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2440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技术交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沥青稳定碎石(含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沥青稳定碎石(含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青银 10 标沥青砼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共有两种,一种级配是 LSM-30,厚度为 12cm,一种级配是 BL1-30,厚度为 33cm,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有三种,一种级配是 BL2-30,厚度为 15cm,一种级配是 LSAM-40,厚度为 36cm,一种级配是 LSAM-30, 厚度为 14cm。就新规范而言,他们都属于沥青稳定碎石,只是粒径级配有差别而已。 为保证施工质量,规范施工过程,特制定沥青稳定碎石施工技术交底。本技术交底仅 是对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筹建处沥青面层施工

2、工艺和技 术要求及长安大学青银高速公路试验路实施方案具体要求的补充,请一并执行。试验路结构方案:青银高速公路试验段沥青路面结构如图 1图 5 所示。1 1混合式结构混合式结构 (各表最后一列为平整度要求)图 1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 1(K129+320-K138+280 左) 图 2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 2(K130+619-K138+280 右) 2.2.全厚式结构全厚式结构图 3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 3(K119+490-K125+259 右) 图 4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 4(K125+259-K130+619 右)3.大粒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材料的试验路结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

3、-13 0.6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4cm LSAM-30 0.8水泥稳定碎石 18cm二灰稳定碎石 18cm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 0.8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5 1.0 粗粒式沥青碎石 12cm LSM-30 1.2 水泥稳定碎石 18cm 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 土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0 0.8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5cm BL2-30 1.0水泥稳定碎石 18cm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土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4、 0.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 0.8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5 1.0粗粒式沥青碎石 16cm BL1-30 1.2粗粒式沥青碎石 17cm BL1-30 1.4二灰碎石 15cm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土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0 0.8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2cm LSAM-40 1.0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2cm LSAM-40 1.2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2cm LSAM-40 1.4二灰碎石 16cm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土基土基图 5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 5(K119+490-K129+320 左)各结

5、构层沥青混合料种矿料级配组成见长安大学提供的目标配合比。 1材料 1.1 沥青材料 1.1.1 沥青稳定碎石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 AH-70A 或 AH-70B 级沥青,并且宜采用 A 级标准沥青,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见表 1.1.1。表 1.1.1 沥沥青的青的质质量要求量要求沥青标号 指标单位等级 90 号70 号3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801006080T 0604 每车A-1.51.0 针入度指数 PI B-1.81.0T 0604 每批次A4546 软化点(R&B) 不小于 B4344T 0606 每车C4243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A160200/180T 0

6、620 每标段一次A2010延度2不小于cm B15A、B10015延度不小于cm C5040T 0605 每车A2.2B3.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C4.5T 0615 每批次闪点 不小于245260T 0611 每批次溶解度 不小于99.5T 0607 每批次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 0603 每批次TFOT (或 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 0610 或 T 0609 每批次A5761B545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C5054T 0604 每批次A86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B64T 0605 每批次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C2015T 0605 每批次 注:1、宜

7、根据针入度试验,按规定方法计算当量软化点 T800 评价沥青高温性能,当量脆点 T1.2 评价沥青低温性能。2、每批次检验不大于 500t,每车沥青必须留样,并标注车辆号码、日期、供 货时间,由送货人签字备查。1.1.2 验收与存放:沥青到货时应附有生产厂家和国家权威部门的沥青试验报告 (并注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 ,并对到货的沥青逐车取样检验 延度、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入库。1.2 粗集料 1.2.1 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粗集料的粒径规格按照 JTGF40-2004 表 4.8.3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的规定选用。当生产的粗集料不符合规格,但确认与其他材料

8、配合 后的级配符合沥青面层的矿料级配要求时,可以使用。 1.2.2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并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严格控制其针片状含量,不准含有山皮土和软弱颗粒。粗集料的质 量应符合 JTGF40-2004 中表 4.8.2 中的要求。 1.2.3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见表 1.2.3。表表 1.2.3 沥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质量技量技术术要求要求指 标单位表面层其他面层/ 基层检查频率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525/28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2830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2.602.50T 0304 吸水率

9、 不大于2.02.0/3.0T 0304 坚固性 不大于1212每500m3一 次T 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 9.5mm 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 9.5mm 不大于 15 12 1815/18 15/15 15/20T 0312水洗法0.3mm 部分) 不小于12每 500m3一次T 0340含泥量(小于 0.075mm 的含量) 不大于 3T 0333砂当量 不小于 60T 0334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s30每天 1 次T 03451.3.2 石屑用作机制砂要进行除尘处理,并满足下表要求。 表 1.3.2 石屑规格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公称粒

10、径 (mm)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1.3.3 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1.4 填料(矿粉) 1.4.1 填料采用石灰岩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大粒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用矿粉掺消石灰共同磨细(石粉:消石灰75:25) ,矿粉要求洁净、 干燥,其质量符合规范表 1.4.1 的要求。表表 1.4.1 沥沥青混合料用青混合料用矿矿粉粉质质量要求量要求 项 目单 位高速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2.50T 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1T 0103 烘干法粒

11、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T 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 0353 塑性指数4T 0354 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 0355 1.4.2 用机制砂作细集料时,拌和机采用干法除尘的粉尘可作为矿料的一部分回收 使用。湿法除尘的粉尘回收使用时应经干燥粉碎处理,且不得含有杂质。回收粉尘的 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 50%,掺有粉尘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 4%,其余质量要求应与 矿粉相同。用石屑代替机制砂时,回收粉尘在经过试验证明能使用时方可使用。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 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表 2.1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

12、度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试验规程规定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粗集料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针片状颗粒含量颗粒组成(筛分)压碎值磨光值洛杉矶磨耗值含水量随时随时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2-322422细集料颗粒组成(筛分)砂当量含水量松方单位重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2222矿粉外观0.075mm 含量随时必要时2含水量必要时2石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含蜡量每 2-3 天 1 次每 2-3 天 1 次每 2-3 天 1 次必要时3232-3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离析试验(对成品改性沥青)低温延度弹性恢复显微镜观察(现场改性沥青)每天 1 次每天 1 次每周 1 次必要时必要时随时3223

13、3注: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厂时已按“批”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2.2 施工设备2.2.1 拌和设备2.2.1.1 根据本工程的要求,拌和楼采用有自动控制性能和采集数据功能的间隙式拌和机械,拌和机生产能力在 300t/小时以上产量,并具有 5 个上料斗(实际装 6 个斗)。拌和机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和密封较好的除尘设备(二次除尘)。2.2.1.2 拌和机应具有自动记录、储存、打印功能(电脑控制系统),在拌和过程中能逐盘记录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所有记录交工程部存档。应注意调整拌和楼振动筛筛孔,使每层筛网筛余石料大致相等,避免溢料和待料影响产量。2.2.1.

14、3 拌和机热矿料二次分用的振动筛筛孔应根据矿料级配选用,其安装角度应根据材料的可筛分性、振动能力等由试验确定。2.2.1.4 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和摊铺机进度相匹配,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直到其偏差符合表 2.2.1.4 的要求。 表 2.2.1.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 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混合料外观随时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目测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逐盘检测评定沥青:155-165集料:160-180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逐车检测评定150-170(规范 145-165)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产时逐车按 T0981 人工检测拌和温度混合料出产温度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150-170(规范 145-165)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0.075mm22.36mm54.75mm逐盘在线检测6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0.075mm12.36mm24.75mm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1 次取平均值评定 2附录 G 总量检验0.075mm22.36mm5矿料级配(筛孔)4.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 1-2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