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2438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与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之3,剪力分配法 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12.6 剪力分配法,12.6 剪力分配法,12.6.1 柱顶有水平荷载作用的铰接排架,12.6.2 横梁刚度无限大时刚架的剪力分配,12.6.3 柱间有水平荷载作用时的计算,例:作铰接排架的弯矩图。忽略梁的轴向变形。 解:1)基本未知量只有,2)各柱的杆端剪力 侧移刚度J=3i/h2,则: Q1=J1, Q2=J2, Q3=J3,Q1+Q2+Q3=P,J1+J2+J3=P,柱顶剪力:,柱底弯矩:,3)位移法方程 X=0,M,结点集中力作为各柱总剪力,按 各柱的侧移刚度分配给各柱。再 由反弯点开始即可作出弯矩图。,仅使两端发生单位侧移时需在两端施加

2、的杆端剪力。,M图,Pl/5,2Pl/5,2Pl/5,例:横梁刚度无限大刚架。忽略梁的轴向变形,下面考虑有柱间载荷的情形:,R,3ql/8=30kN,R=30kN,=6kN,=24kN,30kN,48,96,96,M图 (kN.M),128,12.7 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一、分层法 (适用于竖向荷载作用)两个近似假设1)忽略侧移,,用力矩分配法计算。,2)忽略每层梁的竖向荷载对其它各层的影响,把多层刚架分成一层一层地计算。,除底层柱底外,其余各柱端是 弹性固定端。故将上层各柱的 i0.9,传递系数改为1/3。,柱的弯矩为相邻两层叠加。刚结点上不平衡弯矩大时,可再进行一次力矩分配。毕业设计中也称

3、此法为二次分配法,下面所给的毕设实例中未考虑上层各柱线刚度和传递系数的折减。,软件精确计算绘制的弯矩图,二、反弯点法 (适用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强梁弱柱结构),Q,Q1=d1, Q2=d2,,反弯点法(剪力分配法)的要点: 1)适用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强梁弱柱结构(ib3ic); 2)假设:横梁为刚性梁,结点无转角,只有侧移。 3)各层的总剪力按各柱侧移刚度系数di按比例地分配到各柱。,4)上层各柱的反弯点在柱中点处,底层柱的反弯点常设在柱的2/3高度处。,5)柱端弯矩由柱的剪力和反弯点的位置确定。边跨结点梁端弯矩由平衡条件确定,中间结点两侧梁端弯矩,按梁的转动刚度分配不平衡力矩得到。,假设:横梁

4、为刚性梁;,结点无转角。柱的反弯点在其中点。,Q1+Q2=P,说明:,ib3ic时可采用反弯点法,上层各柱的反弯点在柱中点处,底层柱的反弯点常设在柱的2/3高度处。 ib 3ic时,底层柱的反弯点不设在柱的2/3高度处,仍在柱中点处。 ib3ic时,用D值法或称修正的反弯点法,对反弯点高度和侧移刚度d进行修正。,例12.13 用反弯点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弯矩图.,解:设柱的反弯点在中间. 1)求,顶层:,底层:,1)求各柱剪力 QGD=QIF=0.2888=2.29kN QHE=0.4288=3.42kN QAD=QCF=0.325=7.5kN QBE=0.425=10kN,3.78,3.78,3.78,3.78,5.64,5.64,13.5,13.5,13.5,13.5,18,18,3.78,E结点梁端弯矩计算: m=MEH+MEB=5.6418 =23.64 MED=23.6412/27=10.51 MEF=23.6415/27=13.13,M图 (kN.m),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