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规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976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汽车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汽车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汽车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设计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设计规范汽车设计规范篇一: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 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 30mm 以上

2、。 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 60mm。 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 规定:载质量为1 吨及 1 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 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

3、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 R 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 R 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 R 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 R 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 100) 5、 背角:528 6、 足角:8795 7、 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 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9、 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 10、 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 11、 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

4、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 12、 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13、 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14、 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15、 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16、 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17、 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 18、 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 19、 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20、 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 三、底盘总布置: 1、 车架宽度的确定: 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

5、定 a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b 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满足以下要求: (1) 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25mm 以上的间隙。 (2) 操纵机构的布置。 (3) 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a 左右后轮胎外宽:通常要小于车厢地板外宽 40mm以上。否则,要加后车轮挡泥板。 b双胎中心距:(采用后双胎可增加不足转向趋势)不得小于标准规定值,且要考虑加大轮胎的可能性。c后轮胎与板簧的最小间隙:轻型货车一般不小于30mm, (与国内同类车型比照验证其合理性) d后板簧断面

6、宽度尺寸:由悬架设计人员确定,也可参考同类车型确定。 e后板簧中心距:由上述结构参数限制、确定。通常希望尽量加大该尺寸来有效地提高后悬架的侧倾刚度,控制转弯时车厢侧倾角不致过大,一般要求在侧向加速度时车厢侧倾角不大于 4,但另一方面将减小不足转向趋势。(验算:横向稳定性;对转向性能的影响分析) f后板簧、后骑马螺栓与车架间隙:静态间隙一般为 30mm 左右,动态校核不能有干涉。 g车架外宽(后部):希望后部车架外宽尺寸大一些,以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降低车架复合应力。同时可增大发动机的维修空间。但要兼顾车架中部外宽尺寸,尽量改善纵梁工艺性。 2、前后悬架布置: 前悬架: 前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

7、(验算:空载、最大装载状态) a前轴下沉量: b前板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 c前悬架动挠度:fd=()fc,(铁碰铁、缓冲块压缩2/3 或 1/2,根据缓冲块结构定,缓冲块刚度小者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悬架静挠度的范围:fc=50-110mm) d前轮中心线处车架纵梁断面高度: (验算或比照同类车型进行验证) 前簧参数确定: a前钢板弹簧伸直长:要与悬架设计人员协商确定。从悬架本身设计、整车行驶稳定性方面要求长一些有利,但要受安装空间限制,故要综合考虑。 b前钢板弹簧后倾角: (1)主销后倾的需要;(平头车 1以上,带助力转向的可以上,板簧压平状态) (2)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 (3)前悬架与

8、转向协调工作。 c前簧后吊耳长度:长一些对行驶稳定性有利,但对其本身受力状况不利。 d前簧支架高度:在保证前悬架的动行程及卷耳安装空间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支架高度。 前减振器行程: 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阻尼力的减振器,并校核减振器行程,保证板簧在下跳和上跳到极限状态时,仍有足够的行程。车架与地面夹角: 空载:不宜超过 2 设计满载:推荐 1- 超载:可有小的负夹角(即稍有”塌屁股”) 后悬架: 后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 a后桥板簧托至后轴中心高度差: b后钢板弹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 c后悬架动挠度:fd=()fc 不平路面取上限(,铁碰铁、缓冲块压缩 2/3 或 1/2,根据缓冲块结构定,

9、原则同前悬架) (悬架静挠度的范围:fc=50-110mm;fc2=()fc1,设计载质量偏大者取上限) f货厢地板离地高: (1)原则上尽量降低,以利于装货,提高整车稳定性。 (2)保证车轮的跳动空间。对于长途运输或北方山区使用的货车还需要留出装防滑链的空间。 后悬架参数确定: a 后钢板弹簧伸直长: b 后钢板弹簧前倾角: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根据具体车型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后单胎车型要大于后双胎车型;微型车要大于轻型车。 c 后簧后吊耳长度(满载状态下吊耳夹角:5左右) 3、发动机及动力线的布置: 发动机的布置: 发动机的后倾角:一般不大于 4,也可根据发动机厂家提供的倾角数值。 发动机与水

10、箱的前后距离:发动机风扇前端与水箱散热芯距离大于 50mm。 发动机与水箱的上下距离:最理想的是将风扇的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想重和或偏上 2030mm。 发动机油底壳或曲轴带轮与前轴或横拉杆的间隙:在前悬架铁碰铁状态时,之间的最小间隙应大于 15mm,并且发动机油底壳不能比前轴低。 发动机与车身地板的间隙: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 30mm 以上。水平方向的间隙要适当加大,保证发动机晃动时有 20mm 间隙。 发动机与车架纵梁及板簧的间隙:应保证最小间隙25mm 以上。 发动机左右位置: a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中心线同汽车的纵向中心线一致。 b 根据实际情况发动机可以左右偏置。后桥

11、主减速齿轮中心线倾角:一般与动力线平行,有利于传动轴等速传动 传动轴夹角:一般推荐不大于 3,其最大夹角不大于 6 4、转向器 转向器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 前悬架与转向协调工作。 前轮转向角与纵拉杆间隙。 转向器与车身地板的接口。 翻转车身还要初步进行运动校核 转向管柱与车架上平面夹角: 要满足人机工程的需要 转向盘直径: 转向摇臂布置角及最大有效转角: 前轮最大转向角: 前轮最大转向角:保证最小转弯直径要求。 转向梯形底角:与底盘设计人员共同确定。 转向摇臂、转向纵拉杆、转向梯形臂与周边零件最小运动间隙:一般不小于 10-15mm 5、发动机附件布置: 空滤器: 尽量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一侧,便

12、于管路最少,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布置在另一侧。 油箱: 尽量布置与发动机输油泵同侧并靠近发动机,便于输油管路走向。 蓄电池: 尽量靠近发动机启动机,电源线尽量最短。 6、自卸系统布置: 套筒式油缸; 油缸运动时与后桥或传动轴的间隙应大于 30mm 油缸的行程校核 静止状态油缸与货厢横梁是否存在干涉 工程顶式: 静止状态油缸、三角臂与车架横梁、货厢横梁、变速箱、手制动鼓之间的间隙 运动过程中,三角臂与货厢地板的最小间隙 校刻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死点 在同样的举升力下,优化各点 篇二: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G

13、arage JGJ100-98 主编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 年 9 月 1 日 (目 录) 1 总 则 2 术 语 3 库址和总平面 库 址 总平面 4 坡道式汽车库 一般规定 坡道式汽车库设计 5 机械式汽车库 一般规定 机械式汽车库设计 6 建筑设备 一般规定 给水排水 采暖通风 电 气 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 则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汽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汽车库建筑设计。 汽车库建筑设计应使用方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符合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符

14、合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 汽车库建筑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汽车库建筑分类 表 注: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降机式汽车库,并不适用其他机械式汽车库。 汽车库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汽车库(Garage) 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 turn radius of car) 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地下汽车库(Underground garage) 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坡道式汽车库(Ramp garage)

15、汽车库停车楼层之间,汽车沿坡道上、下行驶者为坡道式汽车库。坡道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两者的组合。 敞开式汽车库(Open garage) 汽车库内停车楼层每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 25%的汽车库。 缓坡段(Transition slope) 当坡道坡度大时,为了避免汽车在坡道两端擦地面设的缓和线段。 弯道超高(Ramp turn supperelcvation) 为了平衡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所设置的弯道横向坡度而形成的高差称弯道超高。 机械式汽车库(Mechanical garage) 使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或运送且停放汽车的汽车库。 机械停车设备(Mechanical

16、equipment for parking auto/mobile) 机械式汽车库中运送和停放汽车设备的总称。 运送器(Conveyer) 机械停车设备中承托和运送汽车的部件的总称,它包括托架、托板、台车等。 停车位(Parking space) 汽车库中为停放汽车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停车设备中停放汽车的部位,它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须的距离组成。 两层式机械汽车库(Two storey mechanical garage) 停车位按两层设置的机械汽车库,有两层升降横移式,两层循环式和两层坑下式等。 竖直循环式机械汽车库(Vertical circular garage) 停车位垂直布置且兼作运送器,作整体垂直循环运动的机械式汽车库。 3 库址和总平面 库 址 汽车库库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及防火等要求。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库址,应临近城市道路。 城市公共设施集中地段,公用汽车库库址距主要服务对象不宜超过 5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