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0136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 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 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 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 分为 n 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 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

2、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 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 队列研究否, 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 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

3、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 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 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4、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 部因素进行 1:1、1:2、1:3、1:R 配比选择对照。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 ;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

5、计发病率 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 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 ;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 时:说明暴露使疾 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 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 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 PAR%是指 PAR 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