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五官疾病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7890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五官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业性五官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业性五官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业性五官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业性五官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性五官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五官疾病(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15,1,四 、职业性五官疾病,人体的五官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 致病因素: 1.化学因素:感官刺激物(如刺激性气体及刺激性金属)和中毒性物质(如毒性气体、雾、烟和粉尘);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噪声、异常气压等。,2018/10/15,2,(一)职业性眼病,分类:中毒性白内障 微波白内障职业性白内障 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红外线白内障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紫外线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红外线视网膜灼伤职业性视网膜损伤 激光视网膜损伤放射性视网膜损伤化学因素所致眼损伤化学性眼灼伤机械性眼损伤,2018/10/15,3,1、职业性白内障,中毒性白内障(toxic catara

2、ct):由毒性物质的局部或全身作用导致的眼晶状体变性混浊。常见的毒物:三硝基甲苯、二硝基苯酚、萘等。,2018/10/15,4,微波白内障:,机理: 人体对微波最敏感的部位是眼的晶体和睾丸,微波辐射对晶体损伤是其热效应,使晶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造成晶体内酶系统代谢障碍,至晶体混浊。 临床表现: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最早出现点状混浊,进一步发展成线状或圆形混浊,然后成网状混浊、蜂窝状混浊,最终整个晶体混浊。,2018/10/15,5,红外线白内障:,发病机制:热效应,类似于微波; 临床表现:称热性白内障或工业白内障;10年以上接触;最早发生在晶体皮质后部中轴处,出现空泡、点状混浊、线状、格子状混

3、浊、盘状混浊、全体混浊;前囊膜状剥脱是热性白内障的典型特征;早期影响视力。,2018/10/15,6,紫外线白内障:,机制:大于290nm的长波紫外线使晶体产生光化学反应,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凝固而引起混浊。,2018/10/15,7,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晶状体前囊下的上皮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放射线损伤该 上皮细胞,导致细胞衰弱、死亡,这些损伤变性的上皮细胞移行堆集在晶体后部形成不透明的斑点,进一步发展形成晶体混浊。,2018/10/15,8,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诊断原则: (1)晶状体有明确的电离辐射史:一次或短时间内的大剂量的

4、外照射,或长期超过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个人剂量监测档案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 (2)经过一定的潜伏期:6个月至35年; (3)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 (4)排除其它非放射因素所致的白内障;,2018/10/15,9,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诊断与分期标准: 期: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并排列成环形,有空泡; 期: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现盘状混浊伴有空泡,混浊可向皮质深层发展,并影响视力; 期: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期:晶体全部混浊,视力严重障碍。,2018/10/15,10,2018

5、/10/15,11,2、电光性眼炎,概述:电光性眼炎是受紫外线照射所致的角膜结膜炎;常见于电焊操作及生产紫外线辐射的场所及雪地、沙漠等眩目耀眼的环境。 临床表现: (1)潜伏期:612小时; (2)眼部症状:眼部烧灼、疼痛、畏光、流泪、睑痉挛,一般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消失; (3)体征:面部、眼睑皮肤潮红,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状或片状脱落,角膜知觉减退,瞳孔痉挛性缩小,短期视力减退。,2018/10/15,12,2、电光性眼炎,诊断: 处理原则: 1.脱离紫外线作业; 2.眼部处理:止痛、抗感染、促进角膜上皮修复; 预防:,2018/10/15,13,3、职业性视网膜损伤,红外线视网膜灼伤

6、:短波红外线通过屈光间质集焦变成热能,导致黄斑部视网膜和脉络膜灼伤。 临床表现:眩光、黑影飘动、畏光、视力下降; 体征:急性期黄斑部出血、水肿、渗出;慢性期出现萎缩斑、色素沉着、囊样变性,如形成黄斑破孔,则视力不能恢复。,2018/10/15,14,激光视网膜损伤:,激光对组织可引起热效应、光化学效应、热机械效应、电磁效应,而热效应在视网膜的损伤中起主要作用。,2018/10/15,15,放射性视网膜损伤:,放射性视网膜病潜伏期约3个月至3年;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充血、视网膜出血、渗出,视网膜色素紊乱、血管粗细不匀、毛细血管瘤、新生血管形成、视神经萎缩。,2018/10/15,16,4、化学因素所

7、致眼损伤 二硫化碳(CS2 ),我国1982年颁布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其中眼损害表现为二硫化碳中毒的重要指征之一。 发病机制:二硫化碳中毒眼损害主要为视网膜血管病变,包括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微动脉瘤。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微动脉瘤,但无特异性;,2018/10/15,17,甲醇(CH3OH ):,甲醇中毒致盲在职业性中毒中较少见,多见于生活中。造成中毒性眼损害的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或甲酸盐,对眼和神经组织有选择性亲和作用。 临床表现:视力障碍:视物模糊、眼球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瞳孔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底改变:视神经乳

8、头充血、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等。视野改变:早期出现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晚期周边视野缩小。,2018/10/15,18,金属对眼的损害:,铅 急性中毒:可因铅中毒脑病引起的颅内高压导致视乳头水肿或球后视神经炎、视盘水肿、眼肌麻痹。 慢性中毒:铅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炎症,视网膜渗出和出血、视神经萎缩等,双侧周边视野缩小,可出现突然失明。,2018/10/15,19,5、化学性眼灼伤,化学性眼灼伤是以酸、碱为主的化学物质所致腐蚀性眼损伤。 治疗原则: 积极对症处理,脱离接触: 立即就近冲洗,仔细检查结膜穹窿部,去除残留化学物。 预防感染,加速创面愈合,防止睑球粘连和其它并发

9、症。 可用1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后粘连。,2018/10/15,20,6、机械性眼损伤,常见的有:挫伤、穿孔伤、眼内异物。,2018/10/15,21,(二)职业性耳鼻咽喉疾病:职业性铬鼻病,概念:铬酸、铬酐、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称为铬鼻病。发病机制:铬化合物在高浓度时对鼻粘膜和咽喉具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形成炎症和溃疡,特别是鼻中隔部。,2018/10/15,22,(二)职业性耳鼻咽喉疾病:职业性铬鼻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可有流涕、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有鼻粘膜充血、肿胀、干燥及萎缩等体征;结合以下鼻部体征之一者,可诊断为铬鼻病:鼻中隔粘膜糜烂或鼻甲粘膜糜烂; 鼻中隔粘膜溃疡; 鼻中隔软骨部穿孔。 处理原则:对症治疗为主,局部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或溶菌酶制剂;对鼻中隔穿孔者可行修补术。,2018/10/15,23,(三)职业性牙酸蚀病(occupational dental erosion),概念:长时间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所引起的以前牙为主的牙体硬组织脱钙缺损,对冷热酸甜或碰触等刺激发生酸痛感觉的本质过敏症状,是一种常见的法定职业性口腔疾病。 临床表现:与酸蚀后牙体缺损程度有关;早期仅有牙本质过敏症状;当病变涉及深层牙本质时,有牙髓病变时可出现相应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