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所要求的营养条件不同,将样品在不同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进行分离,依据菌落形态的差异,可以区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群,并计算出其数量。,菌 落 特 征,大小、形状(圆形,假根状,不规则状) 表面特征(光滑,皱缩,颗粒状,龟裂状,同心圆状) 隆起形状(扩展,台状,凹面,凸面,乳头状) 边缘情况(整齐,波状,裂叶状,锯齿状) 表面光泽(无光泽,金属光泽,闪光) 质地(油脂状,膜状,粘脆) 颜色、透明度,(P6 图 2-3),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马杜拉放线菌,放线菌菌落,A:卡特利链霉菌

3、 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 D:卡那霉素链霉菌 E:除虫链霉菌 F:生磺酸链霉菌,产抗菌素的放线菌,实 验 材 料,1 土壤样品 2 培养基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高氏1号培养基 (3)马铃薯培养基(PDA培养基),实验方法与步骤,1.平板的制作:将已灭菌的培养基融化,冷却到40-50,倒平板。,2. 连续稀释法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计算每克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选择刚好能把菌分开,而稀释倍数最低的平板(含菌落数30300个)计数。,微生物分离基本方法及原则,分离微生物时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pH,氧气,温度等要求的不同,供给它们合适的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形成只利于该

4、菌种生长,不利于其他菌种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不需要的菌种。,分离细菌:取10-7、10-8两个稀释度各0.2ml加入培养皿中,涂布牛肉膏蛋白胨平板,37倒置培养,24小时。(2) 分离霉菌:取10-5、10-6两个稀释度各0.2ml,涂布土豆平板(倒平板前在土豆培养基中加入80%的乳酸5滴),28倒置培养,34天。(3) 分离放线菌:取10-5、10-6两个稀释度各0.2ml,(制备菌悬液时,应先加入10%酚10滴)涂布淀粉平板,28倒置培养,710天。,3.平板划线分离法,操作要点 (1)接种环与平板表面约成2030度角。 (2)用力适当,不要划破培养基. (3)方法A中,每次划线都要灼烧接种环。,教 学 内 容,制备固体平板培养基。 从土样中分离细菌、霉菌、放线菌,并观察其菌落特征。 在平板上划线分离混合菌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及思考题,计算每克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 为什么在分离霉菌时要加几滴80的乳酸?加在何处? 为什么在分离放线菌时要加入10的酚?加在何处? 培养微生物时应考虑哪些原则?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已接种的培养皿倒置保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