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935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江苏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篇一:XX 届高考文言虚词专题复习学案及答案赣马高级中学 XXXX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文 言 文 阅 读 (八) 【学习内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虚词考点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解析) 二、 (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

2、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 B. 卒不为宗亲求位你 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 D.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与薛寿鱼书 【清】袁牧 【学习重点】掌握 15 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学习难点】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

3、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课时安排】 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 本专题共 10 课时。其中讲读课 6 节,练习课 2 节,讲评课 2 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节。 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 【学习过程】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考纲”解读】 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 XX 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

4、文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而且明确列出 15 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虚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词的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既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 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所谓“常见” ,指以大纲中规定的5 文言虚词为重点:而、何、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死

5、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所谓“在文中” ,指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 【命题规律】 江苏卷多年未考,一般在文言翻译中有涉及。从外省近几年的高考命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题来看,对虚词的考查在题型上一般比较稳定, 考查涉及的内容基本在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考纲规定的范围内,15 个文言虚词都涉及了,次数

6、最多的是“以” ,其次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是“而” “之” “为”“其” “乃” ,也涉及考纲没做要求的虚词,如“见” “更”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相”等。因此复习备考的范围仅仅局限在考纲规定的这 15 个虚词还是(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不够的,适当扩展是需要的。 注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考题分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虚词在高考中是一个必考考点,近年的各地高考试卷,大部分直接设 A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 置了对虚词理解的考查题型。考查题型也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

7、选择木欣欣以向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题。高考中占 3 分。 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 具体包括两种选择题型,大多采用比较判断式的选择题,采用“下列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 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 )的一组是”作为题 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干,四个选项涉及四个虚词,每项列两个句子(一般是试题选文中一句, (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课文中一句) ,要求比较其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并作出准确判断。 译文_ 另外也常采用比较匹配类的选择题,其一是从 46句中选择同一虚 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两项;其二是

8、选择与题干所给例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及答: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情,于是就在河岸边用法相同的一项。 立了石碑来记录此事。 “匹配类选择题”每道题只涉及一个虚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相比“比(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较判断式选择题”可考查四个虚词而言,覆盖面要小些;但对同一虚词而邪? 言,则由上一种题型的两句比较变成四句甚至五句比较,需要考虑的因素译文:_ 增多了,相应的干扰强度加大了,难度也加大了。 【真题体验】 (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原文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9、第 - 1 - 页 共 15 页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 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的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 “用来” ,第二个“以”为介词“用” 。B 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C项的第一个“于”为介词, “到、在” ,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D 项的第一个“其”为副词, “大概” ,第二个“其”为代词,事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58 题。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伯父墓表 苏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 分)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虚词:之、以。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 分)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 )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虚词:以、于。

11、 【考点分析】 一、综合概述: 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 15 个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 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 、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 3、疑问代词焉、何 (二)副词: 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 虽、因、遂 (五)助词: 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 二、词

12、类分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过去、刚才,从前 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表将来:且、将、欲、行、垂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窥父不在,窃发盆。 促织 表速度:暂、遽、卒(猝) 、立、即、旋、稍、突然、匆忙、急迫、急促、逐渐 如听仙乐耳暂明。 琵琶行(并序)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表频率:数、亟、屡、累、仍、复、辄、每多次、重复、又、总是、常常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暴、忽不久、一会儿、突

13、然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鸿门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银瓶乍破水浆迸。 琵琶行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 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张衡传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 )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 (成语)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2、否定副词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 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而通“尔” )

14、没有 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曰:“毋从俱死也。 ” 鸿门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 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 复数:属、辈、侪、类、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 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2、指示代词 3、范围副词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 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 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 某所,而母立于

15、兹。 项脊轩志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远指代词:彼、夫、其 那、那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悉以咨之。 出师表 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 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 辅助性代词:所、者 但见悲鸟号古木。 蜀道难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技止此耳。 黔之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3、疑问代词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孙子吴起列传 代人:谁、孰谁、哪一个 4、程度副词 吾孰与徐公美? 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 、焉什么、哪里、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在哪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赤壁赋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吾至爱汝。 与妻书 彼且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